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真是黔驢技窮了?戰略收縮的美國最值得警惕 兼論波斯灣局勢

美國真是黔驢技窮了?戰略收縮的美國最值得警惕 兼論波斯灣局勢

【環球軍事快評 梳理天下大事】近期,波斯灣局勢不僅牽動媒體人的神經,而且越發撲朔迷離,讓外界發矇。

美國先是「增派」航母和轟炸機,看似磨刀霍霍、殺向伊朗,忽而美國國務卿又說,美國不想和伊朗開戰;忽而伊朗總統表示,正面臨美國的「全面戰爭」,忽而最高領袖又說,我們和美國不會發生戰爭;忽而傳出美國代理防長計劃派兵12萬,忽而特朗普闢謠說那是「假新聞」;忽而美國鷹派放言,如果美國利益遭到攻擊,不管是伊朗乾的,還是伊朗代理人乾的,都把帳算到伊朗頭上,忽而沙特阿聯酋多艘油輪被「蓄意破壞」後,林肯號航母就在1000多公里處,正好在打擊伊朗的合適距離上,就是不動手,而當林肯號距離霍爾木茲海峽不到200公里的時候,恰在射程之內的伊朗導彈就是沒有動靜……

按民間戰略分析人士的「陰謀論」說法,霍爾木茲海峽海峽戰端一開,國家油價飆升,再加上貿易戰,這不恰好兩面夾擊、打壓中國了嗎……

而那些低端的喜歡瞎編的愛好意淫的擅長標題黨的軍事自媒體號們,更是猶如嗡嗡蒼蠅,打了雞血一般地展開了他們心目中的想像的「伊朗戰爭」。這是他們的常態,自不必說,而一些正規媒體的記者,面對中東迷局,也是猶如陷入五里霧中。

那麼,迷霧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必須跳出中東看中東,說幾點粗淺的觀察,拋磚引玉。


1-

美國人和國內的一些「高端」學者,談論中國問題時,喜歡照搬外來的各種「陷阱」,彷彿中國前行的道路上暗藏著一個又一個陷阱,那麼,我們來說說美國的最大陷阱。

美國的「戰爭上癮症」和「軍事干預症」,加上金融資本集團的「貪得無厭症」,已經讓美國掉進了「保羅-肯尼迪陷阱」。

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認為,一個大國,如果把大好資源用於非生產性的軍事目的,而不是用於創造生產性財富,時間稍久,國力必削;如果在戰略上無度擴張,對外擴張的潛在好處就會被巨大的代價所抵消,於是衰落來臨。

伊朗身邊兩側的那兩個戰爭泥潭,加上2007-2008年的次貸-金融危機,讓霸權國猛然感覺體力大虛、力不從心、大事不好,不得不開始進行戰略收縮,2011年針對卡扎菲的空襲就讓法國的陣風戰機打了頭陣,2012年堂堂美國總統給敘利亞劃的那道化武「紅線」被踩過之後,也只能無奈忍了,隨後普京從克里米亞事件揮師南下、發力中東,力挽阿薩德政權於將倒。

不僅如此,美國精英發現東方大國抓住機遇期,低調而迅猛地突飛猛進,於是猛然「重返亞洲」大搞「再平衡」,

集中力量轉向亞太。

所以,伊朗這邊的事情,不是美國的主要發力點,美國現任「大統領」儘管看似乖張無常,但對基本國情和主攻方向,他絕對清醒和理智,他根本不想也無力對伊朗發動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事。


2-

而近期看似劍拔弩張的波斯灣局勢,主要推動者是以色列,如果具體到個人,就是內塔尼亞胡。

以色列猶太人集團對美國高層的影響力,千萬不可低估。2003年,美國人用一小瓶洗衣粉在聯合國公然撒謊欺騙世人,發動伊拉克戰爭,把薩達姆送上絞刑架,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的黑鍋讓老總統硬是背到了九泉之下。當時就有人分析,美國這一仗興師動眾到底圖個啥?有人說是為了掌控世界石油,有人說是薩達姆放棄用美元結算石油,動了美國最敏感的美元霸權之神經,而越來越多的明眼人認為,事情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只是因為薩達姆要把以色列從中東版圖上抹去,讓以色列的猶太人團體撬動了美國金融-軍火集團,發動了那場戰爭。

而奧巴馬當政的這幾年,伊朗幾乎成為中東什葉派的「盟主」,在敘利亞、在葉門、在伊拉克、在黎巴嫩、在巴勒斯坦、在阿富汗,伊朗的朋友和陣營日益壯大,讓以色列神經繃緊、心跳加速的正是諸如伊朗強硬勢力喊出的三天滅掉以色列、從中東地圖上抹掉以色列等言論,更加讓人憂懼的是伊朗導彈那可是真的有這個實力。

只需要看看,過去兩年的敘利亞,以軍屢次出動戰機甚至是最新的F-35隱身戰機,多次轟炸、清除他們認定的伊朗背景的基地或武器存儲地點,就會明白以色列對伊朗勢力的擴張是多麼的警惕。

再回顧以色列剪除周邊核武動向的力度之堅決:1981年以軍戰機千里奔襲,將薩達姆的塔穆茲(Osirak)核設施炸成一團火海;2007年9月,以軍戰機再次上演狠辣奔襲,多架F-15和F-16深入敘利亞腹地,將即將投入運營的核設施徹底摧毀。

歷經千年流浪的民族,對於這種生死存亡威脅的內心恐懼和反制衝動,外人是無法真正領會的。

人們還看到,在耶路撒冷地位、格蘭高地等問題上,以色列更是極力慫恿美國屢屢做出驚人之舉。


3-

因此,在以色列眼中,什葉派之弧已然成形的嚴峻局勢之下,在美國猶太集團的大力操弄之下,美以集團必須防患未然,多管施壓,必須遏制伊朗勢力的繼續擴張,因為這是事關以色列生死存亡的天大的事。

我們認為,美以集團不是處於攻勢,而是處在守勢,外界看似要攻,實則是在防,而美國表面上喊著增兵,內心裡想著要撤兵,事實上已經在收縮,儘管美國軍方和軍工集團並不情願,這也是我們看到美國外事官員與軍隊官員發出互相抵觸聲音的根本原因,美國內部意見並不統一,但很多時候無奈大統領的霸道作風,去年底,特朗普宣布要從敘利亞撤軍,防長馬蒂斯就因此不滿而憤然辭職。

所以,美國要收縮,但限於對以色列的承諾,又不便讓外人看透撤退的真實內心,也試圖通過虛張聲勢嚇住伊朗,並極限收緊對伊制裁,試圖從經濟上釜底抽薪,斷掉伊朗什葉派勢力擴張的最大財源。

於是,又是航母又是轟炸機,其實都是為了虛張聲勢、喊打喊殺,玩弄恐嚇心理戰術,通過極限施壓,抬高要價,試圖達成最有利於自己的交易,這就類似我們經常在戰史中看到的經典一幕:在即將大規模撤退之前,必搞一波看似猛烈的進攻,在敵方正全力備戰應對的時候,主力卻驟然悄悄撤出戰場,這也就像特朗普自己那本書《交易的藝術》提及的談判套路——高目標,猛宣傳,關鍵時刻大變臉、玩逆轉,把對方搞懵,謀得了總統職位之後,他把這一套商業伎倆移植到了外交和國際關係上,玩得是虎虎生風,至於最後的效果有多大,那以後再說,反正美國「大哥」是儘力了,後續該收縮還得繼續,以色列的生存問題主要還得靠自己。

可以預見,在主要的世界大國撤退收縮之後,中東的地區強國及其代理人或盟友的較量與爭奪,還將持續增強,美國只會在關鍵時刻有限的親自出手,或者慫恿歐洲的盟友代為出手或打前鋒(當年的歐洲鐵杆如今正在離心離德),今後一個時期,向伊拉克戰爭那樣的,由美國挑頭並派出主力來帶領和組織多國聯軍,對中東地區某個國家大規模開戰的情況,恐難以再現。


4-

總之,與冷戰後那段處於擴張時期、動輒動武的美國不同,至今尚未擺脫金融危機遺毒和「戰爭上癮後遺症」的美國實際上處於戰略收縮期,特朗普將繼續對承擔更多國際義務、付出更多成本持否定態度,從全球收縮是本屆政府的基本政策走向。人們看到的張揚姿態只是表面現象,其中隱含著虛張聲勢、換取利益、以便後撤的策略。

對此,我們想說的是,儘管美國在進行戰略收縮,但正在收起的刀子更值得警惕,在內力恢復之後,你很難知道它要捅向你的哪處要害。(文/子非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莫斯科紅場舉行勝利日大閱兵 亮點都在這了
一天亮出兩款大殺器!美海空軍同時發射洲際導彈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