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內人】對話王琳:電台工作20年,見證大連足球興衰
肆客足球推出【圈內人】:為你講述足球圈與眾不同的故事。
在中國足球板圖中,大連足球一直是較為特殊的存在。作為職業聯賽初始城市之一,那裡有很多人陪伴著大連足球一同走過25年的興衰,其中,媒體人是最具代表性的見證者之一。
作為大連電台體育廣播主持人,並擔任大連一方主場DJ的王琳,是大連這座足球城中人氣最高的媒體人之一,他所主持的節目受到廣泛歡迎,有的球迷更是表示,已把節目當成精神食糧。
在本次訪談中,從業20年的王琳,講述了許多有趣的從業故事和看球故事,也談及了許多關於大連足球的深度話題。
喜歡足球源於體育老師蹭電視
對於每一位足球迷來說,第一次接觸足球、喜歡上足球的情景一定印象深刻。
王琳最初喜歡上足球還要追溯到小學五年級,當時正逢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王琳的母親是教師,母親所在的學校來了一個剛畢業的外地體育老師,在那個電視稀缺的年代,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家裡很難擁有電視,於是他就到王琳家中蹭電視,觀看世界盃比賽。
「那時候看不了直播,他就每天早上來我家看比賽回放,正好趕上暑假,我就跟著一起看,就這麼喜歡上足球這項運動了。」王琳回憶道。
「之前其實也接觸過足球,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在衚衕裡邊踢球,但那時候沒有什麼概念,就是瞎踢。」
王琳的這段話,其實也是那個時代大連男孩的日常。
高中班裡下課全聊球,拚命往報社投稿
王琳的學生時代可謂是大連足球最為黃金的一段時期,尤其是高中時代,正逢職業聯賽初始,是足球最熱的階段,那段時期也對其成為足球從業者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
回想起當時的足球氛圍,王琳表示:「當時班裡所有的男生都踢球、看球、聊球,每到周一甲A聯賽結束之後,課餘時間都用來聊球,每個人都能講上幾句,發表觀點,而且都往報社裡投稿,都希望自己關於比賽的觀點能在報紙上刊登。」
在那個報紙流行的時代,如果寫的短文能刊登在報紙上,那是相當了不起的一件事,與如今在網路上發表觀點的含金量差別顯而易見。
「除了向報社投稿,我們班當時還自己辦報,班裡有兩個女同學也參與其中,寫了很多關於職業足球、中國國家隊的內容,其中一位現在是我的同事。」王琳說道。
萬達與申花展開「連滬爭霸」
在那個時代,每到主場比賽日就如節日一般。當時王琳所在的高中一周上六天課,周六沒有夜課,16:30就能放學。恰巧當時的甲A聯賽都被安排在周日,於是周六放學之後就跑到大連人民體育場看賽前訓練,除了主隊萬達,客隊的訓練也不錯過。
王琳也由此感慨:「一支萬達隊對於一代人的影響有多麼巨大,對青少年關於足球認知的影響也是無可估量的。成年隊是青少年的榜樣,如果當時我們是保級隊,那我們大連現在的足球氛圍不會這麼好。」
1994年,大連萬達奪得職業聯賽元年冠軍
全班同學眾籌買報,曾被老師「圍剿」
看報自然也是那個時代球迷的最大愛好之一,但對於那個時代的中學生來說,每個月買報的花銷可謂是巨額,於是當時王琳班裡的同學選擇「眾籌」買報。
「當時我們每周必須買齊《足球報》、《體壇周報》、《球報》等5份報紙,我們輪流去買,買回來就撕開每個人分,上課的時候在書桌下面傳閱。」
「那時候沒有網路,想了解歐洲賽事的比賽結果,有時候得等每周一下午2點鐘上攤的《足球周報》,上邊會有各場比分場次,好一點的話還會有比賽簡述。」
「央視每周六轉意甲,有時前一天晚上央視可能轉AC米蘭比賽,但我是國米的球迷,所以我只能等第二天下午才能通過報紙知道比賽結果,那時候等待的心情是現在體會不到的。」
高中處於學習節奏較為緊張的階段,足球這類「與學習無關」的事,或多或少的會影響到日常學習,也會不可避免的遭遇到老師的壓制。
「有一天下午,班主任趁著我們上體育課的時候檢查書桌,搜出大量足球報刊,那對我們說簡直是毀滅性打擊,精神食糧全沒了!」王琳笑著說。
「那時候因為看球,確實沒少讓老師批評。但那個年代這是普遍現象,我們班只是一個小縮影。」
最喜歡的球員是孫繼海,他最能代表大連足球
提及最喜歡的大連球員,王琳認為是孫繼海,在他看來,孫繼海最能代表大連足球。孫繼海的職業生涯首秀,王琳正好在現場,對於這位當時17歲的小將,他印象極為深刻。
「1995年,大連萬達對陣四川全興,那場有個小孩首秀,踢的是左後衛。那時候沒有出場名單、全家福海報上的號碼是錯的,都對不上號,球迷都不知道這是誰。」
「雖然是第一次出場,但這名球員完全不知道什麼是怯場,感覺這不是個小孩,而是個成手,跟球隊的水平是相符的。後來得知,這個小孩就是孫繼海。」王琳回憶道。
談及最喜歡孫繼海的原因時,王琳表示:「他是土生土長大連人、大連自己培養、在大連完成職業生涯首秀、無論作為隊員還是隊長,都為球隊做出巨大貢獻。在留洋之後,由於實德接手大連隊,在銜接的重要關口,孫繼海從國外回來擔任隊長。那時候他還一度成為最年輕國腳,他去了就能打上主力,絕不是湊數的。」
「他真是代表大連足球的旗幟性人物,足球生涯非常長,17歲首發,踢到將近40歲。邊後衛、中後衛、後腰都能打,每個位置都能打得非常好,他還是在歐洲五大聯賽主流球隊成為主力的中國球員,入選英格蘭足球名人堂,他的成就完全可以代表大連。」
雖然孫繼海在大連隊出道,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遺憾未能「落葉歸根」,在代表貴州人和回家鄉大連比賽時,甚至有球迷對其發出噓聲和辱罵。
提及這個情景時,王琳心裡十分不舒服,「那是大連足球的功勛,職業生涯末期不是他自己不想回來,他曾經給城市帶來榮譽,給球迷帶來無數快樂,怎麼能去罵他呢?」
1998年與廣播結緣,22歲主持節目就火了
王琳第一次接觸廣播是1998年,參加萬生的「萬達體育雜誌」節目,那個節目每周僅一期,時間是周日晚上比賽之後。他從導播開始做起,負責把球迷的來電接進直播間,後來逐漸做節目的嘉賓。
往後的日子,王琳邊上學邊到電台做零工,有時幫別人代班主持節目,或者幫助經濟廣播「體壇風雲」節目做編輯,有時也擔任節目的客座主持。
「當時也不知道累,一有時間就往電台跑,看看有什麼可乾的,那時候也沒有工資,就是純憑喜歡。」王琳回憶道。
正是那時長期在電台的幫忙,台里的領導和同事越來越了解王琳。正好在2000年,經濟台想在早間想創辦一檔兩個年輕人主持的節目,台領導就找到王琳,這也是他第一次獨立製作節目。
過了不久,王琳開始做一檔名為「動感130」的節目,主要是面向學生的娛樂節目,相信一定有不少大連人聽過。
「那個節目相當火,其實很多聽眾知道我是通過那個節目,並不是體育節目。」王琳說道。
在王琳看來,動感130這檔節目是事業的開始,節目的成功也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當時是8月份開始做這個節目,到了12月份已經非常火了,在大連勝利廣場的下沉廣場搞見面會,大冬天人都站滿了,當時自己都不相信,心想有這麼多人聽我節目嗎?」王琳回憶道。
主持「動感130」時的王琳(圖右)
放棄人氣節目,中超元年如願進入大連體育廣播
雖然「動感130」節目非常火,但當時的情況和一心想做體育的王琳不太符合。正巧在2004年,中國申奧成功,全國各地都在創辦體育台,當時大連電台成立了大連文體廣播,王琳毅然決定去文體台,放棄了之前人氣十分高的「動感130」。
進入文體台後,由於原來的體育節目班底很固定,從經濟台調到體育台的王琳並沒有合適的位置,於是只能先做文藝節目,做了小半年後,中超聯賽即將開始,台里發現比賽解說人手不太夠用,一心想做體育的王琳就主動向體育部總監申請試試解說,總監最終同意了。
王琳解說的第一場比賽,正逢中超元年實德的首秀,當時主場0-4負於遼足。雖然實德表現十分糟糕,但王琳的表現讓領導十分滿意,由此,他的解說生涯正式開始。
後來王琳擁有了自己的足球節目,在每天中午的12:00,時長半小時。
直到2007年,整個頻道節目大改版,台里希望晚間高峰5-7點打造一檔專業體育節目,和早間的節目做呼應,但更側重足球,領導就找到了王琳。這檔節目,就是如今的「體壇龍虎逗」,創辦至今已有10餘年。
在傳統媒體受嚴重衝擊的今天,一檔廣播節目能延續10多年,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王琳看來,主持體壇龍虎逗的這10年時間,是他對於足球、對於足球俱樂部認知提高最大的階段。
「現在回聽我3、4年前的節目,一些觀點自己聽起來會覺得可笑,非常不成熟,有些東西只有深入了解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王琳說道。
很多球迷之所以愛聽王琳的節目,除了具有趣味性之外,他的一些獨到觀點和豐富的足球知識儲備成為節目「賣點」。
「足球知識不能速成,對於這項運動理解,需要一場一場比賽的積累,足球的理解突擊沒用,不是一個晚上,一周就能完成的。」
「我最早通過報紙看球、之後通過電視看直播錄像、再後來到現場看球、再後來是跟球隊一起,融入到他們其中,你眼中看到的東西,你得到的信息,是完全不一樣的。」
參與2014年巴西世界盃報道
不是我有多優秀,而是正好趕上時代
對於王琳來說,「動感130」以及「體壇龍虎逗」兩大節目是成功的代表。
然而在他看來,取得成功,並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優秀,而是恰好趕上了這個時代。
「這不是故作謙虛,確實是客觀存在的。」王琳說道
「傳統廣播節目樣態大家聽夠了,像動感130這種開放性的、面向學生群體的節目是第一份。那時候有互聯網,但並不普及,不能做到家家都有電腦,網路也沒有如今這麼強的娛樂性,學生的業餘生活是匱乏單調的,所以才有了這個節目,才能這麼火。現在誰還能聽這個呢?」
「那時候還用CD唱片,如果在節目放首他們點的歌,他們能非常開心,但現在想聽音樂太方便了,根本不用去點播。所以我現在特別清楚,並不是我有多優秀,就是趕上那個時代了。」
「包括現在,體壇龍虎逗聽眾很多,但我很清醒認識到其中的原因是大連人喜歡足球,不管講得好與不好,他們總會聽。其次電台有地域性,都是講當地的事,面臨的橫向競爭會小很多,常聽的就這大連這幾套頻率。而且現在都開車,在90年代人們都認為廣播瀕臨滅絕,認為網路都出來了,不會再聽廣播,但隨著家家戶戶都有汽車,廣播收聽率越來越高。」
「我就是盡最大努力,給球迷做好服務,這絕不是謙虛。好球的人打開收音機,無非是想知道更多不知道的信息,想聽聽你是怎麼看的,和我看法一不一樣,所以我就是服務大家的,讓大家消遣、獲得信息,所以談不上我多專業。而且足球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做這個主題的節目,需要儘可能讓它更接地氣。」
「報紙、網路客戶端的新聞大家都能看。我可以在節目中粗略的告訴大家有什麼事,但是沒必要全部念出來,主要還是告訴你我怎麼看這個事,大家要的就是這個東西。通過你聊球,並不僅僅是對於比賽,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事件的看法,而是通過這個評述,聽的是你對事件的看法、你的生活態度,你的價值取向。」
在某音頻軟體體育台的排行榜中,大連體育廣播長期穩居前三,與人口眾多的北京、上海、廣州平起平坐。從這一層面,也能體現齣節目的受歡迎程度。
對此,王琳表示:「這要感謝大連這座城市龐大的足球人口,來自天南海北的聽眾經常在節目中發微信跟我們互動,其中有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的,所以你看大連人有多喜歡足球。」
「大連的文化市場也不如北京這樣的城市,除了足球,有很少的選擇,足球就是精神寄託。 」
擔任球隊主場DJ,曾在大連足球最低谷時憤然喊話
從王琳的從業經歷來看,總體還是比較順利和幸運的。但隨著大連足球在2014年不幸降級,關注大連足球的人明顯減少,人們對於足球的熱情遭到打擊,王琳的事業也進入低谷。
在2016年,處於中甲的大連一方主場迎戰北京人和,在上半場就0-3落後,而在前一輪中,球隊更是在客場0-4慘敗於當時的弱旅武漢卓爾。
由於球隊狀態低迷,加上賽前下雨,當天現場僅有2000餘名觀眾。
面對球隊的糟糕表現,擔任主場DJ的王琳在上半場結束後憤然喊話:「大連一方的球員們,我們可以不要分,但不能不要臉!想想在看台上的孩子們,你們是他們的榜樣,不要讓他們以為這就是大連足球。抬起頭,拿出你們的勇氣繼續戰鬥下去! ????」
2016賽季中甲聯賽的大連一方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王琳說道:「當時確實一種衝動,但這種衝動絕不是源自這一場,而是長期以來積累的憤懣,這場輸掉之後,就提前宣告沖超失敗了。」
「當時的本意還是想喚醒球隊,煥發他們的鬥志。而且那種情況下還能去現場的,絕對是鐵杆球迷,他們當時坐在看台上的心情肯定和我一樣,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也沒想太多就說出了那番話。 」
不過王琳認為,那番話還是說的有些重。「站在人性角度上,我對球員缺乏必要的尊重,有幾句話是俯視角度看待這些球員,但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我對於球隊缺乏必要的寬容。」
「那一場比賽,是給之前的大連足球還債,是他們趕上了,錯不在於他們,所以做出那樣的評價是不公平的。」
從那之後,王琳缺席了兩年的主場喊麥。不過在本賽季,王琳重新回到大連體育中心擔任大連一方主場DJ,對於這個角色,王琳認為是神聖的。
大連足球12年一輪迴,目前還在還債
作為職業聯賽開始以來的見證者,王琳把過去的大連足球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1994年職業聯賽開始至2005年大連最後一冠,另一個則是2006年到2017年,這個階段中,大連足球經歷了衰落、降級、3年中甲以及重返中超。兩個十二年,大連足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琳認為這不是巧合。
「在第一個12年,大連足球坐吃山空,把之前打下的好底子全部揮霍空了,後邊的12年就是對此的懲罰。」
2014年,大連足球首度降入中甲
「第二個12年,大連足球經歷斷崖式下滑,在這個階段,大連足球的青訓以及足球基礎並沒有得到好轉,其實這其中還多虧了趙明陽5年的投入,雖說是迴光返照,但也使得大連足球的龍脈沒有斷。這個階段其他的城市、球隊都在努力搞足球,而且投入巨大。所以,我們現在憑什麼要求萬達剛回來就得見成績?這是不符合規律的。」
「1994年職業聯賽初期,萬達之所以剛入主就厲害,是因為大連足球當時只缺錢,有錢就好使。而如今,大連足球解決了錢的問題,但足球人才已經沒了,在現在的轉會市場行情下,很難引進當打的球員。」
王琳看來,在萬達資本的強勢注入和對青少年培養的大力投入背景下,大連足球回到爭冠行列還需要5-6年,而且這還是最理想的情況。
「不排除這幾年會拿到冠軍,但回到當時萬達的統治地位,還需要很長時間。」
【寫在最後】
就如主場輸給「升班馬」卓爾一樣,大連足球的殘酷現狀似乎與當時的美好預想還有很大距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的大連足球確實需要不斷還債,復興之路依舊任重道遠。「不愁吃喝」的大連足球,還需要一些耐心和實幹。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像王琳這樣千千萬萬的大連足球的見證者,會見證大連足球重返輝煌。
文:卞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