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族冰雪運動的悠久歷史

滿族冰雪運動的悠久歷史


滿族冰雪運動的歷史淵源與演進

劉佳男,孫柏楓

(東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摘 要:許多專家、學者對滿族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歌舞等都有較多的研究,論著、資料也較豐富。但是,較系統全面地研究滿族民間體育遊戲的學者尚較少。為更進一步發掘、造鑄、弘揚白山黑水體育文化精神,形成對古老遊戲項目的記錄與傳承、創新與發展,採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對滿族傳統體育遊戲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研究。研究認為:滿族體育運動與遊戲多起源於生產和生活,多來自軍營、狩獵、學堂、民間;形式多樣,並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踢形頭、雪地托子等已經逐漸消失,但滑冰、滑雪、打冰爬犁等諸多遊戲活動不斷演進,並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已成為青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新遊戲。建議:著力挖掘冰雪遊戲對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多元功能,將冰雪遊戲融入到冰雪產業的大環境中,不斷發展創新、發揚光大。

關鍵詞: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產業;軍事訓練;體育遊戲;滿族

滿族,有著四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其族源可追溯到肅慎人。幾經發展和演變至遼、宋、元、明統稱為女真。公元1635年農曆10月13日(庚寅日)大金汗國天聰汗皇太極諭令正式將顯赫數世的女真族名改稱「滿洲」。1952年經國務院正式文件定稱滿洲族為滿族至今。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滿族同各民族一樣,是對國家作出過重大貢獻的民族。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都曾對滿族有過高度評價。毛澤東對老舍先生說:「滿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對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過偉大貢獻」[1]。周恩來早在1957年政協二次會議期間說道:「滿族是個有本領的民族,是一個值得敬佩的民族」。同年8月在青島民族座談會上所做的《關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講話中指出:清朝在確定版圖、增加人口,發展文化這三面做了好事[2]。

概覽滿族發展歷史,世世代代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滿族先民們也創造出多姿多彩、獨具風情的燦爛冰雪文化,達到了古代冰雪運動的高峰,成為我國古代冰雪活動的鼎盛時代。

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採用文獻資料法,以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產業、體育遊戲等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查閱30餘篇文獻,通過吉林省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查閱書籍20多本,為研究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文獻。並實地考察了多個滿族發源地,例如,吉林省梨樹縣葉赫城、伊通滿族自治縣、伊丹鄉、東尖鄉、烏拉街老城、吉林市、九台、遼寧新賓的赫圖阿拉滿族第1都城等地。在各地進行踏查時,伊通一中的珍珠球骨幹陳桀夫親自講解動作技巧,遊戲與比賽規則;年過60歲的孫正炎3兄弟,講述並實際演示滿族地區許多體育遊戲方法,針對部分體育遊戲還寫下了遊戲方法,並畫圖說明器材、場地的規格;老年婦女為課題組抓老式嘎拉哈,青少年則為課題組抓現代嘎拉哈。冬天踏查時,部分老人和青少年將課題組帶到池塘的冰面上,演示種種傳統的冰上遊戲;帶到山坡上打爬犁,有的從山上的雪坡上像打滑梯一樣的滑下來等,許多體育遊戲體現了傳統體育活動的原汁原味。在參觀赫圖阿拉、吉林、伊通、東北師範大學民族博物館等多處民族博物館時,在相關負責人的允許下課題組拍攝了大量照片,掌握了有關滿族體育遊戲的第一手資料,為本研究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豐富影像及資料,為研究的開展提供了保證。通過踏察走訪發現,滿族的風情習俗,甚至男子「半留半去」的髮式、腳上的「靰鞡鞋」、服飾的「高領和箭袖」……都是有其原因和理由的;而冰雪運動也不例外,滿族的冰雪運動與他們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多種多樣的冰雪運動多源於生產、生活、狩獵與捕魚,來自軍營、學堂和民間。


1 滿族冰雪運動的歷史淵源

滿族的冰雪運動尋其根源歷史久遠,它的起始與發展與滿族先民所處的生態環境及部族的政治、軍事、經濟密不可分。

1.1 滿族的生態環境是造就冰雪文化的根基 滿族的冰雪文化一直躬行於它的生存生態環境。白山黑水之間廣袤沃土,孕育了滿族世世代代、子子孫孫,滿族是這裡真正的土著居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滿族的種種文化都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這一生態學基本特點造就了滿族文化的獨特風情。

生態學的英文源自於希臘文,是住所、棲息地或家的意思。最早棲息在白山黑水這個家的祖先—滿族是篤信薩滿的,這一原始的觀念對民族有很深的影響,崇拜自然中各種的天、日、月、風、火、山、地等;崇拜各種動物、植物;也崇拜自然神,對自然界各種神敬畏有加,所以,在滿族的早期社會中有各種崇拜的圖騰。由此,滿族的先民們能夠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從而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保護了自我的生存與發展。

滿族是山林民族、漁獵民族而後又發展為農耕民族。在山高地寒、大林大野、大江大河、大風大雪的嚴苛生存條件下,先民們為了適應這種生存環境,巧妙地利用自然,創造出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態民俗,例如,滿族的火炕、滿族的窗戶紙糊在外、滿族嗜好粘食等都是為了禦寒抗飢餓,滿族服飾的袖子、領子無不與防風防寒有關,滿族的寸子鞋不僅是為了美觀,其主要功能是為了禦寒濕。總之,在滿族的生活史冊上處處事事體現出對冰雪嚴寒的抗爭和適應的生態理念。同時,在抗爭與適應中也練就出了獨具特點的滿族冰雪習俗文化。

滿族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漁獵民族,早期基本上處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始經濟狀況,先民們因衣食生活的需求要四季出獵。一般情況在春夏時節,多不遠出捕獵,究其原因:1)考慮到這個季節正逢禽獸繁殖期,傷害一母就等於殺其千百;2)因為天氣炎熱,捕獲太多的肉類無法保存,所以只捕獲一些雄性飛禽和野豬等,而一到冬季過完狩獵節,先民們就帶上弓箭、獵叉、扎槍,領著狗群,坐著爬犁進山打獵,按獵長的分配將狩獵區域包圍起來,人們邊喊叫邊敲樹木,漸漸縮小包圍圈—稱為「趕杖」,待動物完全進入有效射程時,東西兩邊的人們向前趕獵物,南北兩邊人射殺獵物。在獵物多時1天可以打二到三圍,需要每隔3~5d遷1次營地,每次出獵少者20多天,多者可達2個月之久。

在冰雪生態環境的背景下,人們需要將獵物帶回來、需要不斷奔跑趕路,就漸漸地出現爬犁,並成為當時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同時,先民們為了適應能在高寒雪原的環境作業,由獸皮裹腳漸漸演變成靰鞡,其形扁寬底平,輕便保暖,除了禦寒功能之外,其底平寬,可以減少人們足底對冰雪的壓強,免於陷入深雪難以自拔,主要功能是利於快速行進。解放前在伊丹(伊巴丹尼)琿春、汪清等地還可見到一種稱為「雪托子」工具,綁在腳上,更加大了著雪面積,減小了壓強,又便於在林海雪原中穿行。爬犁、雪托子等最早的冰雪器材,都來自對生態環境適應的實踐活動。

亘古以來,滿族先民們就是精騎射,善捕捉,除了射獵之外,一向以捕撈漁業為生,各種魚類也是滿族先民的主要食品,一般捕撈集中在春秋冬3個季節。當冬季冰雪封江之時,滿族人在冰上鑿開冰層,形成一個類似井口的口子,稱為「冰渦子」,漁民用很多方式可以捕到鮮美的魚。例如,吉林省的查干湖冬季捕撈就是滿族捕撈歷史傳承的典型例子。人們腳穿靰鞡鞋,趕著大雪爬犁忙碌在大江大河的冰雪中。

冬季狩獵時,在野外就餐,將冰雪融化後做飯煮水;挖雪洞、堆雪屋、造雪障,暫以棲身避寒,也可以藏身與獵物周旋。滿族的冰雪習俗是與冰雪環境密不可分的。

前述可見,滿族先民們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也保護了自己,並有所創造,一代有又一代傳承、演變,成為民族的精華和重要的生態冰雪文化。

1.2 軍事訓練是發展冰雪運動的深厚基礎 撫古追昔,概窺滿族發展的歷史,族源可追塑女真是滿族祖先。早期女真處於氏族社會,各部落常常互相征戰,後來,女真中的完顏部落逐漸強大,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開始兼并周圍部落,經過頻頻戰殺,白山黑水地域的女真各部得到統一,阿骨打曾建立獨具特色的金朝政權;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繼承了大金的遺風,二次開創基業建立了後金政權;天聰汗皇太極文韜武略繼續發展建立了清朝;清世祖順治君臨天下,統一了中華寰宇;康乾大帝走向了盛世。清朝在統一各部、抗擊外侮、戍邊固疆、平定叛亂、收復台灣等戰史中,各代首領在東伐西征和南征北戰中都運用了許多戰術。在這些長久的戰術中,也有冰雪技巧的利用。例如,金太祖阿骨打在1 114年秋起兵反遼,取得寧江(今吉林省扶余縣東南)勝利後,遼天祚帝聽說寧江州失陷,勃然大怒,派10萬大軍攻打生女真。阿骨打帶兵3 700人,兩軍人數比例為27∶1。兩軍在出河店(吉林前郭旗八郎鄉塔虎城)相遇,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天寒地凍,又突然颳起大風,吹得沙塵瀰漫,士兵寒冷,糧草不足,阿骨打萬分焦急,這時見到有幾個小孩足蹬跑凌鞋(烏拉滑子)從河面上飛奔而來……阿骨打見此,欣喜若狂,決定採用烏拉滑子行軍,乘風踏雪,直撲出河店附近的鴨子河北岸。遼兵沒有想到阿骨打來得如此之快,措手不及,紛紛潰敗[3-5]。

又如,在1616-1626年(天命年間)冬天,有一次滿兵被巴爾虎特部圍困在黑根城(今嫩江),努爾哈赤急令將領費古烈部隊穿著烏拉滑子,以爬犁架炮沿江奔向黑根成,日行七百里,解了黑根成之圍[6-7]。在清朝末葉,國立日衰,外患不斷,侵割領土。1881年,欽差大臣、吉林邊務幫辦吳大澂和依克唐阿(一代虎將,謚號「誠勇」,他們將奏準的加強琿春防務措施一一付諸實施。其中重要的一項任務是在琿春城南郊修築東西2座炮台,並將清廷從德國克虜伯炮廠買的15尊大炮尊從北京運到琿春。當時炮停放在北京市通州區,每尊炮重30多噸,從通州到煙集崗(今延吉市)有2 000多里地路途,翻山越嶺是極其艱難的事情。即使將大炮分解幾大件僅靠馬車和爬犁運輸也是無法完成的。當時去京領運大炮的官兵們就利用冰雪條件完成了該項任務。在每年結凍之後至來年化凍之前進行運輸,他們先用十幾根圓木連結成木排,做了二十多個木排,在其下面墊上橫滾木或高粱秸,在凍土路面上潑水結凍,用幾十匹馬牽拉木排前進。到達煙集崗便棄旱路到冰凍的布爾哈通河,在河上前進,這樣人和馬就能省力省時了。沿布爾哈通河進入嘎呀河,再沿圖們江轉入琿春河,直至琿春南郊上岸。就這樣,官兵們整整用了3個冬天完成了從北京到琿春的運炮任務[8]。

上述古老技巧在當今的越野滑雪、高山滑雪、雪地車等方面都有其留存。

八旗子弟作戰靠的是騎射,滑雪、溜冰、摔跤等。因此,清朝歷代君王都知道這些項目與軍事的密切關係,認為是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的需要,是國家的根本,為了鞏固大清政權予以高度重視和大力倡導,並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的民族文化。曾責令八旗子弟精練騎射,還將冰嬉定為國俗。據《滿洲志檔秘錄》記載,天命八年(1623年)正月初二,努爾哈赤親自在盛京城南渾河寬廣的冰面上舉行了盛大的運動大會。第1項是男子踢形頭,第2項是女子項目冰上賽跑,第3項就是冰面上擺酒宴。清朝的這種冰上的國俗,可能就是我國冰雪運動的最原始古老的運動會[6]。

滿族入關後發展為君臨天下的統治民族,近三百年來的清朝,冰上運動被稱為「國俗」,每年農曆十月都要在北京北海的冰面上檢閱八旗兵丁滑冰藝術。「康乾盛世」對冰雪運動尤為重視,史料《金鍪退食筆記》(高士奇著)記載「金海(現北京北海)冰上作蹴鞠之戰」[6]。到了乾隆年間政局穩定,經濟發展,人們需要走出寂悶,更加提倡遊戲,皇帝認為「冰嬉為國制所重」[6],使古代冰雪活動進入了新時代,漸漸由軍事訓練演義成以遊戲為主流的冰上體育活動,並定為每年一次的盛典,君王親臨檢閱的體育盛會。如1773年,在北海建樓,弘曆(乾隆)親陪孝庄皇后觀閱冰嬉。他在《冰嬉賦序》中對冰嬉所用的器材和技術動作有簡練確切的描述:「國俗有冰嬉者,護膝的莆,牢鞋以韋,或底含雙齒,使粵冰而人不路焉;或薦鐵如刀,使踐冰而步愈疾焉。」他還著有《冰嬉賦》、《太液冰嬉十二韻》、《臘日坐冰車渡太池志興》等等,是我國較早的冰上運動的著作。乾隆帝將「冰嬉」提高到政治高度,視為本民族的崇尚武藝的傳承方式,把冰嬉與軍事戰術相結合的活動具有鮮明的政治作用,客觀上也為冰雪運動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從當今的許多冰雪項目中都能見到滿族古老冰雪活動的遺風。

1.3 冰雪運動深植民間遊戲 滿族生活在白山黑水的生態環境中,民族的遊戲也具明顯的鄉土氣息。孩子們從小到大是在「莫勒真」(滿族語遊戲娛樂的統稱)里成長和長大的。他們的遊戲項目多與冰雪和狩獵有關。譬如孩子們玩的馳(呲)溜滑、冰嘎、滾雪球、打雪仗、打爬犁、滑冰車和踢形頭等都具有濃郁本土特色。其中,有的項目一直延續至今,還是原汁原味、原模原樣,例如,抽冰猴、打滑馳溜、支爬犁、拉爬犁等遊戲。

時代變遷,滿族的冰雪文化也受歷史條件所限,它是依託和綜合了生態環境和軍事、經濟及民間遊戲而發展起來的,其起源是多元化的,也是在特定的歷史使命中,經過艱難曲折的實踐尋找適合民族發展的冰雪之路,並得以傳承,在繼承中又與其他少數民族、中西文化如火如荼地交融,一步步地發展豐富了冰雪文化。白山黑水的冰雪活動已成為我國冰雪運動的根,是冰雪運動的魂。白山黑水的冰雪健兒還將繼續為我國冰雪運動作出更大的貢獻。


2 滿族冰雪運動的歷史演進

在滿族的各種文化風情中,冰雪文化也應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滿族特定的歷史和生態環境的大背景下,滿族的先民所創造出多姿多彩、具有濃厚民族方土氣息的冰雪活動,它們不僅在不同的歷史時間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白山黑水地區的冰雪運動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豐富的滿族冰雪運動項目中,有些項目得以發展並有所創新,有些項目已成為歷史的陳跡。課題組通過文獻查閱、實地考察等途徑,儘可能詳盡地搜集、呈現了流傳於民間的冰雪運動。

2.1 滿族冰上體育項目及其演進

2.1.1 踢形頭 該遊戲不僅可以在冰雪環境中進行,在一般的地面也可以進行。女真人在早期狩獵時獲得熊、虎、豹等大的獵獸時,視為山神所賜。先民們就在野外用餐,將熊的頭顱割取下來,在地上互相傳踢,開始時是從山上踢到山下,又從山下踢到山上,直到把熊頭上的毛踢光為止,以示慶祝獲獵成功,俗稱「蹴鞠之戰」,是滿族入關前後很盛行的一種體育運動。隨著遊戲的普及,形頭數量需求量的增多,形頭演化成用獸皮縫製成的球狀,一般多用豬皮或熊皮製成,內裝有獸毛或綿軟的東西。辛亥革命以後,獵取熊首已少見,改為「踢豬吹泡(即豬的膀胱),遊戲時可以腳傳踢,也可以比賽踢高。由於豬吹泡易破損,漸漸又演變成牛皮或豬皮縫製成的皮殼,就是延傳至今的足球運動[8]。早期被稱為蹴鞠遊戲,這項運動被後來學界稱謂「踢形頭」或「踢行頭」[8],分析認為可能源自「踢熊頭」的諧音。

吉林省伊通古稱烏蘇,乃海西女真遷徙肇興之地,是大清皇室御令封禁之地。這塊神奇豐富的七星福地,養育了世代勤勞勇敢的滿族子孫,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課題組分別在該縣的伊丹(古稱伊巴丹尼)、大孤山(古稱阿勒坦墨勒)東尖等地進行走訪考查,還可以見到青少年在冬季,在家居附近的大泡子(滿族老話,即池塘)河面上踢牛嘎拉哈,互相傳踢,並用雪堆成「門」,遊戲規則類似「踢形頭」,以進的多者為勝。

後來這種遊戲又被發展到冰上。例如,天命八年正月初二,在太子河面的冰上舉行的一次酒宴慶賀,努爾哈赤及嬪妃、貝勒、福晉們和漢人的達官參加了這次活動。活動的第1項就是「踢形頭」。參加者穿靰鞡在冰面上搶踢,還規定各踢2次來確定成績[6]。努爾哈赤的子孫定鼎中原後,康熙年間《金鍪退食筆記》有載,在金海(現北京北海)冰上的蹴鞠遊戲,比賽規則為每隊數十人,各隊有統領,以革制的球擲於空中,將要落地時群起而爭之,得者為勝。在場上歡呼奔跑,以此來培養將士們勇敢拼搏精神。在曹寅(曹雪芹的祖父)的《冰上打球詩》中記有「青靴窄窄虎牙纏,豹脊雙分兩隊圓……」[6]從史料中可見,青靴底下縛有窄窄的如虎牙的鐵條,可能這便是鐵制滑冰器材在冰上運動的使用。此外,還有旗門設施,以進球門多者為勝。

2.1.2 打呲溜滑(打馳溜滑) 在北方地區這項遊戲可稱得上是具有傳統性和普遍性,是現在很多人都做過的遊戲。一般遊戲場地多在家居附近的江河池塘,或有冰的地方也有的是用水澆出的一條冰道,青少年便在冰面上滑行。滑行時可單人滑,也可多人排隊一個接一個地滑。滑姿勢也是各有創意,有的側身腳一前一後地滑行,有的單足滑行,有的兩臂側平舉單足支撐滑行,有的蹲起交替滑行,有的跨越障礙騰空轉身滑行……滑姿多樣。這些在當代速滑、花樣滑冰中均可見到遺迹,或是「老冰已經新傳」,向花樣更多、難度更大發展。

2.1.3 跑冰鞋(即滑冰) 跑冰鞋是滑冰運動的過去叫法。遠古時期,女真祖先因為狩獵或遠距離行走的需要,便將較長的獸骨綁紮在腳上手撐木棍(杖)在冰雪地面上滑行,提高了行走的速度,獸骨便成為了代步工具(俗稱烏拉滑子)[9],後來學界稱其為「骨質冰刀」。毋庸置疑,這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生產經濟背景條件創造的,是自然經濟產物。從我國已出土的古骨器實物資料可見,長骨的一側面被磨平,骨的兩端鑽有孔洞,這種最原始的「冰刀」多為獸骨,儘管非常原始,但它還是讓人們達到省時省力的作用[9]。

隨著生產力和手工業經濟的發展,冶金、紡織、釀酒……技術的發展,為冰雪運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冰刀逐漸由骨質被鐵質代替。冰刀演變成單刀或雙刀,冰鞋底上嵌有鐵冰刀,當時的刀比木底鞋短,運動停止、轉彎時還需要藉助木跟的作用。隨著手工業的發展和生產活動、軍事作戰的需求,冰刀由原始的烏拉滑子改進成木板下嵌有鐵條的滑雪板。人類穿著這種冰刀穿林海跨雪原,進行狩獵或作戰。當時冰上的這種代步工具都為以後的速度滑冰和各類滑雪,甚至於雪上空中技巧奠定了基礎。後來又根據作業的需要,演變成各種冰刀(包括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球等冰刀)和滑雪板及各種雪橇,隨著冰雪運動發展至今,根據運動項目,融入了國內外的先進技術,使冰刀更加細化、多樣化,例如,速度滑冰冰刀由普通式「死跟」演變為克萊普(KLAP)脫離式冰刀,更有利於運動員的安全和提高運動成績。

2.1.4 雪屐(雪地托子) 目前,在伊通滿族縣的伊丹,大孤山一帶地方還有一種雪地行走工具,民間將其俗稱為「雪地托子」或「雪托子」。在調查走訪中,滿族老人孫英橋、林振江等多位老人都記得以前有這樣的一種工具,但其名字卻已經記不清了。課題組稱其為「雪屐」—即為雪托子。課題組成員在兒童時期曾親眼所見,其結構是用藤條或樹條加熱後塑成一個橢圓形,將兩端紮緊,類似現代球拍樣,用繩子或皮條橫向捆綁一些木條或樹條,然後在橫條的下面(靠地面側)再縱向綁紮數根木條或樹條,即製成「雪屐」。將其綁在腳上,就可以滑行了。這種工具的優點是輕便,著地面積大,減小了對雪地的壓強,又不像滑雪板那樣笨重細長。為此,在林海雪原中穿行既不會陷於雪地中拔腿費力,又在轉向穿越密林時更加方便、靈活。這種古老原始的工具現在可能已是歷史的陳跡。

2.1.5 溜冰 俗稱「腳蹬子」或「腳滑子」,是塞北冬天男孩子們主要戶外運動方式之一,東北地區生活過的男孩幾乎都有過滑腳蹬子的經歷,目前在城市中已經很少見,而在偏僻的鄉鎮、農村的還存在,例如,吉林省伊通縣東尖鄉、遼寧省新賓縣赫圖阿拉城等,是一項讓男孩樂此不疲的遊戲。這種遊戲工具極簡單易制,找一塊與自己腳大小差不多、略寬於腳的木板,在其下面縱向平行固定2條鐵絲。用2條麻繩或皮條綁在一隻腳底,沒穿腳蹬子的腳用力向後蹬地,就可以推動穿蹬子的腳滑行,不住地劃蹬,就可以快速前行。此外,也可以在木板下面嵌上鐵條,滑行會更快。這種戶外運動,對青少年的靈活性、協調性發展非常有好處,在冷空氣的刺激下,對其肺活量、肺通氣量、免疫力的提高也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節奏的變快,這樣的蹬滑冰戲運動在其他行業可以見到有所發展和創新。例如,餐廳送餐傳菜、車站服務等行業均可見到用這種滑板車來提高工作效率。並且,當今滑板車已發展成用塑料、金屬等材料製作的多種型號、多功能的器材。例如,單腳蹬滑的滑板車、雙腳蹬滑但雙腳可分開的滑板車,及雙腳均可踏板的自由滑行滑板車等,從中均可以見到「腳蹬子」的影子。

2.1.6 滑冰車 是用65cm左右的長方形木板,作為冰車的面按一定距離在其下面釘2條木頭方子,在木頭方子下面裝有鐵條即做成。遊戲者站或跪在冰車上,雙手握冰扦子支撐向前滑奔。在白山黑水的廣闊土地上,這種古老的遊戲非常普遍,並沿襲相傳,當今有很大發展。目前,在東北城市的各大公園,凡是有冰的地方開展了許多冰雪遊戲,供孩子嬉戲娛樂與健身;同時,冰車有了很大改進,左右兩側裝有擋板,後面設有靠背,類似一個小座椅型。玩者不用再站著或跪著,而是舒適地坐在上面支撐滑行,這項冰上活動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體育產業。

2.1.7 打冰爬犁(或支爬犁) 這種原始的爬犁類似上述的冰車,二者不同之處在於爬犁不使用扦子支撐前進,是遊戲者找一個有緩坡有冰雪的地方,抱著爬犁助跑,到冰雪地方放下爬犁趴或坐在爬犁上面向下滑行,抱著爬犁回來再滑下去,往返遊戲,樂此不疲。如果人多,各自抱著自己的爬犁,一個接一個地滑行,有時也比賽看誰滑得遠。有時幾個人玩一個爬犁,可以有坐爬犁,有推爬犁或拉爬犁的,互相交換。這種遊戲孩子們可以玩很長時間,在冰天雪地中跑來跑去使心身都得到鍛煉。

這種遊戲在伊通滿族自治縣的徐家營子、趙家營子、付家店等地仍然可見到。城裡雖然這種古老的簡易爬犁已經漸漸消失,但卻演變成了現代遊戲中的雪橇,在北方玩具店、校園周圍都可以見到用硬塑料板做成的雪橇,上面有與臀形相吻合的凹凸。這種坐滑比原來的趴滑更加安全。更有創新的是,當今國內、國際比賽的雪橇最能體現原始爬犁的演變。而且花樣多多,有所創新,有單人、雙人、多人,有舵、無舵雪橇之分。

2.1.8 抽冰嘎(冰尜) 抽冰嘎,也叫「抽冰猴」,俗稱「打陀螺」,個別地方還有叫「打懶老婆」。陀螺是上粗下漸細有鈍尖的木製的圓柱體。有的在陀螺上面畫上或貼上彩色標記玩抽起來更好看,玩時,有的用手或鞭在冰上發嘎,使其旋轉,玩者手持纓鞭抽打,使嘎快速旋轉,並發出「嗡嗡」的聲響。玩法也是多樣的,有的使陀螺面的邊緣或陀螺肚的位置著冰旋轉,這種打法增加了難度,顯出了技藝高超。還有的玩「撞架」,各自將陀螺打得飛快向對方的陀螺撞去,誰被撞擊推出遠、被撞停、傾倒為負。

這種古老遊戲究竟延續了多少年無法考證,但仍然在沿襲和發展。現在玩的人越來越多,有許多人已將這種遊戲作為健身運動項目,陀螺的大小、材質都有創新,現在金屬材質、塑料材質的陀螺也不少見,技藝功能構造都有創新,並更加普及。

2.1.9 軲轆冰 軲轆冰的習俗,何時起始,何人先做不可知,但這種習俗卻世代相傳。這種活動是在東北天寒地凍的正月十五、十六進行的,至今在滿族發祥地伊通等滿族地區人們仍有此俗。參與者大多是滿族的姑娘、媳婦們。例如,徐家營子村民孫日軍等都曾做過這樣的遊戲。在正月十五或十六晚上,三五成群的婦女們在皎潔的月光下,有說有笑地走向附近的大泡子或江河的冰面上或雪地上,橫卧在冰雪之上,左右翻轉滾動,或連續打滾。邊滾動口裡還不停地唱頌道「軲轆、軲轆冰,軲轆、軲轆冰,腰不疼來腿不痛;軲轆、軲轆冰,軲轆、軲轆冰,渾身上下一身輕」。這種活動來自滿族的一種傳統觀念,民間諺語「正月十五、十六走百病」。所以,軲轆冰活動帶有濃郁的祈福特點。

2.1.10 冰上賽跑 參考現在的評判方法,冰上賽跑應屬於競賽項目,但早年可作為一種冰嬉的遊戲。有據可查的資料可見於1623年(天命八年),《滿洲老檔案秘錄·冰嬉》記載,這年正月初二在太子河寬闊的冰面上,舉行了一次春節娛樂慶典活動,努爾哈赤親自參加,活動的第1項是「踢形頭」,第2項比賽是「冰上賽跑」,在冰面上划出起跑線和終點線來限定區域,分3組進行比賽,跑得最快的獲頭等獎,其次取次獎。冰上賽跑似乎已經不見了,但從速度滑冰中的起跑仍能看到這種運動的影子[6]。這種不穿冰鞋單純在冰上只跑不滑或走的活動項目,在現代冰雪典籍中尚未查到是否存在,尚待考證。

2.1.11 做冰燈 早年在滿族地區過年或正月十五,圖吉利,講究「亮堂」,在大門旁或院子里的牆垛(矮的牆)上放上自製的冰燈。有的用盆或桶作為模具,我們所常見的是用「畏得羅」(譯音,是一種上粗下窄圓柱形的小水桶,過去以畜力拉車為交通工具的年代,車上必須帶喂牲畜的草料和「畏得羅」給牲畜裝水)最多。具體做法:將模具內盛上水,放在外面凍,當靠模器邊的水結了一層冰時,將裡面沒結凍的水倒掉,再從模器中將凍得與容器形狀相同的「模型」倒出,裡面是中空的,然後點上油燈或蠟燭,將模型的口向下,倒扣在門台或院牆上,因為有冰燈罩,燈不至於被風吹滅,並且因天冷燈罩也不融化,可以較長時間地使用照明。這種原始環保的冰燈在東北吉林省的伊通、九台、白城、農安,遼寧省的新民、鐵嶺等地的農村過年時候仍然有留存。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藝術的繁榮,近些年的冰燈雪雕呈快速創新發展態勢,它的藝術價值遠遠超過了老冰燈的價值,已經成為一種冰雪藝術,給人以身心享受。

2.2 滿族雪上運動項目及其演進 只要有冰有雪,滿族人就會遊戲得高高興興、快快樂樂,雪上運動也是一項獨具風格的運動。

2.2.1 滑雪 滿族的滑雪運動,源於努爾哈赤創建女真人的「牛錄」制度,後來被「亦民亦兵」八旗建制所代替[8]。在狩獵和作戰時,為了贏得時間、減少疲勞,使用滑雪板(烏拉滑子)來提高效率。後來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內容,清進入中原後,滑雪逐漸演變為體育運動,並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滑雪分為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近些年又有所創新出現了跳台滑雪、空中技巧等。在高山大谷中穿林海跨雪原,不僅沒有銷跡於世,而且在滑雪器材、技巧、戰術方面都有了發展與創新。

2.2.2 雪爬犁 雪爬犁也叫雪橇。滿語稱之為「法喇」。像車無輪,似床無腿,在滿族地區老話稱其為「雪爬犁」,是滿族重要的交通工具,用馬或牛拉著前行,在我國北方的鄂倫春、鄂溫克等少數民族除了用牛馬拉之外,還常用麋鹿或狗拉爬犁。而東北地區的邊防戰士們則利用馬拉雪爬犁巡視邊防和運輸貨物,為戍邊守疆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雪爬犁」現已被雪車、雪地摩托艇所代替,但在高寒的山區爬犁在人們生活中仍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伊通地區冬季仍可見到馬、牛拉爬犁的景象。

2.2.3 打雪爬犁(或支爬犁) 這種活動類似於打冰爬犁,與冰爬犁不同的是這種遊戲是在較硬的雪地環境進行的,並且地勢要有適度的坡度,雪要厚且實,是靠地勢坡段順勢由高處向低處飛馳下滑,遊戲者對此感到非常刺激和快樂。就這樣來回上坡下坡,返復循環遊戲。課題組兒時曾在伊通大孤山、哈爾濱松花江堤上打雪爬犁,至今回味無窮。

「打雪爬犁」現代稱為「滑雪橇」。但現在民間仍有木製爬犁,例如,在伊通滿族自治縣的東尖鄉,其地理位置處於丘陵地帶,車輛不易進入,所以仍然在使用爬犁。雖然現在城裡已很少見,但在城裡得到了新的發展,成為青少年戶外一項重要活動。現代的爬犁多是用硬塑料泡沫樣的厚板經磨具壓制而成,呈半圓形,座上面有與兩臀相吻合的凹凸,可以坐在上面在冰雪中滑行。這種古老的爬犁不僅在民間得到傳承和創新。而在各大冰雪體育賽事之中,各種雪橇的比賽中也能看到老爬犁的遺風,如單人、雙人、多人有舵和無舵雪橇運動得到快速發展並不斷創新。

2.2.4 堆雪人 這種古老傳統遊戲經久不衰,迄今在北方下雪之後,只要有足夠的雪量,「堆雪人」仍是深得人們喜歡的遊戲。堆雪人時先將雪壓實做成一個上略窄下寬的長圓形,作為雪人的身體。再做一個相對小於身體的雪球狀,放在身體上面為雪人的頭部,形態類似「不倒翁」。有了身體又有頭,雪人就基本堆成。可以用石塊、土塊或是黑煤塊嵌入雪中,放在眼、口、鼻的位置上,使雪人更為形象,也可以找來木棍、秫秸等插到雪人嘴裡,當做大煙袋,充分體現滿族「叼個大煙袋」濃濃的民族風情。雪後常常可見到大小不等、形態、表情各異,甚至帶有讓人看了就想大笑的滑稽雪人。久放不動,任天寒地凍,風吹雪打,直至冰雪融化。除了堆雪人之外,還有挖雪洞、堆雪山等多種多樣的雪中造型的遊戲。這些遊戲傳至今日不衰。

2.2.5 滾雪球 下雪之後,將地面的雪做成一個較小的球體,然後放在地面推著滾,在小球滾動的過程中就將地面的雪接連不斷地粘過來,小球越滾越大,甚至超過遊戲者的身高和體重,一個人滾不動,可以雙人、多人推動雪球,滾成巨大的雪球。遊戲時,也可以比賽看誰得快、滾得大。在東北地區,雪後隨處可見到人們遊戲過的地方留有雪人、雪山(堆)、大大小小的雪球。分析認為,這可能就是現代雪雕早期的雛形,當今在塞外的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地冰雪雕塑藝術不斷發展、創新,早已不是「畏得羅」的冰燈和簡單的「雪人、雪球」了,而已成為一種冰雪文化,參與國際交流,成為了有實際價值的冰雪產業。

2.2.6 打雪仗 打雪仗是簡單易行的遊戲,源於何人何地何時難以考證,但延續至今。在白山黑水地域的冬季里,只要有較大較厚的雪,人們可以頂寒風冒大雪,在雪地里就地取材,簡單地握成雪團,就製成打雪仗的「武器」,兩個人時可以互相打對方,多人時可以分組互相追逐對打。至今在冬季下雪之後,可以見到少年兒童在院里、在山地、校園裡跑著、喊著,玩得非常愜意。在北方這種遊戲不僅在少年兒童中傳襲,有時成人高興時也跑戶外打雪仗,這種遊戲運動量較大,不僅能愉悅身心,也能增強團隊精神、互助精神,增進友情。

2.2.7 四腳朝天(俗稱「四仰八叉」) 常常在紛飛的瑞雪過後,大地白雪皚皚,戶外空氣清新,有些人仰面朝天,展開四肢躺卧在軟軟的雪中,眼望湛藍的天大口大口地呼吸著雪後凈化了的空氣,久久不願起身,人們稱這種遊戲叫「四腳朝天」。有的人在雪地中拍下自己一排排手印,還有的一步接著一步地走留下一串串足印。課題組有成員清楚記得,20世紀60年代,越南留學生來長春第1次見到白白的雪,樂不思冷,乾脆脫下鞋光腳在雪地里奔跑的場景,還有的在雪地繪畫、寫字……

除了上述雪中遊戲之外,在積雪很深的地方,人們還可以修造出拱形的雪洞、雪障等各種形狀,在現代精巧的雪雕中都可見到其遺迹。


3 傳統冰雪運動的發展對策

東北地區地處我國北方,有豐富的地域性自然冰雪資源,又有流傳久遠的人文史料資源。這些對冰雪文化的研究既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對其傳承和發展也具有現實意義。通過對東北地區滿族冰雪遊戲的調查研究,課題組認為當今有許多有價值的傳統遊戲應該得到保護和傳承。同時必須與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相融合,才可以使這些傳統的冰雪遊戲更有活力,並能夠得以傳承和創新,獲得可持續發展。

3.1 挖掘多元功能,傳承冰雪遊戲 由於電子遊戲、網路的發展,青少年的興趣被引向手機、電腦,從而失去了到室外進行日光浴、空氣浴的機會,尤其是在東北漫長的冬季,青少年幾乎有半年的時間「貓冬」,這對身心的負面影響很大。而諸多冰雪遊戲項目,例如,打呲溜滑、滑冰車、打爬犁、滑板、抽冰嘎等一直為世代人所喜歡,自古及今都極具活力。並且,遊戲是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益健康的冰雪遊戲有助於全面地鍛煉青少年的身體,促進他們正常地成長發育,有助於培養他們的一般運動能力和勇敢、頑強、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更有助於預防因長期坐姿所引起的疾病和座椅綜合征的發生。因此,建議有冰雪環境的社區、鄉鎮、學校、遊樂場所在冬季有組織地開展冰雪遊戲,更廣泛地將這些簡單易行、安全快樂的傳統遊戲開展起來,為青少年創造條件,把青少年從電腦遊戲中解脫出來,通過參與冬季戶外活動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

3.2 抓住發展機遇,繁榮冰雪遊戲 隨著人們防病健身和休閑娛樂體育觀念變化的需要,以及東北地區老工業的轉型,東北地區有獨特的冰雪資源和豐富的人文條件。就東北三省而言,黑龍江省具有十幾條冰雪旅遊路線和十幾家較大的滑雪場,覆蓋了哈爾濱周邊及牡丹江、齊齊哈爾、五大連池、亞布力等地,還有太陽島雪雕等。吉林省有中華名山長白山、北大湖、凈月潭、蓮花山等國內外知名滑雪場。遼寧省有瀋陽棋盤山、東北亞、白清寨、鞍山千山等等。在東北三省,以吉林省長春市為中心,以300公里為半徑,包括哈爾濱、瀋陽覆蓋了20多個著名的冰雪旅遊景點,還有東三省的各市縣的滑冰場等冰雪活動場所。除了上述冰雪環境之外,東北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除了滿族之外,還有朝鮮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等大約40多個民族,具有多民族的文化和風情,例如,吉林省文化遺產之一的查干湖冬捕、吉林的霧凇等,這些都為發展冰雪產業提供了物質和人文基礎,並且可以舉辦較大的冰雪賽事,又可以旅遊觀光。建議:將傳統的冰雪遊戲,將民俗民風與健身娛樂、冰雪運動相結合,著力打造多元化的冰雪文化產業。


4 結 語

滿族體育運動與遊戲多起源於生產和生活,多來自軍營、狩獵、學堂、民間,並且遊戲活動的形式多樣,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民俗色彩。目前,有一些遊戲或活動項目已經逐漸消失,例如,踢形頭、雪地托子等,但也有一些遊戲活動不斷演進,並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已成為青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新遊戲,例如,滑冰、滑雪、打雪爬犁、打冰爬犁等。當然,在白山黑水之間,特別是偏遠山區,還會有許多更原生態的冰雪遊戲,甚至由於在古老的年代交通不便、信息封閉,可能出現一地一俗、一部落一俗。本研究對此不能全部收編,有待繼續考證研究。展望未來的發展,冰雪遊戲如何定位?不能夠為了傳承而傳承,為了遊戲而遊戲,停留在原始的初始狀態。而應該著力挖掘冰雪遊戲對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的多元功能,將冰雪遊戲融入到冰雪產業的大環境中,使其成為產業的一部分,不斷創新、發展,使傳統的冰雪遊戲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舒乙.毛主席對老舍談康熙[J].廣西地方志,1995(1):12-13.

[2] 周恩來.關於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M]//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5.

[3] 朱仲玉.中國通史故事(中)南北朝——元朝[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4:433.

[4] 吳楓.中華思想寶庫[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251.

[5] 中國國學網[EB/OL]. http://www.chinaguoxue.net/index. asp,2015-10-26.

[6] 韓丹.論我國古代滑冰的巔峰[J].哈爾濱:哈爾濱體育學院,1997(1):6-7.

[7] 朱正義.漫談滿族風情[M].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

[8] 孫邦.吉林滿族[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200-201,315-317.

[9] 王立國.速度滑冰[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12:1-3.

中圖分類號:G86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16 )01- 0039- 08

收稿時間:2015-12-22

基金項目:東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校內青年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東北地區滿族民間體育文化演進、現狀及展望研究」(項目編號:11QN047)。

作者簡介:劉佳男,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罕王努爾哈赤為何把汗位傳給了皇太極?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