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廉租房:抽籤不搖號,面積不大規矩多

民國廉租房:抽籤不搖號,面積不大規矩多

民國時期,上海市區的房價也很高,20世紀20年代,工廠女工月薪9大洋,店員20大洋,黃包車夫20大洋,不止老百姓甚至名人也根本買不起。比如說魯迅每月收入200大洋,要買下租住的一所老式石庫門得花5萬大洋,另外還繳納契稅、印花稅、契紙費、中證費、測丈費、地保蓋戳費、建設特捐、教育特捐、消防特捐、警務特捐等16%的稅費。算下來,魯迅許廣平兩口子不吃不喝,攢上二十年也買不起一所房子。茅盾在雜誌社做編輯月薪100大洋,郁達夫每月版稅不到200大洋。

像魯迅和許廣平這樣始終不買房的夫妻在民國很常見。例如梁實秋和韓菁清、郁達夫和王映霞、徐志摩和陸小曼、沈從文和張兆和、鄭振鐸和高君箴……這些文化名人在結婚的時候都沒有買婚房,結婚以後也都是租房居住。

那麼買不起房怎麼辦?

別著急,民國政府也有廉租房。只不過,那個時候不叫廉租房,而是叫作「貧民住所」、「平民住所」、「勞工住宅」和「善救新村」。

20世紀20年代上海等地的「貧民住所」,30年代南京等地的「平民住所」,抗戰前廣州等地的「勞工新村」,抗戰後江浙等地的「善救新村」,以及1942年大災過後散佈於豫陝邊境的那些「難民新村」,統統都是國民黨政府斥資興建的廉租房。

「貧民住所」是國民黨的叫法,1927年國民黨推翻北洋政府以後,踐行孫中山三民主義里的「民生主義」,在南京、上海、杭州、漢口、青島等城市各建造了一批「貧民住所」,供貧困而且沒有房產的市民租住,後來有人提議說「貧民」兩個字涉嫌歧視,於是改叫「平民住所」。

「勞工住宅」也是國民黨發明的稱呼,它出現得比較早,北伐勝利之前的南北割據時期,國民黨就在他們統治下的廣州搞過廉租房試點,給所有的廉租房社區統一命名為「××勞工新村」。

「善救新村」則是抗戰勝利以後才出現的。鬼子投降後,國民黨收復失地,發現一些城市損毀嚴重,住宅嚴重短缺,從陪都返回家鄉的難民無處投奔,於是在上海、武漢、杭州、寧波、長沙等地大建「善救新村」,按照低於市價一倍多的租金標準,租給無家可歸的返鄉難民入住。

國民黨統治下的廉租房倒是貨真價實的廉租房。

第一,它們都是政府開發的,只租,不賣;

第二,它們的房租水平確實比市面上低得多。

以抗戰前青島市政府在瀋陽路開發的「東鎮平民住所」為例,每間月租只有法幣一元,而附近廣饒路上私人搭建的茅屋都要每月兩元才能租一間。

怎麼才能租到廉租房?

一是規矩多不「宜居」。

例如抗戰前廣州市政府開發的勞工新村,每戶限租一間,每間房的可使用面積還不到20平方米,只有一個卧室,沒有廚房和廁所,做飯和如廁都只能去小區里的公共廚房和公共廁所,而且所有住戶一律不能在小區里養寵物,不能打牌,不能打麻將,不能在夜間大聲談笑。

二是不搖號搞抽籤。

搖號有貓膩,抽籤很公正。例如說1947年建成的長沙市第二善救新村(位於打靶場),總共只有86間房,符合入住條件的住戶卻有200多家,長沙市政府只好讓大夥去抽籤,誰抽中誰入住,抽不中的只能輪候。抽籤現場有參議會監督,抽籤結果要在報紙上公布,所有沒抽中的住戶都是義務監督員,只要能指證某個抽中者是公務員或是有房戶,地方法院立馬就會把那個作弊者法辦,然後舉報者就能取而代之,住進夢寐以求的善救新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黃蓮聖母林黑兒,唯一被外國人做成標本的女人
智斗!17歲崇禎扳倒「九千歲」魏忠賢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