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郵政為何不學學亞馬遜的模式?

中國郵政為何不學學亞馬遜的模式?

眾所周知,超市裡經常會有打折促銷產品,其中有一些是即將或者快要過期的產品,因為面臨著即將過期的壓力,超市普遍的處理方法就是打折便宜出售,有需要的人自然會去搶購。還有一種就是即使打折也無人問津的產品應該如何處置?這就有各種不同的辦法了,有下架的,也有集中銷毀的。比如季節性的月餅等產品。

我們關注到有媒體揭秘了亞馬遜是如何銷毀大量滯銷產品的。據外媒報道,有調查顯示,亞馬遜銷毀了包括電視、書籍和尿布等在內的數百萬件無法銷售的新商品。許多包裝仍完好的貨物都被傾倒在了垃圾填埋場或被焚燒掉。

據悉,當商家的產品在亞馬遜賣不出去的時候,這家零售巨頭公司會向他們收取每平方米22英鎊的倉儲費,6個月後則會飆升到430英鎊,一年後高達860英鎊。有供應商表示,當他們的產品賣不出去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付錢給亞馬遜銷毀這些產品。因為倉儲費更貴,相對而言,銷毀費還便宜許多。

我們暫不考慮這些產品是不是可以用來做慈善等行為,只是對於這種長期佔據著「存儲位置」的產品被處置的方法,還是有一些借鑒意義的。其中,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國郵政。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是年年打折年年折,新郵上市就面臨著「破發」,有的新郵價格甚至都能被腰斬。但即使如此,中國郵政還是樂此不彼地不斷地增加著發行量,不願意縮量,尤其是不願意大幅度地縮量。至於公開銷毀更是做夢了。

那麼大量的新郵都去哪裡了呢?其實很多一部分都被積壓在庫房裡,無論是總公司還是省公司,甚至市公司估計都壓了不少箱吧?這麼多的新郵不集中銷毀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郵政打著「小九九」無非就是等待市場的回暖,期待將來郵票還能繼續攀升。但是,如今發行量如此大,零售量如此小,大量的打折票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湧入市場,市場人氣渙散,越來越多的集郵愛好者傷心而去,市場的承載力越來越差,價格自然也是越跌越深。

其實郵市和股市類似,很多投資者(收藏者)也是買漲不買跌,越跌越殺,結果自然也就造成了互相踩踏「血流成河」,價格更是一落千丈。當「金猴」都已經不再堅挺的時候,說明市場的人氣已經是多麼渙散了。

那麼,中國郵政為何不像亞馬遜利用這種銷毀的模式呢?把那些不斷下跌的產品集中銷毀,這樣不是可以喚醒更多的用戶信心?甚至在新郵發行後,半年銷售期滿之後,無法銷售出去的產品都集中銷毀,不允許積壓,分配到各省各市的郵品限期銷售,銷售不出去的產品全部集中處置銷毀,不允許屯留。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郵市也不會如此的不景氣吧?集郵的人也不會如此的青黃不接吧?看看周圍還喜歡集郵的人基本都是退休之後的老人了,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已經被更多的新興的通訊方式替代的產物了。即使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也逐漸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郵政本身的責任,包括郵政管理層對於集郵業務的不重視,以及「圈錢」的「吃相」太難看都是原因所在。

當把市場當作一個無底的大坑不斷地甩貨的時候,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必然會帶來強烈的反制和抵觸。這或許也是為何當下的郵市非常低迷的原因所在吧?當越來越多的集郵愛好者都放棄征訂的時候,說明問題已經積重難返了。人們不是傻子,在市場上能夠以打折價買到新郵,為何還要去郵政訂原價的呢?誰都會自己計算性價比和成本,只有中國郵政以為用戶都是「傻子」?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馬物語 的精彩文章:

寸頭、板寸、圓寸、毛寸,你屬於哪一個?
蘋果和高通和解,今年5G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TAG:刀馬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