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為何染指女婿的姬妾並使她懷孕?並非貪圖美色,而是另有深意

劉邦為何染指女婿的姬妾並使她懷孕?並非貪圖美色,而是另有深意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漢高祖劉邦一生有過8位后妃和8個兒子, 卻唯有一個女兒,她就是魯元公主。

魯元公主是劉邦與呂后所生的愛女,她既是嫡女,又是獨女,所以在朝野內外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魯元公主不僅是劉邦心中的掌上明珠,呂后對她的寵愛更是超過了親兒子漢惠帝劉盈。

魯元公主集萬千寵愛為一身,婚姻大事自然馬虎不得。魯元公主長大後,劉邦將她下嫁給了趙王張敖為妻。後來嫁給親舅舅漢惠帝劉盈的幼女皇后張嫣就是他們二人的女兒。

(魯元公主劇照)

張敖作為劉邦千挑萬選的女婿,身份自然不容小覷。劉邦早年曾封過8個異姓王,趙王張耳便是其中之一,而張敖則是張耳的兒子,張耳死後,張敖承襲為趙王,割據一方,地位顯赫。

張敖畢生的主要事迹都記載在《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中,司馬遷不吝筆墨,著重敘述的卻是張敖涉嫌謀反刺殺劉邦之事。

張敖作為劉邦唯一的女婿,他到底為什麼會深陷謀反案中呢?這其中又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相?

(張敖像)

《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記載,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邦從平城經過趙國,趙王張敖態度謙卑,親自侍奉岳丈的飲食起居,極盡子婿之禮。但劉邦的表現卻是「箕踞詈,甚慢易之」,也就是岔開腿像簸箕一樣席地而坐,還當眾對張敖破口大罵。

西漢時期,男子著裙而不著內褲,所以「箕坐」是非常不禮貌的,而「詈」的本意是網羅編造天下最惡毒的話罵人。司馬遷如此記載,可見劉邦當時對張敖欺辱之甚。

張敖是個非常隱忍的人,縱然遭到劉邦如此欺辱,他仍沒有發作,但他身邊的貫高、趙武等人卻氣憤難當。貫高和趙午原來是張耳的門客,此時已經年過花甲,官居趙國國相,他們不忍看幼主張敖受此奇恥大辱,於是勸張敖殺劉邦雪恥。張敖聞言卻訓斥道:「你們怎麼能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呢!我的先人亡了國,依賴陛下才得以復國,恩德澤及子孫,我現在擁有的一切也都是陛下給的。你們不要再提如此忘恩負義之事了!」

貫高、趙午見張敖如此堅決,便決定私下秘密行動,並約定:「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意思就是,如果成功殺了劉邦,就擁立張敖為皇帝,如果事情敗露,他們則將所有罪責全部承擔。

(劉邦劇照)

次年,也就是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劉邦從東垣回來,再次路過趙國,張敖仍然熱情招待了岳丈,並把自己的美人趙姬「獻」給了劉邦。趙姬得到臨幸後懷孕,但並未被劉邦帶回宮中,張敖從此不敢親近趙姬,只能為她建造外宮居住。(註:張敖獻趙姬之事記載在《史記·淮南衡山列傳》里,趙姬懷孕生下的兒子劉長後來被封為了淮南王。)

貫高等人藉此機會派刺客藏於柏人縣館舍的夾壁牆中,打算伺機刺殺劉邦,但劉邦卻因為「柏人」有「被人迫害」之意,認為不詳,所以沒有留宿連夜離開,從而逃過一劫。

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有人將貫高等人的謀刺計劃密告給了劉邦,於是,劉邦將張敖、貫高等人全部逮捕。弒君乃是誅滅九族的十惡不赦之罪,所以當時參與謀刺的十多人全部自殺,只有貫高陪張敖入京受審。

(呂后劇照)

由於呂后信任並袒護女婿張敖,所以真正受審的其實只有貫高一人,貫高受盡棍棒打、皮鞭抽、錐子扎等酷刑,最後到什麼程度呢?史書用5個字進行了概括,即「身無可擊者」,也就是說,打到最後,貫高身上已經沒有再能施刑的地方了。但縱然如此,年邁的貫高仍堅稱行刺謀反是自己的主意,張敖毫不知情。

劉邦見貫高骨頭如此之硬,便又派貫高的同鄉舊友泄公前去探明虛實。貫高對泄公說:「人哪有不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的呢?現在因為這件事,我被夷三族,難道我會為了袒護趙王不顧親人死活?我之所以沒有自殺甘願來京受盡酷刑,就是因為趙王確實不曾有謀反之心,我不能讓他蒙冤。」

泄公把貫高的話全都如實告訴了劉邦,劉邦便赦免了張敖的死罪,將他貶為了宣平侯,仍與魯元公主生死相依。

(註:以上故事梗概,亦出自《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原文較長,在此略去。)

(劉邦劇照)

回看張敖涉嫌謀反之事,其中頗多蹊蹺,值得玩味。

首先,張敖毫無過錯,並自始至終對劉邦畢恭畢敬,劉邦為什麼要當眾謾罵羞辱他呢?這很不合理。

再者,趙姬原本是張敖的女人,劉邦作為老丈人,竟然染指女婿的姬妾並致使她懷孕生子,這更是有悖人倫,他這麼做無疑是進一步羞辱張敖。

所以,筆者認為,並非張敖要謀反,而是劉邦有意逼反張敖。

(劉邦劇照)

劉邦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為了拉攏各方勢力不得已才封了8個異姓王,但當江山穩固,他又有意改分封製為郡縣制,從而達到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8大異姓王無疑成了他最大的心病。於是,劉邦使用各種手段先後除掉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信,而他的下一個目標正是趙王張敖。

前文提及,張敖為人謙恭謹慎,從無過錯,讓劉邦找不出除掉他的借口,所以,劉邦不惜以極端手段(當眾羞辱謾罵、染指其姬妾)逼反張敖。但令劉邦沒想到的是,縱然如此,張敖仍選擇了隱忍。

不過,劉邦的計謀最後還是成功了,張敖雖然罪不至死,但他仍因手下謀反被廢掉了王位。劉邦不殺張敖,一方面是因為他確實對謀反之事並不知情,另一方面也是顧忌到女兒魯元公主的終身幸福。

參考資料:《史記》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李清照晚年離婚風波:一場無關愛情的改嫁,是否意味著晚節不保?
為何說「明朝得國最正」?與其他王朝比,明朝究竟「正」在哪裡?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