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特色話語翻譯與傳播研究論壇」在曲阜師範大學舉行

「中國特色話語翻譯與傳播研究論壇」在曲阜師範大學舉行

5月11-12日,「中國特色話語翻譯與傳播研究論壇」在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20餘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4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孔子故里,探討和分享中國特色話語翻譯與傳播的新視角、新方法和新發現。

論壇開幕式由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秦洪武教授主持,曲阜師範大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辛傑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話語構建、翻譯與傳播研究」的首席專家胡開寶分别致辭。

「中國特色話語翻譯與傳播研究論壇」與會學者合影(會議主辦方供圖)

大會主旨發言既有基於翻譯實踐的反思研究,又有理論上的建構研究。研究對象既包括中國政治話語,也包括民間話語、生態話語等其他特色話語。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翻譯》主編黃友義,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胡開寶,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田海龍,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辛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苗興偉,浙江工商大學教授錢毓芳,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韓子滿等分別探討了中國外交話語構建、中國特色政治話語對外傳播、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南海仲裁案裁決書、自然語言中包含的生態話語特徵、民間書信中的中國故事、《國防白皮書》英譯等一系列中國特色話語的體系建設、分析方式和話語構建問題。

黃友義認為,外交話語的構建是一個不能迴避的現實需求。外交話語不僅局限於官方聲明,在全球化時代公共外交作用突出,外交話語範圍廣泛。針對日益廣泛的外國受眾,中國外交話語構建任務光榮而艱巨。其中,翻譯在外交話語的構建和傳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外語人更有責任參與中國特色外交話語的對外傳播。為更好地傳播中國特色話語,譯者需要揚長避短,懂得目標語讀者的接受視野,讓中國話語真正走進世界。

胡開寶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話語構建、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利用語料庫技術,對一些重要政治術語,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一帶一路」「新型大國關係」和「命運共同體」等,在英美印等國主流媒體的應用趨勢和特徵進行較為細緻、深入的分析,發現這些術語在英美印等國主流媒體中得到廣泛傳播,但常常被這些主流媒體誤讀和曲解。胡開寶認為,學界有必要加大中國特色政治話語對外傳播的力度,採取多形式、多方式和多視角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政治話語,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政治話語尤其是核心術語內涵的理解和認知。

田海龍認為,中國改革開放 40 年形成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經驗,以及處理國際事物的外交理念,這些實實在在發生的社會變化為建構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學者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在世界上更為有效的傳播中國特色話語。在這方面,有一個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間辯證關係的問題。如果一味的強調特殊性,使用特殊性非常鮮明的概念和模式傳播中國特色的話語,那麼很可能國外的學者會因為概念的不通而不理解這些中國特色的話語。如果使用一些國際學術界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概念和模式傳播中國特色的話語,或許會產生更大的共鳴,形成更好的傳播效果。

近年來,數據挖掘技術被運用於話語傳播研究領域。如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孔蕾帶領研究團隊基於自建的「非洲國家英語新聞/媒體語料庫」,運用文本數據挖掘手段,分析非洲國家英語傳媒中有關「中—非關係」的報道。與會學者認為,深度數據挖掘和有效的話語分析手段,有助於我們了解中國在「中—非關係」中所作的努力在非洲的接納狀況,為國家政治話語的傳播以及更有效的中—非交流提供參考數據。

曲阜師範大學翻譯學院教授夏雲則基於海外媒體涉華文本數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考察了中國關鍵詞在英語國家和地區傳播的總體狀況以及區域性變化。研究發現,經濟發展視角是海外英語媒體描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途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水平也存在明顯的區域間差異,積極話語與消極話語共存。

「近年來,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積極回應國家發展對外語學科的要求,致力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與在人文研究中的應用,重視語料庫語言學、文本數據挖掘和機器翻譯研究,已建成便於過程評估的外語教學數據平台。」秦洪武介紹說。

此外,會議的兩個分論壇圍繞論壇涉及中國特色話語的翻譯、傳播與建構模式,會議還特設法語專場,重點探討中國關鍵詞在法語區國家和地區傳播的現狀。研究認為,自2013年後,中國話語在法語區傳播的頻度迅速增加,且與中國政府的主動作為緊密關聯,反映出中國正在積極地影響著新型國際秩序的形成進程。

論壇邀請部分知名學者作為點評人,針對發言內容進行點評。最後,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王洪明副院長致閉幕詞。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胡雪菲 排版編輯:胡雪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延均:打造高質量國際經濟合作契約
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創新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