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日本在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說:怕中國強大打不過了

為何日本在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說:怕中國強大打不過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亞洲,德國在歐洲,分別在各自所盤踞的地區向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在中國方面,日本早已蓄謀已久,早在1931年便發動「九一八事變」,然而直到1937年,日本才全面發動侵華戰爭,這裡面是什麼原因呢?

對於日本來說,他們巴不得早一日吞併我們,從中日甲午之後,日本一直在暗中積蓄著力量,之所以一直遲遲等到1937年才開始大舉進攻,裡面牽涉非常複雜的歷史因素。第一個是北洋軍閥因素的影響。

辛亥革命後,成功推翻了滿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長達數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紀元,但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果實之後,事實上從上世紀第一個十年開始,一直到北伐成功,民國一直處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之下,什麼直系、皖系、奉系等等,輪番登場。

按說這樣的一個局面,是日本人大舉進攻的好時機,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一方面當時的北洋軍閥對內糊塗,但在對外上還是很有民族氣節的,他們雖然是一盤散沙,然而一旦受到日本的入侵,也會放下成見,聯合起來抵抗日本侵略者。

另一方面,當時的各大軍閥,背後都有列強的支持,英法美等各種勢力紛紛選擇自己的代理人,在二戰未全面爆發之前,他們自然不願意讓日本一家獨大,獲取侵華的所有利益,所以這也是日本人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的日本內閣,還沒有被軍國主義分子徹底控制,陸軍部也未全面掌權,因此當時的日本內閣,是不願意挑起更大的事端,一直以「穩」為主,在慢慢地等待合適的時機。

但日本人等來等去,慢慢地坐不住了,因為他們發現如果一直等下去,就會徹底喪失侵華的「最佳機會」,因為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平定了各地軍閥之後,進入了一個「黃金十年」的發展時期。

「黃金十年」這一概念,最早是由駐華美軍指揮官魏德邁提出來。1951年9月19日,魏德邁在美國國會的演講中這樣說道:「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進步的建制。」

既然說黃金十年,必須有對比才能說明問題。北洋時期,為了維持國家的運轉,軍閥們不得不向列強低頭,四處借債度日。當時曾供職於北洋財政部的經濟學者楊汝梅就無奈地感慨說:「民國元、二年,中央絕無收入,……彼時維持之道,全恃外債。」

而從1927到1937年,經過十年的發展,金普森在《北洋政府的財政和外債》一書中總結道:「到1936年底,財政已實現正常運轉——北洋時代外債的7成,用於支付軍政費用和償還舊債;國民政府「黃金十年」的外債,絕大部分用於鐵路、棉麥、航運電訊等建設事務。1937年,這些工廠的產品產量為鋼鐵3萬噸,電力153.3萬度,煤2萬噸,凈鎢砂1.2萬噸,銻1.46萬噸,精銅9噸,鐵砂0.63噸,電報機425具。」

前後對比,可知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很大的增長,所以日本人認為不能再等了,熬走了北洋軍閥,再等下去,憑藉他們的國力,想要發動戰爭就更難了,因此才開始了全面侵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皇帝臨死,對這個貴妃放心不下,說:一定要把貴妃和我藏在一起
中國有個朝代,毀於一女人之手,有人說因爭風吃醋導致滅亡的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