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手下有非常多傑出的將才,為何每次他都要親自帶兵打仗

曹操手下有非常多傑出的將才,為何每次他都要親自帶兵打仗

曹操雖然是漢朝的丞相,但他因為是曹魏集團的老大,其實也就是那時候漢朝的老大。照一般的情形來看,他大可呆在後方,派大將出去作戰。然而,實際上每次有什麼戰事,他都會「親冒矢石」,親自率軍上前線和敵人廝殺。有好幾次,比如被張綉追殺,被馬超追殺,都差點死在戰場上了。

(曹操劇照)

那麼,明明可以好好地呆在家中,派大將謀士出去打仗就是了,曹操為什麼不這樣做呢?難道是曹操這邊沒有人才嗎?

顯然並不是這樣的。三國時期,曹魏集團的人才,無疑是最多的。無論是謀士還是武將,都是蜀漢和東吳沒辦法相比的。既然如此,曹操這樣做,有什麼考慮呢?

一、應該。

曹操雖然是曹魏的實際掌權者,但他並不是皇帝。

古代皇帝是不能隨便離開京城的,皇帝要離開京城,那就是大事。所謂「雲從龍,風從虎」,天子要是出行,天下必然風雷滾涌。反之,皇帝要是在路上東奔西跑,東躲西藏,那叫做「天子蒙塵」,都是不得了的事情。

但是曹操不是皇帝,他是丞相。如果是太平年代的丞相,一般也都不會隨便離開京城。但是,那是戰爭年代,曹操是戰爭年代的丞相。古代仕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既然要「平天下」,在戰爭年代,你不去帶兵打仗,能叫做「平天下」嗎?

所以,作為丞相的曹操,無論如何,都應該親自帶兵,前往前線打仗。

(丞相曹操)

二、被迫。

我為什麼說曹操帶兵打仗,是被迫的呢?

因為曹操手下雖然有非常多的人才,但是,真正稱得上是帥才的,其實非常少。

要知道,打仗是系統工程。首先要有個很好的設計和配合,整個軍隊中,哪些人負責打前哨?哪些人負責去誘敵深入?哪些人負責埋伏?哪些人負責斷後?打贏了又該如何處理?打輸了又該如何處理?還有,誰來負責糧草?誰來準備武器?這些,都需要一個通盤調度。

我們所說的「帥才」,就是一個能夠進行通盤調度的人。

曹操的手下人才雖然多,執行力也都還可以,但是,要找一個這樣的人出來,進行通盤的調度指揮,卻非常少。可以說幾乎沒有。也就是說,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曹操那樣,同時調動別人。

既然如此,曹操就算是想偷懶,過安閑日子,也是不能夠的。

(司馬懿劇照)

三、必須。

以上所講的兩個理由,其實還不是最主要的。曹操之所以每次都會親自帶兵打仗,是因為他必須親自率兵打仗。為什麼這麼說呢?

曹操當丞相,表面上是想要「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也就是說,他表面上是想做「周公」,實際上是想奪取漢朝的天下。要想奪取漢朝的天下,就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把兵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二是把人才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

如果曹操不親自帶兵上前線,他能夠牢牢地把兵權掌控在自己手裡嗎?如果曹操不親自上前線,親自給那些部下們分配任務,他能在那些部下心中建立威信嗎?那些部下能聽他的嗎?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曹操如果把軍隊交給那些將軍去打仗,那些將軍立的功勞太大,建立了自己的權威,不是就會取代自己的地位嗎?那樣一來,自己不是白忙活了一場嗎?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實在是太多了,所謂功高震主,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了,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每次打仗的時候,曹操都會「親冒矢石」,也並不一定就是好事。要知道,畢竟曹操這個人比較多疑,又特別自信,同時又絕對不允許哪個部下有做大的跡象。因此,雖然他打了很多仗,但其實他也失去了很多機會。比如當年司馬懿就曾向他提過很多很好的建議,但是因為他提防司馬懿,覺得司馬懿不甘「久居人下」,因此,並不聽司馬懿的那些計策,以至於很多時候,與戰爭的勝利失之交臂。

有一個議題,劉邦能夠幾年功夫就建國,曹操奮鬥了三十多年,才得到三分之一的天下。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曹操事必躬親,不敢大膽用部下的緣故。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劉恆當皇帝真的只是運氣好嗎?他其實有過這些精心的設計
丁汝昌是降將,也沒什麼能力,為何會成為清朝海軍高級指揮官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