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期蜀漢的這位大儒,為何在關鍵時刻成了賣國賊?

三國時期蜀漢的這位大儒,為何在關鍵時刻成了賣國賊?

諸葛亮病逝後,蜀漢的執政官換了好幾個,後來就輪到了宦官黃皓把持權柄。黃皓幾乎是三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專權的太監,但黃皓的專權完全是命好,實際上他並無多少經世治國的才能。263年曹魏大將軍司馬昭分兵三路攻打蜀漢,由於先前劉禪聽信黃皓的鬼話,說敵軍不會打來。因此沒有做任何防禦準備,儘管姜維曾極力勸說劉禪做好防備。

由於這次曹魏出兵蜀漢,蜀漢方面完全是猝不及防,等曹魏的大軍逼近益州(成都)時,再調兵遣將進行防禦已經來不及了。263年的冬天,鄧艾的大軍已經離益州不遠了,蜀漢岌岌可危。所以這個時候,蜀漢群臣只好著急忙慌的湊到一塊兒商議對策。

有人說,蜀漢先前和孫吳是友盟關係,不如依靠孫吳東山再起。也有人說,蜀漢的南中七郡陡峭險阻,很容易防禦,可以先去那裡暫避。此時蜀漢群臣如熱鍋上的螞蟻,但議論來議論去最終不知道如何是好。後來有個叫譙周的官員,此人力排眾議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對策:投降。

譙周是蜀漢後期的一位大臣,他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博覽群書學識很淵博,是個地地道道的大儒有「蜀中孔子」的稱號。起初被任命為勸學從事(主管教育的官員),蜀漢後主劉禪時,因勸諫劉禪節儉修德,而被升任為太子仆、中散大夫等。譙周也是蜀漢集團內部,一位極力反對北伐的官員,曾著《仇國論》力陳北伐的不妥。

而此時譙周的投降對策很明顯帶有很大的賣國成分,畢竟蜀漢和曹魏是站在同一個層面上的兩個不同的政治群體。但譙周的這個對策也並非完全因為貪生怕死,他也是經過了一定的思考的。譙周的理由是,孫吳固然曾經和蜀漢交好,有過盟友關係。但畢竟孫吳的今天不比蜀漢好多少,遲早有一天也是被曹魏所滅。

投靠孫吳要稱臣,投降曹魏也是稱臣。為何不挑一棵大樹來依靠呢?而逃往南中七郡,雖然聽上去大有可為是一條好的退路。但實際上先前並沒有做任何準備,就擔心還沒有動身去南中七郡呢,這邊就發生了變故(政變)。所以,這兩個對策固然可以保證讓曹魏少沾點便宜,但畢竟都不是上策。於是譙周力排眾議,經過一番思考後提出了投降!

雖然譙周的這個對策最終被採納,蜀漢後主劉禪帶著蜀漢群臣北面向曹魏稱了臣。蜀漢雖然輕而易舉的投降了曹魏,但在那種危急時刻,似乎也只有譙周的計策是最明智之舉了。因為投降後,不僅蜀漢劉氏宗室得以保全,而且整個蜀漢也得到了最大可能的保全。由此來看,譙周的計策也算是非常之時的良策。

然而,譙周卻因此背負上了賣國的罵名,不斷的被古代文人口誅筆伐。除了譙周的學生《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古代文人沒一個贊成譙周的。而勸降這種事,也不是譙周第一次做。先前益州牧劉璋為了對付曹操,引劉備入蜀。不料劉備入蜀後反倒和劉璋成了死敵,最後劉璋不敵劉備,也是在譙周的勸說下,劉璋考慮到益州百姓的安危才投降劉備的。

有了這兩次勸降自己的主子,因此古代文人多對譙周持否定態度。進入新時代,有了辯證的唯物主義觀點後,歷史才開始對譙周有了公正的看待。而在我看來,譙周功過各半,功的那一半應該偏重些。而古代文人之所以貶低譙周,大抵因為投降和中國古代講究的氣節是相悖的。

譙周和劉禪投降曹魏後,司馬昭因譙周有保全蜀漢之功,封其為陽城亭侯。後來司馬家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晉,晉武帝司馬炎多次下詔書催促譙周去洛陽做官。雖然譙周曾極力的婉拒,但最終病死在了散騎常侍(皇帝身邊的言行顧問)的任上。

人生一世,很少有能夠一輩子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的。譙周在蜀漢危難時刻的投降之舉,畢竟給蜀漢以及當時的蜀地百姓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定,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殺戮。而無論蜀漢還是曹魏,雖然是兩個政治陣營,但說到底都是一家人,是炎黃子孫中華兒女。所以,總的來說譙周的投降之策算不上太低下,而譙周千百年來被冠以賣國賊的罪名實屬冤枉了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爺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明末這位將領,即將被斬首時奪刀砍死劊子手,成功逃跑
秦末漢初名將,屢次讓劉邦困窘,懟的漢文帝無話可說

TAG:貓爺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