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深海魚類可能並不瞎,甚至還具有色覺

深海魚類可能並不瞎,甚至還具有色覺

在陽光都照射不到的深海之中,某些魚類眼中的世界卻是有色彩的。


5月10日的《科學》雜誌報道說,根據一項對101種魚類進行的分析顯示,有4種深海魚具有令人驚訝的光敏眼蛋白(視桿蛋白)基因。研究的共同作者、布拉格查爾斯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Zuzana Musilová說,這一發現挑戰了以往的普遍觀念:深海魚看不到顏色。


許多魚類、人類和大多數脊椎動物依賴於眼中被稱為視桿和視錐細胞的兩類光檢測細胞。視錐細胞使用2種或更多種視蛋白,感受強光和顏色的細胞,對弱光和明暗的感知不如視桿細胞敏感;而對強光和顏色,具有高度的分辨能力。視桿細胞通常只使用一種被稱為RH1的視蛋白,在昏暗的光線下起作用。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昆士蘭大學的Musilová和Fabio Cortesi採集了海洋深處的魚類。深海標本來自海平面下200至1000米的「暮光」區域,在那裡光線極其微弱,最豐富多彩的光源是動物身上的生物發光器。


Musilová、Cortesi和其他同事報告說,4隻具有特殊視覺的深海魚來自3種不同的譜系,這些譜系獨立進化出了生成多種RH1視桿蛋白的基因。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Megan Porter說,即使只有2種視桿基因也是值得注意的,而銀色洞鰭鯛的視桿基因簡直「令人震驚」—— 18個相關基因。但她也警告說,因為沒有對活魚進行測試,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基因到底被如何表達。


Musilová說,考慮到實際環境,可能無法進行此類實驗。當深海魚浮出水面時,「大多數因壓力變化而死亡。即使保持它們存活,也無法保證它的行為模式不會出現偏差。」

生物檢測證實,銀色洞鰭鯛至少使用了38組RH1基因中的14組來製造視桿蛋白。


研究人員把銀色洞鰭鯛的RHI基因編輯到細菌中,用其製造魚類視蛋白。科學家們發現,對視蛋白的功能測試表明,它們有可能捕獲到非常微弱的日光和來自活體發光生物的各種藍光和綠光。


瑞典隆德大學的Almut Kelber主攻青蛙的低光色覺機制,他認為,說深海魚可以看到顏色還為時過早。


為了區分顏色,桿視蛋白需要出現在不同的細胞中。但是如果不同的視桿蛋白出現在所有的視桿細胞中,那麼魚可能只是提升了光敏感度,能夠在細微光暗差別中看出輪廓。


即使有不確定因素,新的發現 「仍然令人興奮」, Kelber最後補充說。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找到了一隻千年前美洲薩滿的隨身包袱
利用外層空間的「寒冷」來發電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