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趙子昂《妙嚴寺記》溫潤閑雅,聚諸家特點自成一格

趙子昂《妙嚴寺記》溫潤閑雅,聚諸家特點自成一格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趙子昂和《妙嚴寺記》。

趙子昂的曾祖、祖父、父親皆為宋室達官顯貴,與文人畫家交往密切,因此他從小就受到家庭的陶染,資性聰敏。他通曉音律,工詩擅畫,精於書法。

元初,士人學書專尚唐法,自趙子昂以後書林轉宗晉法。在崇晉復古的風潮中,由於趙子昂的統領,宋代不甚風行的楷書也得以重展新姿。文宗時,奎章閣侍書學士虞集嘆服他書法「兼學力,天資精奧神化而不可及矣」。張子昂書法一生中有三變。四十歲以前,承襲唐宋餘風。四十至六十歲,追摹鍾、王筆法,崇尚魏晉書風。此間,他曾得到《定武蘭亭》,朝夕臨摹,多有題記,寫下著名的《蘭亭十三跋》。這段經歷基本上奠定了他一生藝術的基調。晚年,再學李邕以強壯筆力,同時益之以《石鼓文》、《詛楚文》等先秦石刻以及漢隸、章草等,融匯前賢后形成了以二王為主的圓活遒媚的書風。《元史》稱他「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

楷書《妙嚴寺記》是趙子昂五十歲後藝術上漸趨成熟的作品。其用筆方中帶圓,點或垂或仰,或連或斷,儀態清圓可愛。橫畫中截沉穩厚實,豎畫多作垂露狀,時而順勢右挑作鉤。撇畫微弧近直,捺則爽利出鋒。鉤稍作蓄勢擢出,峻利鋒銳。轉折處提筆作圓。其體勢化方為扁,有北碑意味。點於俯仰顧盼之間多有牽連的筆意,又近於行書。

《妙嚴寺記》在筆法和體勢上得益於晉唐名家,除溫潤閑雅,風骨秀逸直取二王風範外,其丰神散朗處似柳公權,端莊雍容處似顏真卿,雄放厚重處似徐浩。其筆力遒勁處無疑借鑒了李邕的行書,但筆意流暢、自然、寬和,毫無李邕過分追求欹側之弊。點畫間如江南二月春氣融融,給人以清新而充滿生氣之感。明代李日華稱謄此碑:「有泰和之朗,而無其佻。有季海之重,而無其鈍。不用平原面目,而合其精神,天下趙碑第一也。」趙子昂以別開生面的楷書,使晉唐古風復歸,從而在元代書壇上,陡然立起高峰。後人稱其書法如「儀鳳沖霄,祥雲捧日」。

趙子昂備精諸體,他的主要成就還是表現在楷、行、草三體上。大略分為三類。

一類是大楷書,如《道教碑》、 《仇鍔墓碑銘》、《妙嚴寺記》、《玄妙觀三門記》、《膽巴碑》等。這些大字楷書碑版,借鑒李邕的筆法、體勢,楷、行相間,可謂行楷。其點畫圓潤清秀,筆致流暢活潑,結體端莊閑雅,具有「顏筋柳骨,鐵畫銀鉤」之妙。

二類是小楷書,如《汲黯傳》、《洛神賦》、《黃庭經》、《道德經》,《金剛經》等。這些書跡字形雖小,點畫遒勁峭拔,意態清和妍麗,直追魏晉楷法,如「花舞風中,雲生眼底」。明代工於小楷的文徵明嘆服其「小楷精絕,殆無遺恨」。

三類是行草書,書寫內容多為尺牘書札和古代詩文名作。這些行草書筆法縱橫曲折,毫不粗率,神采奕奕,深得羲之風韻。明代王穉登稱讚說:「趙魏公書名絕世,而尺牘尤工,縱橫放逸,無不如意,若禪入三昧,雖遊戲而皆入聖道也。」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書法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書法藝術水準。願與廣大書法愛好者一起弘揚中華傳統書法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知書法 的精彩文章:

王珣《伯遠帖》以偏鋒側毫書之,瀟洒古淡,東晉風流宛然在眼
宋人「尚意」的書風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宋四家你最喜歡誰?

TAG:維知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