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位同濟大學教師,為何對這些分外事特別感興趣?

這位同濟大學教師,為何對這些分外事特別感興趣?

全國最美家庭 |劉悅來家庭:給城市家庭一個交流休閑的去處

走進大學路邊的「創智農園」,彷彿進入個微型生態園,裡面有鬱鬱蔥蔥的植物,也有蝌蚪蟾蜍等動物。孩子們在草叢中、水塘邊嬉戲,學生們在志願者帶領下學認各種花草。可誰又能想到,5年前這3畝土地上還堆滿了建築垃圾,成為周邊居民避之不及的臟地方。

化腐朽為神奇的,就是公益組織「四葉草堂青少年自然體驗服務中心」創始人劉悅來。今年他一家獲評上海市最美家庭稱號,「我想在修復土地的同時,也能修復城市間的人際關係,在快節奏中,給家庭一個可以安心交流、休閑的去處,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美麗家園。」

尊重植物自然規律

劉悅來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同濟大學景觀系的教師,「我在上課時發現,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自然,對腳下的泥土沒有感情。」因此,劉悅來決定利用專業優勢,用好城市土地「邊角料」打造社區花園。

「創智農園」就是這樣的成功案例。在這塊狹長的土地上,他設計了一座雨水生境花園,裡面種了不少濕生植物,為昆蟲和鳥類提供食物。邊上就是一座詩經花園。「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劉悅來指著池塘邊上的一抹蒼翠說,「這初生的蘆葦就是葭,那邊沒長穗的荻就是蒹」。此外,菽、芣、蓫,這些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在他的花園中都能找到,「我想告訴大家,傳統文化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營造過程中,劉悅來也聽到過不同聲音:別家的花園乾乾淨淨、四季碧綠,為什麼他的花園有雜草、有枯枝,會不會有礙觀瞻?「我希望打造一個原生態環境,尊重植物生長自然規律,春夏秋冬該什麼樣就什麼樣。」幾年實踐下來,劉悅來的觀點越來越得到大家認可。截至去年底,他的團隊已參與設計營造63個社區花園,不少已經成為市民「身邊的自然,都市的田園」。

不能僅靠我們一家力量

劉悅來能放手大膽的干,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兒子和夫人都是劉悅來團隊的志願者,只要有時間都會來幫忙。

劉悅來一直說,兒子是他堅持這份事業的動力。小時候,父子倆在荒廢的綠地上種薄荷,長得鬱鬱蔥蔥後被物業割草割掉了。兒子哭得很厲害,但3個禮拜後,看到又有新苗長出來,兒子又笑了。「從這個過程中,他感受到偉大的自然力量,我想這是不是應該讓更多人分享?」

2016年,劉悅來為小區綠地作微更新,並起了一個可愛的名字「苔蘚花園」。兒子積極出力,而夫人給他建議,「不能僅靠我們一家力量。」於是,劉悅來建了一個群,把小區志願者拉了進來,約定時間一起鬆土、種植、養護。這個團隊從最開始的幾個人到如今的40多人,苔蘚花園的面積也從最初的60多平方米擴大到100多平方米。更重要的是,小區有了居民參與綠色分享的地方,鄰里關係變得更為融洽。

周邊有人問他,作為大學教師,干這些分外事情會不會太累?劉悅來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兒子和同學路過這塊「創智農園」,看到很多人在一起勞作,兒子很自豪地說,這是我爸爸他們支持的。「能夠聽到這句話,我就很滿足了。」他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上海也要湧現有影響力的科學傳播品牌
沒有大運河,就沒有「北京城」?可能還不僅於此……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