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閻錫山一生爭議不斷,但在山西實行的一項政策,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閻錫山一生爭議不斷,但在山西實行的一項政策,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閻錫山一生爭議不斷,但在山西實行的一項政策,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60年5月23日,「山西王」閻錫山在台北去世,終年77歲。閻錫山生前曾寫過多副輓聯,囑咐親人在他死後刻在墓地附近,以表心志。在眾多輓聯中,有一副輓聯最為醒目,「有大需要時來,始能成大事業;無大把握而去,終難得大機緣。」

這副輓聯很好地詮釋了閻錫山的一生,執掌山西38年一躍成為「山西王」,無疑是最輝煌的時刻。從1912年出任山西督軍,到1949年離開山西,閻錫山一度把山西打造成全國模範省,「同儕之中鮮有出其右者。」

閻錫山一生爭議不斷,但在山西實行的一項政策,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不過,時至今日,人們對閻錫山的爭議不斷,可誰也不能否則閻錫山在民國時期一個突破性創舉,在山西實行義務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三次深入山西最底層調查義務教育情況,結果得到一個令他無比震驚的結果,

「……由於近年來政治動亂,上述計劃幾乎沒能執行,唯獨山西一省取得了異常引人注目的成績……現在該省己有72%以上的學齡兒童入校就讀。此外,還規定了25歲以下的成人文盲上成人業餘補習學校,學習常用漢字、算術和公民常識。」

閻錫山一生爭議不斷,但在山西實行的一項政策,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義務教育竟然達到了72%,這是一個驚人的比例,比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義務教育的比例還要高,閻錫山實在怎麼做到的?兩個舉措:投入重金和政策得當。閻錫山向來摳門,但在教育上卻投入重金,他認為「強迫教育,既為根本之要政,早辦一年,即早收一年之效果。」

閻錫山擔任督軍初期,就專門召集全身各地官員,表達自己在全省實施義務教育的決心,並把各地義務教育開展情況列入官員考核的重要指標。閻錫山還在山西省發行了一本名為《人民須知》的小冊子,幾乎人手一冊。

閻錫山一生爭議不斷,但在山西實行的一項政策,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為了確保不識字老百姓都能聽懂,《人民須知》採用極其樸素的語言書寫,闡述閻錫山施政理念以及國民教育。小冊子用大量篇幅向民眾闡述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性,

「凡是山西百姓,不論貧富貴賤的小孩子,七歲到十三歲,這七年內需要有四年上學,這就名叫國民教育;凡上過學的人,知識就高了,身體也壯了,為父母的無論如何貧窮,總要使子女上學,是父母對於子女的義務,又名叫義務教育;國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學,就要罰了還得上學,又名叫強迫教育。」

閻錫山一生爭議不斷,但在山西實行的一項政策,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是不是很通俗易懂?閻錫山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對於那些無辜讓子女輟學、拒絕讓適齡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父母,《人民須知》里還規定了解決辦法,處以家長1到5塊大洋的罰金。

當然,在一些富裕地區出現了收學費現場,但是學費很低,「初級小學以不收學費為原則,但得視地方情形酌量徵收,所收之數,每學期最多不得過1元。」正是這樣的魄力,使得當時山西教育水平成為全國執牛耳。

參考資料:《人們須知》(閻錫山)、《民國時期的山西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李老師 的精彩文章: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有三條路:原可衣食無憂,他卻選擇最危險的路
魯迅文字家喻戶曉,但有件事很做得不地道,讓原配朱安守活寡一生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