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V社全新VR頭顯Index:動作追蹤進一步升級,武裝到手指!

V社全新VR頭顯Index:動作追蹤進一步升級,武裝到手指!

前些日子,V社(Valve)終於發布了Valve Index頭顯。

說起V社,大家總是會想到Steam和我們親愛的G胖先生,那麼VR對於V社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其實早在2016年,G胖就已十分看好VR,當時甚至便有傳言表示V社正在研發自己的VR頭顯。但直到2019年,這一消息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

作為一家專門做遊戲平台、遊戲的公司,Valve突然「下海」做VR硬體,成果如何?又是否能獲得大眾的青睞?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


Valve Index預售信息

今年5月初,Valve正式開放了Valve Index頭顯的預購,完整的套件售價1000美元起,而單獨的頭顯則為500美元。雖然Valve並沒有透露具體的發售日期,但表示應該可以在六月底前開始發貨。

完整的Valve Index VR套件包括頭顯Index控制器(原Knuckles),以及兩個SteamVR 2.0追蹤器。所有的組件、配件(面罩、數據線等)都可以單獨購買,這相比起之前用戶只能通過購買1400美元的HTC Vive Pro套件,以獲取Steam 2.0追蹤器來說真是貼心了不少。

Valve表示,Valve Index將先向美國、歐洲進行限量供貨,再根據需求擴大產能。不過,從頭顯包裝盒透露的信息可見,其標有英語、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德語和日語,表明設備有望登陸日本市場。

同時小編了解到,Valve Index頭顯可向後兼容初代HTC Vive附帶的SteamVR 1.0追蹤器。是以,已經擁有Vive的用戶,只需購買「頭顯 控制器」套裝即可。


套件售價

完整VR套件:999美元

ValveIndex單頭顯 控制器:749美元

ValveIndex單頭顯:499美元

控制器(一雙):279美元

追蹤器(一個):149美元

面罩(兩個):40美元

Virtual Link Type-C數據線:40美元

Steam頁面顯示Virtual Link Type-C將於7月31日上線

Valve Index頭顯參數

顯示:1440×1600雙LCD面板

幀速率:120Hz

光學:定製雙晶(Dual-Element)透鏡,大視窗

可調節性:機械IPD調整

音頻:近耳揚聲器(揚聲器驅動器,而非耳機驅動器)

舒適:重量減輕、高品質面料和襯墊、幾何設計可適配「95%的成人頭部」

最低規格:超線程雙核CPU、8GB RAM、英偉達GTX 970/AMD RX480

推薦規格:四核CPU或更高、英偉達GTX 1070或以上


Index控制器參數

手指追蹤:電容式感測器追蹤

感測器:每個控制器搭配87個感測器,包括光學、運動、電容和力感測器

舒適性:動態感測器可適應不同的手部尺寸;可調節束帶能夠支持開放式手部交互;抗菌錶帶面料

兼容性:所有SteamVR遊戲

按鈕配置:A/B和X/Y按鈕、拇指搖桿、扳機器和「追蹤按鈕」

電池/充電:USB C充電、900mA快速充電、1100mAH容量鋰離子電池;7小時以上續航


頭顯、控制器的體驗介紹

從Valve官網的硬體設備說明頁,可以看到很清晰的產品介紹。小編在此基礎上整理了體驗及評價,帶大家充分了解這款設備。


頭顯保真度大提升

屏幕的選擇上看,Valve Index並沒有順應「唯有OLED才是VR頭顯的首選」的潮流,反而看中了LCD。鑒於第一代微軟MR頭顯用的便是LCD,並且也獲得了大部分用戶的認同,Valve此次的選擇也並不是難以接受。

除此之外,和OLED相比,相同規格下的LCD擁有更合理的次像素排布。定製的全RGB LCD可為頭顯提供優秀的填充因子和最低的紗窗效應,定製子像素將比OLED多50%,還擁有低視覺暫留顯示功能。十分優秀的視覺效果,平息了很多的質疑聲。

視場角方面,Valve增添了一種「包圍式」設計:Valve Index的顯示單元並沒有與使用者的雙眼完全平行,而是存在一個大約5°的向外傾斜角度。這不僅可以提升顯示單元的有效視野,還可以在最大限度貼近佩戴者的雙眼之後,有效的提升主觀FOV。在此基礎上,Valve Index擁有能實現更高銳度的雙晶透鏡,使得Valve Index的視場或將比HTC Vive大20度,達到110度

Valve Index的音響設計為:沒有接觸。這種近耳揚聲器據稱可實現更高保真度的音頻,設備與耳朵的零接觸也是為了能夠增加玩家的遊戲會話時間。儘管會存在「漏音」問題,但瑕不掩瑜,至今未出現對音響系統的吐槽評論。

Valve Index的舒適度是從佩戴到體驗一脈相承的。沿用了類似Vive暢聽智能頭帶的腦後旋鈕鬆緊調節機制,Valve Index的佩戴與鬆緊調節操作顯得十分便捷。但是Valve Index沒有選擇「前額受力」,而是延續了「臉部受力」,這還是稍微減了點分。

Valve官方還鼓勵用戶購買後進行DIY改裝,這是因為Valve Index並不是什麼一個一次性到位的解決方案,還有許多功能例如眼動追蹤無線模組等都沒有沒有得到公布。同時,從頭顯正面中央帶有USB介面的凹槽,也能看出Valve對第三方組件的期待。小編不得不說,V社這種開放性的姿態,與市面上的頭顯相比真是一股「清流」。


控制器引入手指追蹤

Valve Index的控制器引入了一套全新的互動維度:控制器保留了按鈕搖桿這些常規手柄的設計元素,並在控制器上增添了87個感測器。這樣一來,用戶可以通過與實際動作一致的操作,在虛擬世界中完成大量動作。比如撿東西,用戶只需探出手臂、張開手指然後合攏抓取即可;在投擲時,簡單的揮臂、鬆手,就能輕鬆把握在掌中的道具丟出去,同時完全不必擔心現實中的控制器會脫手而出。

這樣的設計能引起絕對的舒適度,用戶不再需要通過按按鈕來完成動作,而可以順應自己的直覺與習慣用手指即可完成操作。

Valve Index控制器可以追蹤手指動作捕捉,可為何不選擇「數據手套」的設計模式呢?這是Valve出於對「適配」的考量。能夠調整角度和鬆緊程度的綁帶,可以讓用戶輕鬆地將這款控制器固定在手掌上,緊密排列的感測器更能捕捉適應不同尺碼的手指動作細節。而數據手套需要「貼近皮膚佩戴」,並不利於個性化的普及。

沒有完全拋棄遙感按鈕的設計,也是Valve Index對於早已習慣這種操作體驗的玩家的包容。Valve Index在第一代VR體感控制器的基礎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但又沒有忽略玩家的實際需求,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可取的研發及銷售思路。

同時,由於Valve Index的控制器能精確捕捉到每根手指的動作細節,這也將刺激很多開發者通過這一點研發出大量的新玩法和新遊戲。目前已有遊戲主播通過該控制器玩「石頭剪子布」,未來或許將有更多有趣的創新內容誕生。


遊戲內容數量尷尬

再優秀的硬體設備,也必須要有內容的支持。在Valve Index剛宣布預售之初,Valve便宣布正在研發三款完整的VR遊戲,並將於今年上線其中的一款。除此之外,Valve沒有透露任何其他信息,包括名稱、價格、類型。不過,Valve表示這三款遊戲能兼容「其他SteamVR頭顯」,便意味著包括HTC Vive(Pro)、Oculus Rift(S)、WMR等。

對於Valve正在研發的遊戲,坊間出現了大量的猜測。例如,YouTube頻道Valve News Network就進行了一番挖掘,並表示這家公司有可能正在準備《半條命VR》、基於《傳送門》中「光圈科學計算機豐富學習中心」的VR遊戲,以及《求生之路VR》。

而目前我們所能確認支持的VR遊戲陣容,卻只有僅僅35款之少。

雖然這一列表會在未來進一步增長,但目前來看還是遠遠不夠。對於V社的粉絲和Steam核心玩家來說,能出現一款「Valve IP」的VR遊戲,才是他們真正想看到的。

一如Valve自己所設想的那樣,Valve Index是一款旨在為VR保真度設置新標準的頭顯產品。VR需要在三個方向上實現進步:易用性價格,以及保真度。Valve聲稱自己是最適合解決保真度的公司,而實際效果也確實不錯。從顯示屏、透鏡、音頻到手指動作捕捉控制器,Valve從細節出發,關注了能實現高保真體驗的各個方面。

或許正因如此,再加上Valve在遊戲界獲得的核心粉絲量,造就了Valve Index一經推出即出現「售罄現象」。據了解,這不過只用了短短的15分鐘不到。但依舊有一部分人感到疑惑,高昂的售價,是如何打動如此之多的消費者的呢?對此,Valve早已給出了答案:Valve Index是給那些已有著豐富的VR經驗、渴望更進一步的體驗,但又不想再繼續等待的VR用戶

這與「打價格牌」的Rift S形成了極大的反差,Valve想做的是「同類最佳的視覺、音頻體驗」,也包括「最自然的輸入、可靠的追蹤,以及長時間舒適的遊玩」。雖然對於當前的Valve Index來說,內容短缺依然是一個問題,但Valve畢竟是一個做遊戲的廠商,再加上Steam平台,往後情況如何還未可知。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Pinea 的精彩文章:

《行屍走肉》推出全新VR遊戲,孤膽英雄勇對殭屍狂潮!
聯想推出全新AR頭顯!德國博物館VR互動帶你領略漢堡港全天!

TAG:VRPin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