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科學家發現月球地震導致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

科學家發現月球地震導致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

2010年,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圖像分析顯示,隨著月球內部逐漸降溫,月球表面像葡萄乾一樣收縮,殘留數千個被稱為「逆沖斷層」的懸崖。目前最新分析表明,月球可能仍然繼續收縮,沿著逆沖斷層活躍產生月震。

馬里蘭大學地質學助理教授尼古拉斯·施梅爾(Nicholas Schmerr)在內的一支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新演算法重新分析上世紀60-70年代阿波羅任務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地震儀勘測的地震數據,他們的分析工作為1969-1977年之間記錄的28次月震事件提供了更準備的震中位置數據。

之後研究小組將這些位置數據疊加在逆沖斷層的LRO圖像數據上,基於火震與逆沖斷層的距離,研究人員發現,至少有8次火震可能是由真正的構造活動——地殼板塊運動,沿著逆沖斷層發生的,而不是由於小行星碰撞或者月球內部深處隆隆聲引起的。

雖然阿波羅儀器在1977年退役之前記錄了最後一次月震,但是研究人員認為,直到現今月球仍可能經歷著月震。一篇由施梅爾合著的研究報告於2019年5月13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阿波羅任務記錄了1967-1977年之間發生的28次淺層月震。這些月震在地球上相當於2-5級地震。

施梅爾說:「我們發現阿波羅勘測數據中記錄的許多月震都發生在LRO圖像中距離逆沖斷層很近的區域。」他還指出,LRO圖像還顯示地質結構上近期斷層運動的物理證據,例如:滑坡和滾落的巨石。很可能這些斷層仍然活躍,除了地球,你很少能在其他地方看到活躍的地質構造,因此想到這些斷層仍可能引發月震,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

在阿波羅任務期間,宇航員在月球上放置了許多不同科學儀器,其中包括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和16號任務期間放置的5個地震儀。阿波羅11號地震儀只工作了3周,但其餘4台儀器記錄了1967-1977年之間發生的28次淺層月震。這些月震在地球上相當於2-5級地震。

利用最新演算法修正後的評估位置,研究人員發現,在這28次淺層月震中,有8次震中距離LRO圖像中可見的逆沖斷層不足30.5公里。這足以讓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逆沖斷層可能導致月震。施梅爾基於逆沖斷層的大小,從計算機模型中繪製出「月震圖」,從而預測最強烈的震動會發生在哪裡?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在8次月震中,有6次發生在月球接近或者處於遠地點,這是月球軌道最遠離地球的位置。地球引力產生的額外潮汐壓力導致月球地殼的總應力達到峰值,使其很有可能沿著逆沖斷層滑動。

研究報告作者、美國史密森學會地球和行星研究中心的托馬斯·瓦特斯(Thomas Watters)說:「我們認為,當月殼被全球收縮和潮汐引力壓縮時,極有可能產生這8次月震,併產生逆沖斷層滑坡。這項研究與阿波羅地震儀記錄的月球縮小、仍處於地質活躍性的現象相符。」

就像葡萄脫水變成葡萄乾一樣,當月球內部降溫和收縮,月球表面也會產生褶皺。然而,與葡萄乾柔韌表皮不同的是,月球外殼很薄、很脆,當內部收縮時,會導致其斷裂。逆沖斷層出現斷裂會使地殼部分推至相鄰部位,從月球表面上看,這種斷層像小階梯狀的懸崖或者陡坡,每一個大約有幾十米高,幾公里長。

自LRO探測器2009年開始運行以來,現已拍攝了3500多張月球斷層崖照片。其中一些照片顯示,附近地形或者斷層崖斜坡相對明亮的底部有滑坡或者巨石。由於風化作用使月球表面的物質逐漸變暗,較亮區域呈現的是月震等事件之後暴露出的地質結構。

其它LRO斷層圖像表明斜坡有巨石滾落的最新證據,就地質時間而言,由於微流星雨持續碰撞月球,近10年以來的LRO圖像都可用於分析月震,未來幾年的圖像數據能更進一步證實月震現象。

施梅爾說:「對我而言,這些最新發現突出了我們需要重返月球,我們從阿波羅任務中掌握了許多月球信息,但這些只觸及表面,通過一個更大的現代地震儀網路系統,我們可以在月球地質研究領域獲得較大進步。這對未來登月任務提供一些重要數據。」目前,這篇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5月13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世界首例 科學家使用轉基因病毒來治療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感染

TAG:Science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