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些顏值爆表的建築,怎麼就成了「人類剋星」?

這些顏值爆表的建築,怎麼就成了「人類剋星」?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身邊的建築,顏值下降得太快了。

網路上處處都能見到一些辣眼睛的建築,讓大家直呼魔幻。

比如說五糧液大樓,為了彰顯企業文化,就真的蓋了一個大五糧液。

還有魔幻的河北天子大酒店,沒啥仙氣,倒是給大家造成很大壓力。

面對這些建築,我們只能選擇默默繞行。

但是,你想過么,就算你躲過這些丑建築,那些非常養眼的建築也可能讓你栽了跟頭。

不信?咱來瞅瞅。

1號選手

2號選手

3號選手

看上去好像每一張都很美,瞬間治癒大家剛剛在那些奇葩建築中受過的傷,但這些美麗的建築,卻處處與人為敵。

下面是答案揭曉的時刻:

1號的BUG在於曲橋,這樣的曲橋一邊沒有護欄,情侶們走過很容易一腳踏空,成為「落水鴛鴦」。

2號的問題出在台階上,台階看上去很有韻律感,但很可能當你想要走下來時,卻分辨不出來台階到底在哪,當一頭栽下時才能找到自己在哪。

圖片來自北大教授李迪華《一席》演講

3號則是因為,這裡的路面地磚採用了光滑的材料,看上去很美,其實雨雪天人走上去,總會不由自主來一段普通disco。

圖片源自網路

它們一味追求美觀和獨特,最終影響了人的體驗。

這種「傳統」,在建築史上可是傳承很久了。

古人的智慧未必好使

曲面:古代很美,現代是坑

在建築上經常會出現一種狀況,某種元素在古代堪稱經典,可用在現代就會造成不少麻煩。

比如說,建築史上有一個好看的「坑」——曲面。

在自然界,很多東西不是橫平豎直的,在建築中活動的人,常常不喜歡太過方正的東西。

所以,曲面在建築史上很受歡迎。

古代羅馬的著名建築萬神殿,就使用了半球形的穹頂。

古羅馬萬神殿穹頂

伊斯蘭教中的米哈拉布,一般設在清真寺禮拜殿中,呈現小拱門式凹壁的形態。

它指示著伊斯蘭教聖地麥加的克爾白,以表示穆斯林禮拜的正向,常常刻有精美的圖案與經文。

十四世紀土耳其科尼亞Beyhekim清真寺里的米哈拉布

無論是從藝術價值看,還是分析宗教內涵,米哈拉布都是很經典的設計。

這些曲面都是建築史上的正面案例。

但是,當曲面這一元素與現代化的材料碰撞時,受傷的可能恰恰是使用者——人。

在英國倫敦,有一棟耗資兩億,37層的摩天大樓,憑藉著獨特的身段抓住大家的眼球,被人們戲稱為「對講機大樓」。

「對講機大樓」

讓它從現代都市的鋼鐵叢林中脫穎而出的,就是曲面元素中的凹面設計。

這麼看過去,傍晚的景色還挺美的。

可是,當太陽照射時,這棟大樓就成了一場災難。

我們在物理課上都學過,凹面鏡有聚光作用,現代建築中常用的玻璃,卻是典型的反光材料。

圖片源自網路

當太陽光照射下來,這棟大廈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凹面鏡,把陽光集中到附近的街道上,讓附近的居民生活在「火熱」之中。

汽車被烤變形、自行車坐墊和地毯被烤焦,易拉罐被烤成黑色糊糊,甚至還有人在這裡煎蛋。

被烤變形的汽車

之後,這棟大樓被評為英國年度最糟糕的建築之一。

在凹面上栽跟頭的還有位於拉斯維加斯的Vdara Hotel and Spa,在開業之前,這一建築拿到了LEED金獎。

看上去確實夠美,充滿了現代工業的設計感。

Vdara Hotel and Spa酒店

但因為它的凹面,日光常常被反射進酒店的游泳池,客人呆在游泳池邊會相當不舒服。

據說日光強烈時,這種光線甚至能燒焦人的頭髮,讓客人感受一把意想不到的頭禿。

汀步:虛實結合,暗藏陷阱

還有汀步,這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經典設計,在園林中做點綴,模擬了自然「石在水中」的狀況。

它承擔了橋的功能,卻沒有橋那樣「古板」,人們走在汀步上,彷彿自己在施展「凌波微步」。

中國古代園林中的汀步

一塊塊散落的汀步與平滑的水面對比,反映出中國古代虛實結合的審美取向。

但是,在安全需求日益凸顯的現代,表面崎嶇不平的汀步如果遇上雨雪天,遊玩賞景這件事就會變得格外危險。

圖片來自北大教授李迪華《一席》演講

放置在草坪上的旱汀步,排布距離把握不到位,也常常讓大家有了「一步太娘,兩步扯襠」的苦惱。

所以說,從古代建築元素中汲取靈感需要慎重,古時候的好東西,不一定適合現代

崇尚自然也會踩雷

那建築設計師不學古人,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就一定能做到避雷么?未必。

一些建築大師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堅持,做出的建築設計美輪美奐。

但有時正因為他們對自己的風格太過堅持,偶爾也會在「照顧用戶」這件事上踩了坑。

比如說日本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

他曾經獲得過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也獲得過東京大學的終身特別榮譽教授,很愛用極簡的「清水混凝土」風格。

在他看來,現代的許多建築,其實割裂了人與自然的聯繫但建築應該是連接人與自然的媒介,因此,自然元素光、風、水在他的建築設計中時常出現。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

除了光之教堂,十幾平米的「住吉的長屋」也是安藤桑的得意之作。

在這次設計中,為了和日本老式的木質結構房屋相區分,安藤忠雄用清水混凝土圍成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厚重的牆把城市的喧囂隔絕在外。

《住吉的長屋》 安藤忠雄

各個房間都設計成要從中庭進入,而中庭採用的是無頂設計,自然光從這裡灑下,給屋子裡帶來光明,加上微風的吹拂,人彷彿與大自然也融為一體。

當停電時,抬起頭就能仰望星空,不必忍受鄰居的吵鬧。

看上去很美很愜意,但在私宅里採用無頂設計,對於已經適應現代舒適建築的住戶來說,可是個大麻煩。

冬天需要掃積雪,每逢下雨天,在自己家還要打傘去廁所。

因為太「貼近自然」,這個家冬天像是冰窖,夏天像是火爐,那時候空調也不算普及,住戶像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了。

據說,住吉的長屋在做出來之後,他拜託當時的住戶忍受一下......

這種生活方式也在安藤忠雄的設計之中,就是為了讓住戶與現代的舒適生活方式分離,回歸到自然中去。

理念很動人,但住在這間屋子裡,必須有像安藤忠雄那樣的鬥志才能活得下去。

年輕時的安藤忠雄,曾是個拳擊手

同樣崇尚自然,影響了用戶體驗的,還有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流水別墅。

賴特是美國的著名建築師,同時還是現代建築四傑之一。

賴特

賴特是「有機建築」的踐行者,這種建築流派跟道教的「道法自然」很像,強調建築要從自然中汲取力量,設計和建造時也要與自然融為一體,美化環境而非破壞環境。

由賴特設計的溫斯洛住宅

流水別墅在賴特設計過的上千作品中,常常被人評價是最有生命的,《時代》雜誌也稱它為「賴特最美的傑作」

別墅位於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森林深處,坐落在山間的流水上,屋主在房間里就能聽到潺潺的水聲,聽得高興了,溪水就是天然的游泳池。

流水別墅

在山岩上用混凝土挑出一層層的平台,看上去像是山崖的延伸,讓整座建築像是從岩石中生長出來一樣。

光線、樹木、溪水與建築融為一體,無論春夏秋冬,它都像是開了美顏和濾鏡。

冬季的流水別墅

建築的內部設計,也充滿了自然野趣。

流水別墅內部

但萬萬沒想到,貼近自然這一點成了這間別墅「反人類」的地方。

對一些人來說,瀑布的聲音過大,嚴重影響了睡眠質量。

直接坐落在熊跑溪上,房間內過於潮濕,而且每年汛期都會有溪水倒灌進來,屋內就變成了海王的樂園。

此外,那些建築材料被泡水後需要定期整修,這筆費用對富商屋主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

看來,就算是享譽世界的建築大師,如果只考慮藝術理念的傳達,不注重用戶體驗,也有翻車的時候。

這些大師之作都是精美的藝術品,但在以人為本這一點上,他們確實沒考慮周到。

啥是以人為本的建築?

建築界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叫「設計的目的是人而非產品」

這句話來自著名建築家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他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服務的設計學院,包豪斯學院。

格羅皮烏斯

「包豪斯」一詞,也來自格羅皮烏斯的創造,他把德語中的建築(Hausbau)一詞倒置,就成了包豪斯(Bauhaus)。

在格羅皮烏斯的主導下,包豪斯提倡藝術和工業技術的融合,建築設計既注重美觀,又兼顧用戶體驗。

代表人物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豪斯校舍,在建築設計上呈現自由靈活的不對稱設計,既有垂直和水平的對比,也有位置前後的對比,給整棟建築注入了活力。

在外觀上去除大量繁瑣的設計,大量使用玻璃幕牆,讓建築外形也變得輕快許多。

包豪斯校舍

但是,包豪斯校舍的設計可不只是美觀大方,還蘊含著對用戶的友好。

這種建築形態加強了各功能區之間的聯繫,不管學生在哪活動,想要去食堂搶份飯都不必跨越千山萬水。

玻璃幕牆的應用,為工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光採光。

凸出的大陽台和和窗戶是牆體上的點綴,不僅利於採光,還是為學生們交流提供了極大便利。

包豪斯校舍的大陽台

格羅皮烏斯還有一個設計很不起眼,卻堪稱偉大。

格羅皮烏斯的門把手

造型簡潔,表面光滑,深諳極簡主義風格,擺在那裡就是一件藝術品。

這一設計也為門的開關提供了很大便利,方便了用戶的生活,沒有為了美觀犧牲實用性。

這種極簡,也是把人的需求放在前面。

美觀與以人為本,從此成了格羅皮烏斯及包豪斯的代表風格。

設計哈佛大學研究生中心時,格羅皮烏斯按人的生理要求、人體尺度來確定建築空間的最小極限。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設計的柏林西門子住宅區中,在一定的建築密度下,根據房屋高度設計了合理的間距,盡量避免用戶享受不到充分日照的情況,房子的外形也很美觀。

咱們現在買樓房先看採光,想必就是受了大師的影響。

特拉維夫常被稱為包豪斯之城,許多建築外觀上都能看出包豪斯的影子。

位於特拉維夫的Reisfeld之家

特拉維夫市政府文物保護部部長Jeremie Hoffmann曾解釋當時設計師的考慮:

「他的理論方法並不是純粹從美學出發的,而是具有更深層次的考慮,著重從自然、光線與通風方面改善生活質量。」

儘管之後包豪斯體現出了時代的局限性,被人批評過於注重人的物理需求,但仍在推動以人為本的建築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藝術表達和用戶需求之間的平衡,是個爭論了很久的問題,也很難做到盡善盡美。

我覺得,建築是種相對特殊的藝術形式,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不只是一件藝術品,不但有欣賞價值,還要承擔使用價值。

也就是說,建築師們可以有自己的表達訴求,但也要照顧到用戶是否居住得舒服。

建築可以美輪美奐,像洛可可風格那樣極致華麗;

可以像巴洛克風格那樣熱情奔放;

可以像哥特式建築那樣神秘哀婉,

但前提是,它不影響人的正常使用,把以人為本放在前頭。

格羅皮烏斯曾經說:「一件東西必須在各方面與它的目的性相配合,能實際完成其功能。」

建築如此,工作、生活也如此,都是在和人打交道。

但有時候,我們很容易陷入自嗨之中,卻忘了在自己和別人之間搭一座橋,走過橋去看看別人想要什麼。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但並不是孤立的,有時候走近別人,才能獲得力量

作者|秦捉月

簡介|我睡了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外藝術 的精彩文章:

被離婚,逛藝伎館,日本浮世繪唯一一位女畫師活成傳奇

TAG:意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