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Nature社論:博士生拿健康換學位,近10%曾想過自殺

Nature社論:博士生拿健康換學位,近10%曾想過自殺

Nature社論:博士生拿健康換學位,近10%曾想過自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新智元導讀】由於學術和經濟的雙重壓力,許多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員處於極度勞累和精神極度緊張的狀態,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為了應對這一緊迫問題,全球首屆研究生心理健康國際會議將於本周舉辦,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學術界、產業界和教育界多方共同努力。

本周,首屆研究生心理健康國際會議將在英國布萊頓舉行。這次會議為期兩天,目標是解決一個簡單而緊迫的問題:現在許多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處於過度勞累和精神過度緊張的狀態,已經嚴重影響了這些研究人員的心理健康。

從過去幾年的研究中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令人不安的趨勢。比利時法蘭德斯的一組博士生髮現,他們患心理健康疾病的風險可能是一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的兩倍以上,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或者在目前已經患上精神疾病,或過去曾經患上精神疾病。


Nature調查: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超水平」壓力

對圖森亞利桑那大學的博士生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大約四分之三的人承受的壓力「超出平均水平」。《自然》報道了這些問題,結果收到了大量讀者來信,新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沮喪和痛苦的個人經歷。

這個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關於這一問題的17個研究項目與2018年3月啟動,這些研究的目的是更充分地了解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面臨的精神壓力和健康威脅,並探討這些研究人員所在的大學可以提供哪些類型的支持。

這些研究的經費總計約150萬英鎊(200萬美元),最初由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和英國研究與創新部門提供。在本次布萊頓會議上,將有更多的同類研究項目亮相。Nature Research是會議的贊助商。

導師主宰一切,學生被迫隱瞞心理問題

這些研究的問題之一就是數據的完整性不足,通常僅適用於某一所大學或某一個地區。來自全球其他地區的數據很少,而且形式不規範。研究人員需要開展更廣泛的工作,了解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研究生生涯和總體學術環境的各個方面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

目前的研究已經揭示了一些明顯的跡象。短期培養的博士和博士後合同的特點可能會讓僱主和導師在關照博士生心理健康的義務方面根本不重視。目前學術界的氛圍經常會對過度工作和長時間工作持讚美態度,這會極大助長過度勞動的狀態和氣氛。

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與他們的導師之間的權力平衡存在很大問題。資深科學家既要充當一個強有力的支持系統,同時也是一個嚴謹,獨立評估人,這一矛盾阻礙了學生嚮導師吐露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意願,因為他們害怕這樣做會給自己專業上的進步造成妨礙。

對於這個問題,解決之道可能需要多管齊下。首先,導師需要全面的強制性培訓,以識別、協助和了解可能具有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人員。其次,學生的導師可以不止一個,以便在遇見心理問題可以尋求支持,而不必擔心會威脅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且,大學需要確保為本科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務能擴展至研究生和博士後的範圍。學術界也必須學會尊重許多研究人員尋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念。

總之為了這個問題召開專門的會議是令人鼓舞的,這表明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正在受到重視。但是,我們還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來保護未來的研究人員免受心理健康問題的荼毒。

哈佛調查報告:近10%的博士生曾想過自殺

Nature社論:博士生拿健康換學位,近10%曾想過自殺

實際上,博士生過勞影響健康的問題由來已久。去年據The atlantic報道稱,目前美國研究生院的氣氛會對研究生的健康造成惡劣影響。

該報道採訪了紐約城市大學數據分析師埃弗雷特?拉姆爾(Everet Rummel)。

他表示:「以前出於一些原因,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想攻讀博士學位。」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數據分析師埃弗雷特?拉姆爾(Everet Rummel)回憶道,「那時的想法太天真了。」

他制定的計劃是用兩年的時間攻讀博士學位。對於一個普通的博士生來說,取得博士學位大概要花8年的時間。他的計劃很快就結束了,但這並不是因為拉姆爾特有的高效率,而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完成過這個計劃。

「我退學了,」他解釋說,許多因素導致了這樣的決定,其中多數與他的學習沒有直接關係,但每一個因素都指向了他博士生活所帶來的全方位的、殘酷巨大的壓力。

更糟糕的是,博士階段的高壓生活帶來的回報不盡人意:2014年的一份報告發現,接受調查的博士生中,近40%在畢業時沒有找到工作。此外,大約有13%的博士生畢業時背負著7萬美元以上的教育相關債務,而人文學科的這一比例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對於那些確實獲得了學術相關職位的人來說,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接近三分之一的兼職大學教師的生活水平在貧困線附近甚至低於貧困線。

哈佛大學附屬研究小組的一項新研究強調了博士生現狀的後果之一:博士生極有可能會有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人員調查了8所名牌大學的大約500名在讀的經濟學博士,發現其中18%的人有中度或嚴重的抑鬱和焦慮癥狀,這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多。

在哈佛大學的這項調查中,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在前兩周內至少有幾天都有自殺念頭。

精神和學術的雙重壓力容易產生挫敗感

這項研究的結果還包括近200名教職員工的調查反饋。研究結果顯示,許多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即使不是由博士階段的教育經歷造成的,也會因為這段經歷而惡化的。在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中,大約一半患有焦慮和/或抑鬱症的受訪者是在開始博士生學習一段時間後被確診的。與那些剛開始讀博的學生相比,臨近畢業的學生更有可能出現嚴重的焦慮或抑鬱癥狀。

博士研究生們認為,經濟壓力和職業壓力的結合給他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挑戰。威斯康辛大學歐克萊爾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數字文學助理教授露西?約翰遜(Lucy Johnson)表示,攻讀博士學位的經濟負擔讓她很難「逃離博士生課程安排」——比如說,去看電影或外出就餐。她認為,那些因嚴格的學術作業而感到孤立的學生,勢必會因經濟困難而更加孤立。和她的許多同學一樣,露西最終也只能靠貸款養活自己。

學術本身也有很大壓力。對於博士生教育來說,「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生產、生產、再生產新的想法,或者比別人做更多的工作量,所以我們都精疲力竭,」約翰遜說,「以『專業化』為名,我們不停做著這樣的工作。我認為這是我們作為博士生應該接受的一部分。」

同樣,長期以來一直夢想成為一名教授的拉姆爾(Rummel),也被終身教職的和各種學術會議的前景所吸引,在這些會議上,他可以與志同道合的「書獃子」討論小眾話題。他說,他和他的同學們應該把博士教育當作一種「成人儀式」。 現年25歲的拉姆爾說,「為了過上那種生活,你必須付出非常多的代價。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很討厭自己的生活。」他的學校會採取一些措施來緩解學生的壓力,比如在期末考試周提供免費按摩服務,但沒人有時間來享受這些服務。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的調查,還有一點加重了博士生的壓力,那就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對社會沒有什麼用處。只有2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總是或大部分時間都是有用的,而在整個勞動年齡人口中,這一比例為63%。只有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工作可能會對社區產生積極影響。

即便如此,很少有博士生受訪者接受定期的心理健康治療,包括那四分之一有過自殺念頭的人。也許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在研究中,那些在心理健康評估中得分低於平均水平的博士生,認為他們的心理健康比平均水平要好。在那些最近有自殺念頭的人當中,26%的人認為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比一般人要好。這種不和諧暗示了問題的普遍性——在博士生教育中,人們已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是生活常態這一個事實。

希望本次研究生心理健康專門會議的召開,會在學術界和教育界共同推動這一重大問題的解決。

參考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492-0

https://36kr.com/p/51649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這位頂尖科學家正式回國!29歲教授博導,11篇Nature、Science
從零開始教你成為站在遊戲開發食物鏈頂端的程序員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