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每天一點黃芪,補益元氣保健康!

每天一點黃芪,補益元氣保健康!

有些人在突然發生體位改變時(從坐位或蹲位改變為直立位)會出現頭暈眼花、站立不穩、四肢乏力等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昏厥,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之為體位性低血壓,多見於老年人、兒童或身體虛弱的人,中醫認為這種情況屬於「清陽不升」,最好的調理藥物就是黃芪。

一、黃芪有什麼功效?

相傳,在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糝。他善於針灸治療術,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於救助他人。後來,由於救墜崖兒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黃,人們以尊老之稱而敬呼之「黃耆」,老人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老人墓旁生長的一種味甜,具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藥,稱為「黃芪」,並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間廣為流傳。

黃芪性溫味甘,歸脾、肺兩經,是很常用的補氣藥物,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配伍瓊珍靈芝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黃芪的補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日常每天用黃芪泡水喝,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不過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在您感冒期間千萬不要使用。

二、長壽粥

原料:一人份需黃芪30g、綠豆 10g、薏仁10g、蓮子10g、扁豆10g、大棗6g、枸杞2g

做法:

1、先將黃芪放入適量水中泡20分鐘,然後開火煮15分鐘後瀝出湯水;

2、向瀝完水的鍋中再加一碗水,繼續煮黃芪15分鐘,瀝出湯水;

3、將綠豆 、薏仁、蓮子、扁豆、大棗洗凈入鍋,加以上兩步中煮好的黃芪水,急火煮沸後慢火煮30分鐘;

4、最後加入枸杞後再煮10分鐘,煮好後晾到合適的溫度即可食用。

為什麼這道粥被稱為「長壽粥」呢?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心的功能正常,則氣血運行正常,精力充沛,而苦入心,帶點苦味的蓮子正好能夠清心養心,同時綠豆也是入心經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肝藏血,主筋,肝經氣血充足則筋得其養,體力強健,而枸杞是入肝經的,是補肝的佳品;

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承擔著人的消化吸收功能,紅棗、薏仁、扁豆都是健脾的;

肺主氣、肺氣足了生機才會旺盛,薏仁補肺清熱化痰的功效非常好;

腎藏精,主骨生髓,蓮子、薏仁、枸杞都入腎經,對腎有補益的作用。而煮水用的黃芪富含微量元素硒,能夠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功能,還具有防癌的作用,這幾種東西合在一起就能滋補調和五臟,使正氣充足,精力體力旺盛。

而且朱老告訴我們,這幾種原料中有涼性的,有溫性的,涼性溫性可以中和,所以大家都可以吃,堅持吃上一段時間後,就會不那麼容易覺得疲勞了。

三、代茶飲

用黃芪搭配幾種藥物泡水喝,調好了頭暈無力。

原料:黃芪10-15克(生)、黃精10克、西洋參3-5克、枸杞子6-10克

用法:早上,將上面的藥材放入保溫杯內,倒入開水,悶10分鐘左右就可以喝了。喝沒水後可以不斷添加熱水,喝上一整天,晚上再把泡過的藥材吃下去。

這杯茶主要是氣血雙補,主要是調理氣血,調理經絡。

這道藥茶共用四味中藥,其中黃芪是補氣第一葯,可以補養五臟六腑之氣;黃精是滋腎補血的藥物;西洋參不僅可以滋陰補氣,還因為其性涼,可以中和黃芪的熱,避免上火;而枸杞子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是滋補肝腎的,肝藏血,腎納氣,人的氣血虧虛大多和這兩個臟器有關係,所以需要滋補。

特別提醒,這道藥茶雖然好,但是正患感冒的人、經常手腳冰涼、容易腹瀉的病人建議不要飲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膠養生堂 的精彩文章:

燉魚膠用這個方法,功效就能發揮最大化!
母親節,不如用心為媽媽燉這碗魚膠湯吧,活血美顏抗衰老!

TAG:魚膠養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