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比復聯還爆的中國IP,火了33年!但創作者直到去世才為人所知

比復聯還爆的中國IP,火了33年!但創作者直到去世才為人所知

文/金錯刀頻道 祥燎

33年前,中國出現了一部動畫片,風靡全國,火到今天。

70後至90後的童年,都有它的參與。甚至,以一定的語氣喊出「爺爺,爺爺」,就能讓人夢回童年。

它就是《葫蘆兄弟》。

前陣子,《復仇者聯盟4》的導演羅素兄弟來華宣傳,他們透露他們最喜歡的中國超級英雄便是孫悟空與葫蘆娃。

在刀哥看來,葫蘆娃就是中國版「復仇者聯盟」

戲內,復仇、超能力、匡扶正義、勇於犧牲...中外英雄,異曲同工。

戲外,在吸金能力上,葫蘆娃不落下風。33年前,幾乎所有地級市都搶著買《葫蘆兄弟》的播放權;33年後,一款質量一般的手游,搭配葫蘆娃的IP,也能年入5億。此外,還有各種翻拍、代言,甚至真人版電影...

可是後面這些熱鬧,和葫蘆娃的創作者,幾乎毫無關係。

這位給予了幾代人回憶的「葫蘆娃之父」,在他83年的人生時光中,只有兩次引起大眾關注。

一次是在10年前,他被報導患有抑鬱症(假新聞),他的家裡頓時收到數千張為他加油的明信片。

還有一次就是現在。

1

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

胡進慶為人低調,只有動畫行業的人才知道,他的名頭有多響亮。

他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中國剪紙動畫的開創者之一。他導演的動畫片,除了《葫蘆兄弟》,還有《人蔘娃娃》、《鷸蚌相爭》等,國內外獲獎無數。

他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老同事表示,「胡進慶是中國『剪紙片』行業里的頭號人物。他雖然不是什麼官,但很有創意,很多題材他說能拍就能拍」。

這樣的實力,是他用幾十年時間磨出來的。

1953年,胡進慶畢業於北京電影學校動畫專修科,隨後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造型設計和動畫設計。

那時的中國動畫從業者,心氣很高。國外動畫的好,可以學習,但絕不一味模仿。做動畫都秉承著一個崇高的理念:文化輸出。

所以,出現了一批與國粹融合的動畫,剪紙動畫更是如此——它的靈感,來自於剪紙和皮影戲。

1958年,一部20分鐘的《豬八戒吃西瓜》橫空出世,這是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胡進慶負責動作特技。

這部動畫的製作,完全是從零起步。當時還成立了剪紙片試驗小組,專門到民間向老藝人學習剪紙和皮影戲的技術。

首戰成功後,胡進慶來勁了,一心投入到剪紙動畫技術,還發明了「拉毛」工藝——用細纖維的紙張來做剪紙,可以拉出絨毛一樣的邊緣,從而表現動物的毛髮效果。

被胡進慶運用了「拉毛」剪紙手法來表現的,就是著名的水墨動畫片《鷸蚌相爭》。這部動畫片,還拿下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比張藝謀的《紅高粱》還早4年擒熊。

當然,屬於胡進慶的巔峰時刻,還要等兩年後的《葫蘆兄弟》。

當時,國內電視台充斥著日本和美國的動畫片,國產動畫被壓製得很厲害;另一方面,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向市場經濟轉型,也希望能做出有市場前景的動畫片。

於是在單位安排下,成立了攝製組,胡進慶做導演,籌劃做一部長篇動畫片。

胡進慶欣然接受任務,但他沒想到,條件會如此艱苦,比如《葫蘆兄弟》的所有音樂,伴奏就只有一把電子琴。

即便如此,和其他心氣極高的老一輩動畫人一樣,胡進慶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

2

經費短缺,照樣給你死磕出經典

很多人以為,葫蘆娃的形象來源於神話傳說,但實際上,它們完全是胡進慶和他同事吳雲初構思而來的。

不過他們的構思,也不是無源之水。

最初,廠里給胡進慶的,是一本根據民間故事改編的文學劇本梗概《十兄弟》。十兄弟的能力各異,有的是力大無窮,有的是千里眼、順風耳,有的鋼筋鐵骨...葫蘆娃便借鑒了不少他們的能力。

電影《十兄弟》,1995年

但胡進慶看完劇本,直接撂下一句:拍不了。

關鍵在於成本。當時,剪紙片動畫一幀畫面的成本才三塊多,是上海美影廠的三大片種(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中,預算最少的。而《十兄弟》里的人物、場景太多了,就廠里發下來的那點經費,根本不夠!

更何況,領導們給的製作周期只有一年半到兩年。要知道,當時十幾個人拍一部20分鐘的剪紙動畫片,往往就得花上一整年的時間。

廠領導們不管這個,讓胡進慶必須拍出來,因為動畫片組和木偶組都有項目,剪紙片組也必須出一個。

胡進慶也犟,提出一系列條件,關鍵一條是要讓他改劇本。他丟下狠話:「你不答應,我就不拍!」

在胡進慶的改動下,《十兄弟》變為《七兄弟》,最後成了《葫蘆兄弟》。

1. 劇情設計:10分鐘講好一個故事

就像人們對86版《西遊記》的錯覺一樣,明明只有25集,卻彷彿要用一整個童年的暑假才能追完。

《葫蘆兄弟》也是如此。這部貫穿幾代人回憶的動畫片,僅13集,每集僅10分鐘(還包含片頭片尾曲...),總時長不過2個多小時。

因此,《葫蘆兄弟》每集的劇情極為緊湊,每集套路明顯,即「葫蘆娃能力展示,與妖怪鬥智斗勇,救爺爺」。

這樣的劇情,也是有意為之。原作《十兄弟》,說的是「斗貪官,反昏君」,相比之下,《葫蘆兄弟》的歷險以及神話元素,無疑更貼近兒童。

主題為之一變,順便還能將故事中的場景全部挪到深山石洞之中,減少場景切換,省錢省時。

當然,在套路之下,劇情過程中的波折,胡進慶無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二娃被妖怪刺瞎雙眼,刺聾一隻耳朵;四娃被騙喝下毒酒;穿山甲的壯烈犧牲...很多劇情雖然殘酷,卻符合邏輯,又達到推動情緒的效果,因此牽動人心。不像如今的許多動畫,只會守在低幼的「安全區」中。

2. 人物設計:千篇一律又特色鮮明

關於人物,和場景一樣,胡進慶第一步要做的也是精簡。

《十兄弟》里形象各異的10個人物,被他換成了7個外形完全一樣,只有顏色不同的7個葫蘆娃;原作里的眾多反派,也被簡化為「蛇」「蠍」。

但每個人物,配合其能力,又有著極其鮮明的性格。

大娃力大無窮,為人單純開朗,充滿激情;二娃千里眼、順風耳,靈活聰明;三娃銅頭鐵臂,剛強堅韌,性烈如火;四娃會噴火,常常憤怒不平,嫉惡如仇....

人設,一出來就立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胡進慶選擇這些能力,還有這一層考慮:葫蘆娃使用能力時,身體不必有什麼變化,省心。

除了人設,在人物造型上,胡進慶也頗下了一番功夫。

最開始,葫蘆娃一副小農民形象;後來改了好幾版,漸漸朝年畫娃娃靠近;最後放開想像力,乾脆袒胸露乳,連鞋也不要了。

「那個形象一定要有民族化的東西,又要『野』一點,」胡進慶說,「我借鑒了觀音菩薩旁邊『善財童子』的形象,最後畫成那樣一個赤著腳的比較粗獷的樣子。」

蛇精最初一副地主婆模樣,改後也頓時走在時尚前沿。

儘管劇情、場景、人物已經極簡,《葫蘆兄弟》的拍攝仍非常緊張。因為它的拍攝過程就像演皮影戲一樣,工作人員需要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動關節的紙片,然後在大的背景圖案上擺出不同的動作,再一格一格地拍下來。

最終,13集的動畫片,拍了近兩年。這還是全組四五十人加班加點的結果。

3

「累死了也值」

《葫蘆兄弟》播出後,立即成了炙手可熱的超級IP。

當時,幾乎每家地級市的電視台都購買了動畫片的播放權。美影廠動畫片音像製品的銷售量每年有2000萬套左右,其中《葫蘆兄弟》就佔了總份額的18%。

很快,市面上就出現了《葫蘆娃大戰變形金剛》《葫蘆娃大戰魂斗羅》等等衍生作品....

一直到今天,葫蘆娃的魅力依舊。

《葫蘆娃》手游,年收入超5億;2016年的《新葫蘆兄弟》評分慘不忍睹,在愛奇藝上仍有4億多的點擊量;還有人,總惦記著拍真人版葫蘆娃。

這些熱鬧,與胡進慶沒多大關係。他只知道這片子「是賺了點錢」,但他自己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他依舊住在廠里的職工自建樓里,深居簡出。

他的重心,還是在創作上。哪怕退休後,他還說,「要能給孩子們再拍幾部真正的屬於中國的動畫電影,累死了也值。」

由於低調,所以沒多少人知道他。在整部《葫蘆兄弟》動畫中,胡進慶擔綱了導演、編劇、形象設計等工作。但他的名字,只出現在導演一欄里,其他崗位則是用了「進慶」,「墨犢」等簡寫或筆名。他說,「全都是自己名字,那多難看。」

在採訪中,胡進慶也會對人說,「不能寫我一個人是導演,還有其他兩位同志。他們名字一定要寫上,這是做人的規矩。」

結語:

曾經,《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山水情》《九色鹿》,中國的動畫一次次讓世界驚嘆。

現在,連《葫蘆兄弟》這樣的作品都少見了。低幼、抄襲,成了主旋律。

因為出發點已截然不同。一個是拿出打造藝術品的勁兒,一個是奔著政府補貼或快錢。

其實好的作品,消費者不會讓創作者失望。

1941年,影響了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鐵扇公主》,票房收入超過了當時所有的故事片;被美聯社稱讚「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的《大鬧天宮》,製作完成十幾年後才得以全本上映,照樣「火得不能再火」。

對待作品,美影廠老一輩的動畫人有個規矩,雖然略顯理想主義,但其心氣尤其值得今天的人借鑒:

一不模仿別人,

二不重複自己。

參考資料:

新民周刊:《深挖|葫蘆娃的爺爺走了,他曾說:為了中國動畫,累死也值》

空藏動漫資料館:《紀念丨的誕生·造型篇》

百度百科:胡進慶;葫蘆兄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錯刀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短命網紅餐廳!只火了24小時,卻花100萬把自己作死!
百萬豪車月月被曝自燃:失控的馬斯克,或許是特斯拉最大的危機!

TAG:金錯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