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關於《城南舊事》的舊事

關於《城南舊事》的舊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這是貫穿電影《城南舊事》始終的旋律,每當音樂響起,就意味著離別。

影片改編自林海音的同名自傳體小說,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北京為背景,用三段故事講述三種離別,主人公英子因為這些離別漸漸長大。

關於《城南舊事》的舊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電影《城南舊事》海報

《城南舊事》由吳貽弓執導,拍攝於1982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影片中有大量的停頓以及長鏡頭,彷彿真實還原了老北京的衚衕生活,美得像一幅幅油畫。

事實上,除了少數實地取景之外,影片中的場景都是美術組搭建而成,以假亂真的老北京景色使不少觀眾信以為真,實地考證卻不得其所。

這也只能說明,雖然布景是假的,但是情感是真的,只有情感才能讓觀眾共鳴。

關於《城南舊事》的舊事

小說《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1918年生於日本大阪,3歲隨父母回到台灣,5歲來到北京,30歲離開北京,可以說,人生最好的年華都在這座城市度過,衚衕、駝鈴、小夥伴,是兒時記憶的載體,為了留住這段時光,在離開北京近30年後,她寫下這些文字,把對這座城市的情感灌注其中,綿密悠長。

原著小說用「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章節,展現了英子眼裡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市井生活,每一段故事都以離別結尾,每一個離別都讓人不忍唏噓。

小說中篇幅最大的就是第一個章節「惠安館」。惠安館裡住的都是從惠安來的學生,在大學裡念書。惠安館跟英子家在一個衚衕,書上是這麼寫的「從騾馬市大街回來,穿過魏染衚衕,西草廠,到了椿樹衚衕的井窩子,井窩子斜對面就是我們住的這條衚衕。」

關於《城南舊事》的舊事

電影《城南舊事》截圖。英子和瘋子在惠安館。

惠安館的特殊之處在於裡邊有一個瘋子,大人們都告訴自家孩子遠離瘋子,唯獨英子不聽話,也不害怕,她跟瘋子成了朋友,後來還幫瘋子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雖然時隔30年寫北京,林海音對當時自家的地理位置依然無比清晰,儘管後來多次搬遷,井窩子斜對面的這條衚衕,連同整個北京的記憶牢牢地珍藏在腦海中。

小說里類似的地理位置描寫並不多,重點還是在寫人。惠安館裡的瘋子,總被爸媽打的妞兒,為了供弟弟上學偷東西的小偷,爸爸喜歡過的蘭姨娘,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卻一心照顧英子一家的宋媽,總是大著肚子的媽媽,還有因為遲到打過自己的爸爸。

只要讀過原著,這些人物絲毫不費力地就能夠留存在讀者心中,不管篇幅大小,每個人都無比鮮活,他們共同組成英子的兒時記憶,然後再一個個悄然離去。

這些飽蘸離別的兒時記憶,模糊又清晰,就像小時候的英子分不清海和天,分不清好人和壞人。

關於《城南舊事》的舊事

電影《城南舊事》截圖。英子和小偷在荒草叢裡。

電影《城南舊事》

電影《城南舊事》很好地還原了原著那種淡淡的離愁,從開篇盧溝橋上的駝鈴,到結尾京西古道的馬匹,加上縈繞始終的《驪歌》,影片就像英子腦海中解除封印的一幅幅畫,一一展現在屏幕上。

相比原著小說,影片除了沒有呈現蘭姨娘這個人物之外,其餘人物多少都有涉及,算是把整部小說完整還原。

影片採用三段平行敘事,雖然彼此沒有太多關聯,但是時間在變,英子還是在不停地告別。瘋子、妞兒、小偷、宋媽等等人物出現在屏幕上,都被英子那一雙大眼睛看在心裡,觀眾也隨著那一雙大眼睛回到了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南城。

關於《城南舊事》的舊事

電影《城南舊事》截圖。英子和妞兒在屋子裡玩。

導演吳貽弓2012年接受《藝術交流》採訪時說,由於種種原因當時北京電影製片廠並沒有投拍這部電影,劇本到了上海電影製片廠的領導手中,得到一致肯定,決定投入大量資金拍攝。

但是想要真實再現老北京的樣貌並非易事,吳貽弓說:「別說現在北京天翻地覆的變化,30年前我們來北京拍攝時,其實已經拍不到林海音原著中描寫的原汁原味的南城街道和衚衕了。影片中除了西山紅葉和『瘋女人』家小院子是真實的之外,其他都是我們搭的景。」

事實上,在觀影過程中,實景與搭景根本就不是關注的重點,觀眾關注的始終是被丟在齊化門的孩子是不是妞兒,小偷藏在荒草叢中的東西什麼時候被發現的,還有宋媽的兒子是怎麼死的,感情線始終埋在英子的那雙眼睛裡,連同她的好奇和關心一起,跟著故事向前走,跟著時間向前走。對於故事背景,對於北京南城,一切都深信不疑。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有多處的定格,放在如今是難以想像的,這種出乎尋常的留白,像極了繁瑣日常的生活,看似無戲,其實本身就是出大戲。

關於《城南舊事》的舊事

南柳巷40號林海音故居。千龍網記者 王煥攝

林海音故居

如今的北京很難尋見二三十年代的蹤影,如果沉迷於《城南舊事》里的老北京,真的只能在電影里、在書里、在老照片里尋找,就連作者林海音曾經住過的地方也幾乎尋不到蹤影,唯有南柳巷的一處住宅還依稀保留著歷史的痕迹。

南柳巷緊鄰琉璃廠西街,是一條非常狹窄的衚衕,巷子口的牌子上明明白白交待著巷子的身份,「南柳巷北起琉璃廠西街南至前孫公園衚衕。明代南、北柳巷統稱為柳巷兒。清時稱南柳巷,十門房。此處清代有永興庵。尤其一提的是這裡是北平各種新聞報紙發行處。該巷內有晉江會館,建於清代,為福建晉江會館舊址。《城南舊事》作者,現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曾居住於此。」

南柳巷40號、42號是晉江會館,也是林海音一家曾經住過的地方,確切地說是在她父親去世後,她作為長女,與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們生活過的地方。

關於《城南舊事》的舊事

南柳巷42號林海音故居。千龍網記者 王煥攝

林海音故居從外部看來,並不顯得闊綽,甚至有點局促,據說裡面是一個四合院,之前住的是普通人家,但是隨著北京市文物騰退工作的展開,裡面的住戶已經搬走。紅色的大門緊閉,在外邊隱約聽見裡邊施工的聲音。也不知道施工結束之後,裡邊將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作家肖復興曾經在2005年親自探訪過這個院子,那時裡邊的住戶都曾經是林海音的鄰居,林海音90年代初回到北京的時候,還來到這裡跟他們合過影。當年的鄰居為了保護故居還做了很多事情。

遺憾的是,這裡的歷史已經無從打探了,但是巷子里的居民都樸實、熱情,看見外來人直奔林海音故居,也都自然而然地讓出拍照的地方,畢竟這裡曾經是海峽對岸的牽掛,以及一個女孩最好的年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