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何現在猝死的大部分是中年人?

為何現在猝死的大部分是中年人?

來源丨科學公園 作者丨掙脫枷鎖的囚徒


為什麼現在猝死的大部分都是中年人?

因為,題主被媒體不斷報道的「年輕人、中年人的猝死」光環給晃了眼睛:

事實上,猝死的「主力軍」絕對是老年人;人口中猝死發生率隨著年齡而升高,達到55歲,尤其是65歲後出現急劇升高。

所謂光環效應, 指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某項特徵特別突出,特別引人關注,從而影響到人們對事實的判斷。

就猝死事件來說,大好韶華的年輕人,或如日中天又是家庭社會頂樑柱的中年人的突然離世,會讓人們感到特別痛惜,特別不應該,因而特別吸引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容易吸引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從而進一步引發更廣範圍的關注。

而對於一個70、80歲的老人的猝死,除了親人外,誰會給予關注呢?唯一引人關注的可能是「某某某,沒病沒災一下就走了,一點罪都沒受,得了個好死,也是子女們的福氣」。


猝死的原因

從猝死發生的原因,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猝死在不同年齡人群可能的發生情況。

不同於一般人的認識,猝死其實非常常見。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進行過一般人群和各種特殊人群猝死發生率調查,結果在一般人口中,每年猝死發生率介於50~100人/10萬人,在西方國家一般在千分之一左右。

比如,有完整統計數據的美國,3億出頭的總人口,每年約有35到45萬人次發生心跳驟停,發生率一直高於千分之一。

我國等東亞國家發生率要低一些。2009年的一項在我國四個地區的調查中,猝死總發生率僅有40/10萬。

總體上來說,在整個世界人口中,猝死佔到全部死亡的15~20%。

至於猝死的原因,通常認為常見的有五大原因:

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顱內出血/大面積的出血性中風,嚴重的肺栓塞和急性主動脈瘤破裂。

但是,其中,由前兩類原因導致的心跳驟停歸因的所謂心源性猝死佔到全部猝死的90%以上。

就是說,通常而言,說到猝死,幾乎就等同於說心源性猝死。

調查發現,在整個人群中,心跳驟停幾乎全部發生在有心臟病的人,最終屍體解剖也找不到心臟病的只佔極少部分。

說一個人「好好的」,突然就沒了,並不意味著他是健康的,即使沒有被診斷過心臟病,也僅僅是心臟病是隱匿性的,沒有被發現而已。

在所有猝死者中,冠心病(CAD)佔到男性中的80%,女性的接近一半;其次擴張型心肌病(DCM), 心臟瓣膜病(VHD); 以及其他少見的心臟疾病。

也就是說,冠心病發作是最終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猝死這種死亡形式甚至佔到全部冠心病死亡的一半。

我們知道,冠心病是一種年齡相關的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發病率和急性發作幾率隨著年齡增加。因此,猝死「理應」主要發生在老年人。

而引發年輕人猝死的是心肌病和一些與遺傳相關的少見的心臟病,因而,年輕人「理應」極其不容易發生猝死——如果發生了,也是原本就存在隱匿的心臟病,某種意義上講,猝死的發生是遲早的事。


不同年齡段人群猝死發生率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以上僅僅是從理論上講為什麼說老年人更容易發生猝死。

實際情況如何呢?

大量不同國家的調查得出了高度一致的年齡發生率分布:

比如,美國一項消防員和一般人群猝死發生率的大型調查發現,一般人群55歲後猝死發生率急劇升高,而消防員中升高程度要低得多——身體鍛煉可以顯著預防老年期猝死的發生。

德國的數據也顯示,60歲後猝死發生率顯著升高。

在我國,目前唯一可用的有關猝死發生率的數據是2009年發表的在北京,廣州,盂縣和克拉瑪依四個地區進行的調查。

結果顯示心跳驟停死亡分別佔全部死亡的13.4%,8.5%,7.7%和8.3%,佔總死亡的9.5%;在所有調查人口中總的發生率為每年10萬分之41.8(男性44.6,女性39.0)。

兩項數據都明顯低於西方國家。

就具體的年齡分布來說,也是在55歲,65歲,特別是75歲後發生率急劇升高:

可見,大量科學研究證據顯示,老年人猝死發生率遠遠遠遠高於中、青年人。

很多人都覺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發生猝死的主要是中、青年人」,都是明顯的錯覺。

-完-

轉載聲明:本文由掙脫枷鎖的囚徒原創,科學公園轉載已經原作者同意。

如需轉載,請聯繫科學公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除了不懂,公眾為什麼不支持轉基因?
這幾天,人們給世界上最萌的動物開了個會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