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舌尖上的味道:獨在異鄉為異客

舌尖上的味道:獨在異鄉為異客

舌尖上的味道:獨在異鄉為異客

舌尖上的味道:獨在異鄉為異客

在漫長的人類遷徙史中,從亞寒帶到熱帶,從山地到平原,人類都表現出了對外在環境極強的適應能力和進化能力。只有人的味蕾保存著一種頑固的記憶—「家鄉的味道」。譬如,一個成都人會用麻辣蘸水,在紐約的公寓煮魚;一個廣州人在北方街頭,想念一盅老火靚湯。異鄉人的形象,是在被咀嚼和消化時才分外明晰起來的。

寓居北方的時日,常常穿過各種麵館、涮鍋、鹵煮店去吃一碗加酸筍的米粉;而北方友人經常在南方的早點鋪前長吁短嘆,覺得這裡連一碗黏糯可口的小米粥都熬不出來。

小米,這原產自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糧食作物,在北方人的生活中一直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也是「五穀」中的一員。《詩經·小雅·黃鳥》中「黃鳥黃鳥,無集於榖,無啄我粟」,「粟」,就是指小米。這也意味著,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北方大地上就廣泛種植著「粟」。粟米鬚根粗大,適合在乾旱而缺少灌溉的北方生長。一年生的莊稼,脫去穀殼就是黃色、紫色等各種顏色的小米粒,烹煮之後,都是香噴噴的粥飯。小米粥是養胃極佳的食物,據說,除了小米含有的無機鹽和維生素之外,小米的芽中含有大量的酶,有健胃消食的作用。難怪喝著小米粥長大的北方人大多都長得高大健壯,擁有一副大塊吃肉的好胃口。

《小雅·黃鳥》則說的是一個流落北方的異鄉人的苦楚。「黃鳥黃鳥,無集於榖,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歸,復我邦族。」黃鳥啊黃鳥,不要啄食我的粟米,這個地方的人啊,待我不友善,還是快快回去吧,返回我的故鄉。整首詩一詠三嘆,訴說著一個異鄉人,在受盡欺凌冷落的地方,想念故土的心境。背井離鄉,實非人願,何況自己辛勤種植的米粟,還要被成群飛來的黃鳥啄食。

後世有人認為,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禮崩樂壞的周宣王末年,人們流離失所,生活動蕩艱難。其實,不管是什麼時代,只要是人們被迫離開自己熟悉的故土,被動失去安穩的生活環境,必然是苦楚艱辛的。連黃鳥都飛來欺負我,這片土地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庇護我、屬於我,是多麼的悲哀。

有時,我們尋找一口「家鄉的味道」,實際上是在尋求一種撫慰和「生有來路」的辨認。飲食習慣包含著我們的生活經歷、生存方式以及我們和其他人的聯結。今天,人們像黃鳥一樣,在世界範圍內頻繁遷徙;在現代都市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異鄉人」,懷抱各自的願景和夢想,使用共通的語言,已經分辨不出到底誰才是「外來客」了。

現代的鄉愁,也許真的只能在最最私己的餐食中才偶然泄露,一碗甜糯的小米粥或一份鴨血粉絲湯。而那一刻的思緒,也許是千年來從未進化的部分。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赤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靈裕是隋代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高僧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