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琉球與中國的血緣紐帶如何結成的?朱元璋移民「三十六姓」始末

琉球與中國的血緣紐帶如何結成的?朱元璋移民「三十六姓」始末

地處中國東南外海的琉球,如上帝灑落在太平洋上的一串珍珠,從福建開出的帆船,經過七個晝夜就可以抵達琉球。我們都知道,古代琉球是個獨立國家,三山時代的琉球曾分為三個國家,只是近代被日本侵佔,二戰結束後,美國託管琉球,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單方面將琉球贈予日本。其實,早在明代,琉球就成了中國的附屬國。那麼,朱元璋時代向琉球移民的閩人三十六姓到底是怎麼回事?

洪武五年(1372年),剛剛建立大明帝國的明太祖朱元璋,聽說海外有個琉球國,就派遣楊載持詔書遠赴琉球宣諭:朕為臣民擁戴即皇帝位,定天下之名號為大明,建元洪武。朕派使者遠赴四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四夷都來上表稱臣,遣使入貢。唯有你們琉球國,沒有報告,這次,時隔五年,朕特意遣使告訴你們。

三十六姓建造的朝貢船隻

收到詔書的琉球國中山王,於當年十二月,派遣其弟帶著禮物來南京朝貢,從此開始中琉兩國間的交往。二十年後,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做出一個大膽決定,竟然賜給琉球國三十六姓,從閩人中選派有文化、有技能的三十六個不同姓氏家族,移民琉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組織派遣的海外移民。從此,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其中的知識分子被授予大夫、長史,作為文明禮儀的宣教者,熟悉海事的,則被授予通事、總管,負責教授航海技術。三十六姓閩人與琉球原住民一起,開發琉球社會,向琉球傳播了中國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從此,琉球變得「風俗純美」,成為「衣冠禮儀之鄉」。

琉球皇宮

閩人三十六姓在琉球生息繁衍,他們都是知書達理的家族,尤其重視子孫教育。後世子孫被陸續派往故鄉,回到中國留學,學成回國後,繼續回到琉球,為開發琉球做貢獻。後來,他們中有的人成為權傾朝野的琉球國相,有的位居一言九鼎的司法官,更多的人成為琉球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科學家、醫學家和民族英雄。正是這一優秀知識群體的聰明才智,讓本為「地無貨殖」「商賈不通」的彈丸島國,一躍成為以航海商業著稱,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的發達國家。

如今「琉球國王」仍穿著明代官服祭祀

從此,琉球成了中國的附屬國,國王必須經過明清兩朝的冊封才算數,直到被日本霸佔,切斷中琉朝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德建築師1902年來中國,被隨處可見的精美建築震撼了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