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身處職場,到底要不要站隊?

身處職場,到底要不要站隊?

身處職場,到底要不要站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最近在重溫《琅琊榜》,相比《延禧攻略》,前者更值得擁有「爽劇」的姓名。

雖然主線都是復仇,但《延禧攻略》是魏瓔珞的唯我獨尊,而《琅琊榜》中,放眼望去儘是高手過招,梅長蘇、藺晨、謝玉、言候、蒞陽公主……

在一眾最強大腦中,我一直覺得最大的贏家不是梅·傑克(長)蘇,而是久居深宮的靖王母妃——靜妃。

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總要站隊。

《琅琊榜》中,最初的兩大陣營是太子和譽王,與之呼應的後宮勢力也自然地劃分為皇后和越貴妃。三宮六院默默地打著心底的小算盤,選好牆頭搖旗吶喊。

除了靜妃。

靜妃人如其名,安靜如雞,每日在深宮內做點心,研究草藥,最期待的事情不是見到皇上,而是與靖王相見的特許日。

在皇后和越貴妃斗得不可開交之時,煩到頭禿的皇上注意到了靜妃,頻繁留宿她的寢宮。

日漸得寵的靜妃沒有恃寵而驕,伺機打壓兩宮娘娘,而是在皇上面前展現了過硬的業務能力:皇上下朝體乏,她為他推拿放鬆精神;皇上睡眠不好,她精心調製安神茶;皇上體寒,她制定葯浴方案為他調養身體,效果甚佳。

身處職場,到底要不要站隊?

《琅琊榜》沒有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靜妃卻是大團圓的HE(happy ending),成為兒孫承歡膝下的皇太后。

2

有影評人分析過靜妃成功上位的原因:「她是坦蕩的,她從不屑於搞陰謀詭計,即使失寵也不忘初心,所以她可以教育出景琰這樣坦蕩赤誠的兒子。可以說,景琰最終成功雖然離不開梅長蘇的籌謀,卻也離不開靜妃的培養和支持,有其母才有其子。」

我是認同這個觀點的,但我覺更重要的一點是——她不急。

靜妃和靖王沒有迫切上位的野心,即便在備受皇上冷落的時候,靖王的心思也全放在如何打贏一場仗,如何快速查清案件真相本身上,而不是急吼吼地向父皇邀功,以此加官進爵。

雖然靖王后面還是參與了奪嫡,但吸引他的不是皇位,而是擁有為赤焰軍翻案的資本。

身處職場,到底要不要站隊?

因為不急,他可以穩穩地接住皇上拋過來的燙手山芋,牢固自己的地位。

反觀太子,急於求成,忙於派系鬥爭,業務能力弱雞到極點,遇事只會「怎麼跟皇兄說話呢?」「母妃,怎麼辦?」被廢太子名號,罷黜為獻王,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3

急於求成,無異於殺雞取卵。

這是于謙也吃過的虧。

于謙愛玩兒,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在德雲社大局穩定,一切走向正軌的時候,于謙重燃了玩兒的心思。

他在大興租下了一個三畝地的小院兒,狗舍、鴿棚、雞窩、魚池,一應俱全。硬體建好之後,就要填充活物了。

看著空空如也的籠舍,他急得不行,只想趕緊把它們填滿。那段時間,他頻繁出入寵物市場購買各種寵物,大大地拉動了寵物市場的GDP。

據說當時的攤主們每天最翹首期待的人就是于謙,「這裡的人都磨好了刀等著宰他呢!現在一幫鴿販子把家裡的破爛兒都倒騰出來,天天在市上憋著他,等著掙他錢呢!」

由於心裡浮躁,急於求成,他所買的動物品相不高,價格昂貴,大部分都沒有什麼飼養和保種的價值,「花高價買了一堆破爛兒,只是滿足了自我膨脹的心理。」

身處職場,到底要不要站隊?

幸運的是,于謙很快冷靜下來,「玩兒的其實就是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得、失、成、敗才是最吸引人的。就目前看,我只能踏踏實實地拜師學藝,從頭開始,先讓自己知道怎麼走出這第一步。」

他拜訪玩兒的專家,觀摩學習,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玩家」于謙。

4

曾國藩的官場之道中有一條: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他為官數年,不齒結黨營私、派系鬥爭,也極少參加酒局應酬,將精力都放在鑽研業務上,成績斐然,成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王泳深諳曾國藩之道。

王泳,小說《空港:雲霄路上》的女主,胸懷一腔新聞理想,卻進入航空公司運控中心工作。

部門的風平浪靜,被大boss在會上的暈倒打破。老大身體每況愈下,位置空出來的時間開始倒計時,原本隱藏在暗處的兩個派別——老八和沈光,逐漸浮出水面,派系成員也逐漸明朗。

不明朗的只有王泳。

從某種程度上說,王泳是個很理想主義的人:眼眸清澈、黑白分明,篤信擁有實力比經營人脈、學會邀功都重要。

在別人忙著為陣營老大的奪權出謀劃策時,她在公司點燈熬油地準備開闢新航線的各種材料和手續。剛剛連續加班搞定新航線,她又踏上航班,奔赴北非撤僑。

三千中國公民被困海外,突尼西亞,是他們回家最安全的路徑。緊急調配航班、協調不斷湧入的難民、穿越各武裝勢力盤踞並被成為「死亡之地」的邊境幫助同胞撤離……

王泳在這方小小的機場里窺見殘酷,直面生死。她能做的就是擦乾眼淚,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


「查不到的數據,終於查到了。」

「聯繫不上的人,聯繫上了。」

「被迫延誤的航班,可以飛了。」

一直在衝鋒陷陣的王泳,並沒有意識到運控中心的派系鬥爭愈演愈烈,身在旋渦中心,何談全身而退?

畢業於新聞系的王泳心底藏著個記者夢,始終對第一線充滿激情,運送活體器官、搶救急症旅客,她渴望書寫真實並以客觀公正為行事準則。終於,一腔激情有了用武之地,王泳得到一個和夢想挨邊的機會——為警方抓捕行動的緊急包機事件寫新聞通稿。

一篇不過千字的新聞稿,迎面打了王泳一巴掌,打醒了她:新聞稿只是派系鬥爭棋局中要走的一小步,她只是一枚棋子,用完即棄。

一腔熱血餵了狗。

棄子王泳被調往底層部門。掉過坑,吃過虧,但即便被踩在食物鏈最底端,她還是不齒職場潛規則,依然篤信工作能力至上。這一次,努力沒有辜負她。

于謙在瘋狂的買買買之後,痛定思痛,「像書法、氣功一樣的,是一種沉心靜氣、神遊物外的自得其樂。心浮氣躁、目的不純的做法,必然要被各種私慾蒙住雙眼,那不上當受騙還能有什麼結果呢?」

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

身處職場,到底要不要站隊?

《知否》中的明蘭身處偌大的盛宅,不與權力中心大娘子為伍,不站風頭正盛的林小娘,不學處心積慮想要嫁進豪門的墨蘭,而是獨善其身,最終福祿雙至。

王泳呢?小說的最後,運控中心的華山論劍已有定局,輸家落荒而逃,贏家的日子也沒有多好過,「獲利」最多的,反而是曾經淪為鬥爭犧牲品的王泳,她的信仰最終成全了她,「別人以為她在原點,其實她已經跑完一圈,臉上的汗都沒幹。」

與其站隊,不如成為戰隊,實力才是無往不利的大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