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現實生活中,我們誇讚一個人「聰明」,很大概率是在誇讚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眾,通俗點說,就是「腦子活」

所謂「腦子活」,與其說是一種智商的表現,倒不如說是一種思維的習慣。在擁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眼中,辦法總比困難多,變化遠比計劃快,所以他們的行事風格總是機動靈活,新意頻出,正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南宋末年的戰神——孟珙


將門虎子 初展鋒芒

孟珙出身於將門世家,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是岳飛的部下。父親孟宗政也是一代抗金名將,常年駐守湖北襄陽,屢次打敗金兵,以「豪偉、有膽略」著稱。

孟珙自幼熟讀兵書,從少年時起,便跟隨父親生活在軍營之中,不僅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也培養出了對於戰場的敏銳度。有一年,金朝發兵進犯襄陽。孟珙馬上想到,相鄰的樊城也有可能是金軍的目標,於是向父親建議:不妨從敵軍的必經渡口進行攔截。父親聽從,率兵在渡口布下陣勢,不久,果然見到大批金兵渡河而來。於是宋軍贏得了一次「半渡而擊」的絕佳戰機——當金兵部分進入河中、部分留在岸上時,孟珙父子率兵突襲,成功殲滅大半金兵。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父親去世後,孟珙接管了父親的軍隊,並逐漸成長為一名獨當一面的抗金大將。只不過,在孟珙生活的年代,金朝已經開始走向衰落,北方的蒙古日漸崛起,宋、金、蒙逐漸構成了新的鼎足之勢。伴隨著三方的「愛恨情仇」,孟珙先是奮戰在抗金前線,等聯蒙滅金之後,又轉戰抗蒙戰場……總之,只要國家陷入危難,他便無所畏懼地沖在第一線。更難得的是,無論遇到怎樣的對手,但凡是孟珙指揮的戰鬥,就鮮有不勝之說,他也因此被後世稱為「南宋最後的戰神」

儘管在知名度上,孟珙遠不如岳飛等前輩,但是在他身上,你卻能看到一個名將身上所該具備的一切優秀素質:忠誠、勇猛、果決、擔當、用兵如神、多謀擅斷……不過最突出的一點,還是他的機動靈活——他擅長根據戰場變化,隨時做出戰術調整,人稱「機動防禦大師」


蔡州一戰 一雪宿仇

在聯蒙滅金的進程中,孟珙數次發揮關鍵性作用。尤其最後的圍攻蔡州之戰,孟珙的表現令人稱奇。

1232年,金人被蒙古打得節節敗退,金哀宗不得不逃到蔡州保命。蔡州城外有柴潭,潭外有汝河,是天然的易守難攻之地。蒙古軍久攻不破,邀請南宋聯合滅金。1233年,時任鄂州兼江陵府副都統制的孟珙,奉命率兵兩萬人、糧食三十萬石趕赴蔡州。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孟珙猜測蔡州城內必定糧食匱乏,於是在城外搞起了「心理戰」——他組織宋蒙聯軍在城外大擺盛宴,載歌載舞,大快朵頤。果然,「城中飢窘,嘆息而已」,守城的金軍已是躁動不安、精神恍惚。

一日,金兵自東門突然出擊,欲殺出重圍,被孟珙斷其歸路。從降者口中得知,城內已絕糧三個月,能吃的都已經吃盡,城內甚至已經「老弱互食」,守城金兵吃的是「人畜骨和芹泥」,蔡州城已如人間地獄。

孟珙認為,是時候發動猛攻了。但是深潭天險何以突破呢?這自然也難不倒孟珙。第一步,他將柴潭的堤挖開,潭水放入汝河,第二步,用薪柴將潭池填平。如此一來,天險變坦途,大軍順利通過。與此同時,蒙古軍也決開蔡州城西的練江,逼近城下。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金已到窮途末路的絕境,宋蒙聯軍合力攻城,孟珙在南門列雲梯、鳴戰鼓,萬餘名將士踴躍登城,在城樓上豎起宋旗,金朝滅亡。至此,南宋終於一雪靖康恥、臣子恨,完成了宋朝幾代人的夙願。


獨力抗蒙 力挽狂瀾

金朝滅亡後,蒙古成為南宋新的強敵。有一回,宋理宗召見孟珙,問及與蒙古議和之事,孟珙擲地有聲地回了句:「臣是武將,只談論戰,不談論和!」而比話語更有力的是行動。在此後的抗蒙戰場上,孟珙幾乎以一人之力搞定了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1235年,蒙古軍從東線(江淮)、中線(襄樊)、西線(四川)三條戰線向南宋發動全面進攻。中路軍先是進攻蘄州,孟珙火速從黃州前去救援。蒙軍懼怕孟珙威名,轉而攻打江陵,孟珙又轉而賓士江陵。

當時,蒙古大軍在忙著趕製木筏,準備渡江。孟珙沒有直接出擊,而是布置兵力封鎖江面,然後施展「疑兵之計」——白天,他讓士兵們不斷變換軍隊旗幟和衣服顏色在江邊穿行,到了晚上,又點起火把,江火連天,綿延數十里。這浩浩蕩蕩的陣勢可把蒙古軍看懵圈了。趁對方還沒反應過來,孟珙快刀斬亂麻,與蒙古軍大戰一場,連破敵人二十四座營寨,搶回被俘百姓兩萬多人,並將蒙古軍的渡江器具統統焚毀,一舉扭轉了長江一帶的戰局。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第二年冬天,蒙古大軍捲土重來,兵鋒直指黃州。孟珙再次奔襲而至。聽聞孟珙到來,黃州軍民士氣大振,歡呼道「吾父來矣!」之後,孟珙索性把大帳設在城樓之上,每日親自督戰,隨時調整戰術。蒙古軍苦攻數月無果,不得不撤軍而去。

此後,孟珙又收復襄樊、守衛夔州、保衛四川……總之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成功抵禦了橫掃歐亞的蒙古大軍。

鑒於他在戰場上靈活機動的表現,俄羅斯歷史學家沃爾科戈諾夫稱其為13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機動防禦大師」


靈活機動 所向無敵

戰場上的孟珙,敵人攻A,他會想到在B地伏擊;敵人守城不出,他會想到以美食誘惑;深潭阻隔,他會想到引水入河;敵眾我寡,他會想到更換裝扮以造勢……看似都是「小聰明」,但卻解決了一個個大麻煩。

這種擅長解決問題的人,無論放在戰場商場還是職場,都是寶貴而稀缺的人才。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從某種意義上劃分,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紅燈思維」的人,他們遇到稍有困難的事,會先在心裡亮起紅燈,質問自己這事兒這麼難,怎麼可能做成?而另一種人,則是「綠燈思維」,無論遇到什麼事兒,先跳過「能不能」這個問題,直接進入「如何做」的模式。

那些看起來靈活機動的人,往往都是擁有第二種思維的人。

孟珙:他是南宋最後的戰神,滅金、抗蒙、撐起南宋三分之二的戰線、為南宋續命50年

2008 年,吳曉波的《激蕩三十年》一書要拍紀錄片。預計拍30集,預算300萬,時間是4個月。要知道,這本書所涉及的都是中國當代知名的企業家、政治家、經濟學家,要完成對他們的預約、採訪、錄製,無論是時間還是預算都遠遠不夠。於是,策劃人羅振宇另闢蹊徑,神來一筆,「為什麼非要採訪當事人?不能採訪旁觀者嗎?」接下來,他們用了兩個多月找到了將近300 個與當事人相關的對象,進行集中訪談。比如,張瑞敏砸冰箱,他們不採訪本人,而是把報道他砸冰箱的第一個記者找了過來。後來這部紀錄片順利完成,且成績斐然,吳曉波評論此事說:「這真是一個天才的『方法論上的革命』,它把攔在眼前的難題都變成了馬其諾防線,一旦繞開,豁然一馬平川。」

如果你一直認為,成功的前提是「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多半已經錯過了好多機會。為什麼?因為現實世界中,一切都在動態變化,環境在變,對手在變,不確定因素永遠都在,而你,只有建立了動態的「綠燈思維」,才可能突破局限,釋放潛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真人版「狡兔三窟」:李全怎樣在宋、蒙古、金之間玩轉「無間道」
「平民皇帝」宋理宗:三十歲時,他想征服世界;五十歲時,卻只想泡妞。是什麼讓他放棄理想,走向墮落?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