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金融街,黎明前的戰鬥

上海金融街,黎明前的戰鬥

1948年3月13日,外灘中國銀行大樓。門前的馬路三年前改作中山東一路23號,可人們還叫它「外灘23號」,這路原叫「黃浦灘路」(Whanpoo Road)、俗稱外灘路。

五樓飯廳。吃完午飯的人沒走,看了張貼的通知:飯後勿走,行方要通告營救8日被捕職工情況。上午,被捕職工家屬來行控訴,引發了罷工。

飯廳靜了下來。76歲的總經理宋漢章被攙來了,麥克風傳出他的餘姚口音:「自己年紀這麼大了,向來不去求他人。今天為了營救,東奔西走,跑了一個上午。」

在場的職員葉子聖記得:「他說,為什麼要抓我們中國銀行三個子弟?他是說『子弟』。宋漢章講,我一生沒有去求過人,但是,這次為了營救這三個子弟,跑到上海市政府。」

宋漢章是銀行業泰斗級人物。中國人辦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一成立,他就加入,旋任大清銀行儲蓄銀行經理、上海分行經理。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批准大清銀行改「中國銀行」,他任中行上海分行首任經理,並為上海銀行公會首任會長。

大清銀行代表人物宋漢章

他是不曾求人:1916年拒不執行北洋政府「停兌令」,1927年因不願付國民政府借款而退。直到1935年宋子文任中行董事長,聘他為總經理才重新出山。

餘姚口音在繼續,宋漢章往上抬了下眼鏡,「這次拘捕三位同人是治安當局的意思,行方並沒有穿插意見。現在,因為市長到杭州去了,別人不解決問題,所以,今天還不能馬上保釋出來。大家先恢復工作,我保證:日內就可把他們保釋出來。」

宋漢章小兒媳何湘媛女士回憶道:「他講,凡是我中國銀行的人,我做擔保。」

隨後是上海分行代經理講話,哀求帶發誓:「只要你們下午辦公,我本人可以立刻跪在諸位面前。我保證,馬上去保釋出來。做不到,我可以代替三位同人去坐牢。」

這一幕此前從未在中行出現過,在銀行業也罕見。這是上海地下黨領導的「六聯」成立後,銀行職工在曙光到來之前與反動政府最為激烈的一場較量。

「六聯」,扎在命脈上的一把刀

1946年3月3日。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浦東同鄉會大禮堂,「上海市四行兩局員工聯誼會」(簡稱「六聯」)成立。成員來自國民政府的國家金融主體「四行二局」,即中央、中國、交通、中國農民四行及中央信託、郵政儲金匯業二局,其總行或總管理處均在外灘一帶。在25位幹事和9名監事中,有4位中共地下黨員,成為上海地下黨職委(職業界運動委員會)和金委(金融工作委員會)領導的公開群眾團體,好比扎在國民政府金融命脈上的一把刀。

解放前夕的中共上海市委、前排右二為書記張承宗

「六聯」是在鬥爭中誕生的。1945年9月,地下黨領導了中行和交行的「反歧視、反甄審」鬥爭。抗戰時留滬的兩行職工被視為「偽員」,每月不發工資,只拿重慶來人三分之一的生活維持費,甚至連上下班也只走邊門,不能走大門。留滬員工要求承認他們為正式職工並承認在上海工作的資歷,取消生活維持費而給予正式合理待遇。鬥爭先是從集體借支和聯合簽名開始,後採取代表談判、包圍接收大員等方式,還利用官僚資本與江浙財團及官僚資本的內部矛盾。兩個月後,中行副總經理貝祖詒(貝聿銘祖父)來滬宣布:滿足職工所提要求。同時,交行的鬥爭也獲勝。隨後,中行、交行與央行三行職工又取得留滬人員與重慶來滬人員同等待遇鬥爭的勝利。

直接催生「六聯」的是1946年的「二·一六」罷工。上海的罷工在一月已風起雲湧。15日,法商電車電燈公司工人以「大請客」方式進行罷工,取得改善待遇的勝利。22日,滬東62家工廠1萬多失業工人遊行要復工,得到部分解決。此外,還有永安等九大百貨公司和中法藥房為加薪而怠工。

被視為金飯碗的「四行二局」也要吃飯,地下黨職委通過各行黨支部發起鬥爭,於1946年2月16日星期六上午9點,舉行2小時「怠工」,要求與電車工人同樣待遇。中行與交行兩家營業廳停業,同時,央行、農行、中信的工友拒絕鈔票出庫,職員也停工。因待遇不同,雖沒加入怠工的郵政儲金匯業局則積極聲援。

突如其來的罷工造成金融市場和經濟混亂,打擊了官僚資本。中行、交行職工代表與行方的談判,當天無果。翌日是星期天,下午來了市長、警察局長和社會局長,與行方開會至晚上9點,最後行方接受要求。

在罷工勝利第二天,趁熱打鐵成立「四行二局員工聯誼會」籌備會,即刻徵求會員。行方見狀阻擾:一不讓6家行局聯合,要各自分開建會;二要把同一行局的職工與工友分開建會。這些分化陰謀都被籌備會堅決粉碎。到月底,報名參加者達1950人,約佔「四行二局」員工總數三分之一。於是,他們馬不停蹄地成立「六聯」,以能公開組織職工進行政治和經濟鬥爭,保護職工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尤其是成立三個月後創辦的會報《聯訊》,由地下黨金融黨委通過中行黨支部領導,成為行局職工表露心聲的喉舌、黨的宣傳窗口和進行戰鬥的陣地。

從「餓工鬥爭」到「等工鬥爭」

據國民政府金融最高權力機構四聯總處統計:中行上海分行的業務,居在滬中行、交行、農行、中央信託局及郵政儲金匯業局五行局之先。僅1946年1到8月,滬分行匯入累計2393億元,占滬上五行局38.28%;同期匯出累計655億元,佔五行局47.74%。除央行外,中行已成官僚資本金融重要支柱,其上海分行則是重中之重。一場風暴,在這裡悄然生成。

紙幣上的中國銀行大樓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突破黃河,我軍轉入戰略進攻。7月4日,蔣介石頒布《戡亂共匪叛亂總動員令》。國民黨1946年發動內戰,60%財政收入用於不斷增長的軍費。1947年財政赤字升至400000億元。財政部長王雲五承認:「公庫收入僅及支出的5%。物價飛漲支出龐大,全靠發行新票支持。」在那年4月,法幣發行總額就攀至16萬億元以上。

貨幣急劇貶值的同時是物價飛漲,國民黨政府卻在9月要削減行局職工待遇,理由是要與公教人員待遇一致。先減除郵政儲金匯業局外的「四行一局」職工米貼,職員減7斗8升,工友減3斗4升。「四行一局」職工聯合簽名抗議無果,決定開展「餓工鬥爭」,絕食一餐抗議。

9月26日上午,《絕食抗議宣言》出現在「四行一局」每張辦公桌。午飯時間到了,「四行一局」8000多職工不去吃飯,靜坐工作場所。郵政儲金匯業局、私營銀行和錢莊等職工送食品,慰問支援。京杭等地行局職工來電聲援,南京的中行、交行職工於次日中午絕食以支持上海兄弟。

上海的中外報紙,紛紛報道國家行局的「餓工鬥爭」,四聯總處被迫答應先借支一個月薪津。由此引發連鎖反應,出現全行業「餓工」浪潮。但是,削減米貼沒解決,較量繼續。

10月的《聯訊》以兩個版面辟專欄《免於匱乏之自由》,刊登抗戰以來《上海歷年物價總指數比較表》《職工生活指數比較表》和《抗戰勝利後四行兩局職工薪津數字統計表》等,這些數據表明:9月物價比抗戰前漲67500倍,生活指數上升34000倍;職工薪津與物價上漲幅度相比差距兩倍半,職工六口之家的開支8月比5月增一倍多……

對手也在行動。一是團體對團體,選擇「六聯」中國民黨勢力大的央行和中信局,由國民黨金融區黨部成立「中央銀行同人福利協進會」,出會刊《福訊》以針對《聯訊》。二是以調職削弱我力量,把「六聯」理事周耀瑾(地下黨中行支部書記)從中心部門調南市辦事處。

1948年2月,四聯總處又下令削減「四行一局」職工「實物配售差額金」,職工實際工資已降至二三十元。

四聯總處同人錄

鬥爭從「餓工」到「等工」。「六聯」在交行地下室開緊急會議,再次發動行局職工聯名簽呈,提出三項要求:1、每月發實物:職員米1石,工友4斗。2、生活指數按月調整。3、發給員工子女教育費。在遭拒絕後,決定3月8日星期一晚進行「等工鬥爭」,在行內集體坐等2小時,如行方不答應就順至翌日。但出現一個失誤,為「事先擴大宣傳,爭取社會同情」,過早向報紙發消息,給了當局應對機會。

3月8日上午,上海各小報報道:「四行一局職工將在3月8日下班後等工2小時」。行局內部發《聯訊》快報,集各種統計數據、行局新舊待遇和職工實際收入等,進一步提供思想武器。傍晚來的晚報,發出官方恐嚇:「要大家安分守己」,「不要以身試法」。隨即,警察到中行逮捕「六聯」理事會副主席劉善長(中共金融黨委委員,行局黨總支書記)、理事周躍瑾和《聯訊》信箱管理員張松池。當局一面威脅,再鬧事,「被捕的人不能出來了」,並以欺騙等手段破壞其他行局的鬥爭和聲援,另一面,散布「讓行里想辦法」的信息以轉移視線。

林苛步是上海寫美食名家,這位銀行老法師說:「為營救被捕的同志,『六聯』領導成員,先後在中國銀行職工宿舍和交行地下室共商營救大計。」

中共職委委員兼金融黨委書記楊世儀直接同中行支部沈鏞、吳育英等聯繫,加強領導,統一認識,調整部署:一在中行發動要求釋放被捕職工的簽名,並向宋漢章提出訴求,以「老滬行」傳統打感情牌;二派黨員和積極分子到拘留所探望被捕職工,秘密傳遞消息;三由被捕者家屬出面申訴,以此發動進一步鬥爭和營救。

五天後,周躍瑾和張松池的母親、劉善長家屬坐交通車進中行,入營業大廳。葉子聖說:「家屬向大家哭訴了,要求釋放。他們一哭訴,大家心裡很鬱悶。」同在現場的楊國凱續道:「櫃檯外面排隊,排著好多人,我們大家坐那不動。」

這時,周躍瑾母親突然暈倒,大家走出櫃檯相救。一時間,職工的憤恨點燃,罷工爆發。黨員和積極分子緊急磋商,半小時後決定:大部分同志陪家屬去宋漢章辦公室控訴,要他出面保釋,其他同志在營業大廳堅持罷工。

罷工消息傳到交行等行局,即現停工狀態。事態迅速發酵,由於中行1號交換員缺席,加之交行交換員的呼籲得到響應,票據交換所停擺。「引起金融股票市場很大波動。國民黨當局不得不釋放被捕者」(《上海工運志》)。放人那天是15日,正是「等工鬥爭」一周。

護廠護產,迎接解放

罷工勝利後,敵方視「六聯」為眼中釘。1948年3月22日,他們借口「六聯」未經登記屬非法組織,予以取締。「六聯」發動簽名運動,向社會局兩次申請登記都遭拒絕,警察局又勒令其解散。6月4日,上海市長催促社會局、警察局迅速解散「六聯」。至9月下旬,以「總統府」名義下令取締「六聯」,限9月底解散。上級黨組織指示,避免硬拼損失,改變方式,保存力量。29日,「六聯」理監事發表《告會員書》,宣布集體辭職,停止活動。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上海局發出《京滬一般形勢的特點及當前的基本方針與我們具體工作》,後發《解放軍渡江和我們的工作》,提出完成裡應外合解放上海和接管工作的要求和任務。「在中共上海市委統一部署下,全市各企事業、機關大專院校中共組織開展反遷移、反破壞、護廠、護校鬥爭,以挫敗國民黨當局對重要工廠機關資財南遷和破壞陰謀。」

面對兵臨長江的我百萬雄師,國民政府提出「應變」。下令各地採取「應變措施」,除加強軍事防務,主要是拆遷工廠,搬運物資,破壞設備。20日,上海市長吳國楨發表「應變」講話。中共上海市委接過「應變」口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全市開展各業要求備「應變米」、發「應變費」鬥爭,為護廠護店、迎接解放作準備。

這時,噩耗傳到外灘。27日,滿員超載的「太平號」赴台,上載央行會計處、理事會和監事會等文卷賬冊1317箱。行至舟山海面,與同樣摸黑航行的「建元號」相撞,兩船沉沒。「太平號」38人獲救,近千人遇難;「建元號」72名船員身亡。

地下黨即時提出「反遷移、反逃跑」鬥爭,通過開追悼會、捐集撫恤金救濟家屬等活動,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四行二局」職工抵制庫存物資和案卷遷移,抓住總機、門衛等要害部門大權,還掌握了交行存放槍支彈藥的庫房。農行黨支部派人說服代總經理,全部留下該行在滬資金和物資。

原交通銀行舊址,今中山東一路14號

2月18日,中行地下黨成立繼「六聯」後的公開合法組織—————「中國銀行員工應變互助會」,9位常務理事中有5個地下黨員。他們為迎解放積極準備各種檔案,有中行資產(含房地產、庫存現金等)、重要放款對象、投資和欠款單位等,中行大樓平面詳圖,各部人員政治身份、歷史表現及工作能力等。互助會把住敵築工事地段的職工及家屬安置到大橋大樓宿舍和各倉庫,既解決職工住宿安全,又加強了守衛力量。此外,還監視行方行動,不準轉移資產和檔案等,反對把庫存金銀移交央行。地下黨員和積極分子成立若干小組,分別負責房產、水電和會計賬冊庫房等保衛工作;葉子聖負責文書檔案庫房,「每天收文後,就立即編號,這樣可以防止有人抽走文件銷毀」。

考慮到解放上海會有激烈巷戰,城市將被分割,為便於指揮和獨立作戰,市委書記張承宗提議調整上海地下黨組織架構。上海局決定:把原按產業職業的條線垂直領導,改為按地區領導。除市政、交通、警察、文化、婦女系統黨委和人民團體總黨組由市委直接領導外,在全市建9個區委。結束職委,所屬的金融黨委劃歸上海局官僚資本企業接管準備工作委員會和市政機關接管準備工作組領導。

4月21日,我軍渡江。23日,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解放。「四行二局」為主的金融業職工,提出「保護行產,保護金庫」,防止破壞,反對搬遷,迎接解放。中共銀錢業分區委利用《銀錢報》報道解放區銀行職工見聞,宣傳《約法八章》和黨的經濟政策。由浙江第一銀行、浙江興業銀行和新華銀行黨支部及其他商業銀行組成銀錢業人民保安隊,除保護銀行庫存金銀、帳冊和案卷外,還負責中正東路(今延安東路)以北、蘇州河以南、外灘以西、福建中路以東一帶金融業集中地區保安任務。

5月12日的上海,響起解放的炮聲。23日,我軍總攻市區。25日凌晨,解放蘇州河以南。我27軍在外灘一線展開進攻。

清晨的外灘,中行大樓頂上,兩幅長30米的大標語如瀑布瀉下,一幅是「慶祝大上海解放」,另一幅是「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標語寫在整匹白布上,書寫者是葉子聖,他回憶:「大概地下黨準備好,拿出兩匹白布,每一匹白布30米長,當天就是要寫兩條標語。」

當年寫標語的葉子聖

27日下午,上海全境解放。金融系統163位地下黨員出色完成了任務。

接管:是序曲也是尾聲

5月27日上海解放當天,軍代表龔飲冰(後為中行總經理)、冀朝鼎(後為中行副總經理)和灑海秋就到了中行。同去接管的,還有原中行地下黨員、後赴解放區的項克方(後為中行上海分行經理),及「三·八」事件中被捕的劉善長和周耀瑾。

軍代表龔飲冰(左一)、冀朝鼎(左二)率隊進駐中國銀行時,受到行員們熱烈歡迎

中行常務董事程慕灝(作家程乃珊祖父)為舊中行交接代表,程乃珊說祖父在自傳中回顧兩次交接中行:「一次是抗戰勝利後,作為滯滬留守向重慶接收大員交接;一次是解放了,向人民政府軍代表交接;前者的感覺是屈辱恐慌的,後者卻是平等無憾。」

十天後的6月6日,新中國銀行開門營業。葉子聖說:「之所以這麼快,就是為了讓老百姓能儘快拿到錢。這樣,上海的社會才能穩定。」

5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接管委員會金融處奉令開始接管國民政府所屬官僚資本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中央合作金庫、上海市銀行以及其他官僚資本的省、市、縣銀行與官商合辦銀行。」(《上海金融志》)

在央行,軍代表進駐,由地下黨員和職工聯誼會骨幹組成的「職工協助接管小組」協助。在交行,軍代表依靠交行中共支部,產生「交行職工協助接管委員會」,於11月1日復業。而農行則被人民政府接管清理。此外,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匯業局和中央合作金庫這3家金融機構,經接管清理即予撤銷。

30日,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和上海分行成立,華東區行入駐原橫濱正金銀行的中山東一路24號,上海分行所在的中山東一路15號,為原中央銀行。

(本文編輯:許雲倩。本文照片由上海銀行博物館和作者提供。題圖為解放軍進入上海市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停飛近2個月後,4架波音737MAX8今日從上海起飛
「海歸」就業也成難題,但「年收入不到10萬卻不後悔,能力有提升就值了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