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單身狗不要怕,40歲以後你會習慣,反而開心起來

單身狗不要怕,40歲以後你會習慣,反而開心起來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註:魯曉芙看歐洲。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即使單身人士比以往都多,不少單身人士依然對自己一把年紀,仍未有另一半感到羞恥。但據歐洲《REEC》雜誌一項新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單身人士反而會變得更快樂。

如何做到?專家建議試著不再執意尋找另一半,把重心放在創造屬於自己的完整生活。

單身雖艱難,但德國老齡化調查的數據 —— 有全國代表性的 40 至 85 歲人群樣本,發現單身人士隨著年齡增長,對自己的生活也越來越滿意。

事實是過去 50 年來,單身人士的崛起,是人口趨勢最大的變化之一:2017 年,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社區調查中,發現超過 1.2 億美國居民,即近 48% 在 18 歲或以上的成年人離婚、喪偶或從未結過婚。但早在 1970 年,只有 29% 的成年人口,即 3,900 萬成年人是單身狀態。然而,即使單身族群日漸壯大,仍無法脫離負面的定型。

社會科學家迪保羅,創造「singlism」一詞,來描述人們歧視單身的方式,包括假設單身人士總是悲慘、孤獨或自私;他們急切希望結婚,甚至是單身者肯定有問題。

圖片說明:迪保羅博士。

迪保羅博士說:「有些人將這些負面定型內化,即使其實他們本來就喜歡單身。有時他們甚至會認為,喜歡單身生活,本身就是出現問題的一個跡像。」

他人如果提供建議或堅持修復單身「問題」時,也可能會成為單身人士的負擔。迪保羅指:「我認為『幫你解決問題』這句話已揭示,對方認為你殘缺不全,而有另一半就會幫到你。」

她說單身最難捱的時間大約是 30 歲。那時最渴望結婚,眼看朋友及親戚相繼結婚,單身者常常覺得自己格格不入。這種感覺在面對已婚朋友時,感受最深:「已婚人士經常把他們的單身朋友降級,只能參與午餐、白天活動,或兒童的生日派對,基本上視他們為未成年人。」

凱蒂女士在 2010 年離婚後,因為羞於獨自一人,開始過度約會、過度社交,幾乎每天晚上都邀請朋友一同吃飯。她害怕孤獨,但也因此過度勞累。凱蒂說:「這是不斷的社交,不斷令自己分心。我變得絕望及沮喪,只想尋找某人、任何人,讓我免於孤獨。」

最後,她發現無止境的約會生活,如同死路一條,轉而決定為自己而活,一個人享受美好時光。現年 36 歲的她,成為了一位彼拉提斯運動教練,不再執著於有另一半與否。

單身要開心,可以選擇為自己創造一個完整的生活,與其他幸福的單身人士一起相聚,享受個人生活,為自己感到自豪。

洛杉磯的臨床心理學家傑尼佛說:「幸福就在你手中,它不依賴於你無法控制的外部環境,比如尋找伴侶。」

廢話說了這麼多,就是三十、四十多歲的時候,如果你還單身,你就習慣了,不再著急結婚了,開始自己找樂子了。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