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翩翩佳公子衛玠被追星的的背後,此追非彼追

翩翩佳公子衛玠被追星的的背後,此追非彼追

近兩年,國內的「韓流」漸漸式微,本土偶像開始崛起。各類選秀節目層出不窮,fans們為自己的idol集資打榜,私人訂製應援色、應援口號等等,盛況一時無兩。話說,在我國的中古時代,也出現了一個全民追求美的魏晉南北朝。在那個時空里,群雄逐鹿、時代動蕩,好像世道總不是那麼的太平,任何事情都被演繹得多了幾分誇張與極致。於是乎,一個全民極致追美的時代風潮也就應運而生了,中朝翹楚衛玠,就是當時的一位代表人物。

史說衛玠:亂世中的翩翩佳公子

衛玠(公元286—312年),字叔寶,河東安邑人氏,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夏縣人。他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著名的清談名士和玄理學家,先後擔任過太傅的僚屬以及太子洗馬等職務。衛玠出身世家,祖父衛瓘為魏晉之際著名政治家,官至太尉。其父衛恆,西晉著名書法家,官至黃門侍郎,是負責傳達皇帝詔令的近侍之臣。他自身也是才貌雙全,有著「風神秀異,珠圓玉潤」的美姿容,還自帶「復玉振於江表」的玄學才華,可謂是當世的實力派偶像明星了。

說到衛玠的美姿容,其實也並非無源之水,人家的美是優秀的家族基因造就的,這東西估計也就只有羨慕的份兒了。

《晉書·賈后傳》中就有那麼一段是晉武帝稱讚衛家的強大基因的。晉武帝初年, 武帝想給自己的太子兒子討老婆,於是相中了衛玠的姑姑來做自家兒媳婦,而元後楊艷欲結賈郭親黨,則想和賈氏聯姻。武帝就曾爭取道:衛家女有五可,家傳基因性賢良、多子多福,膚白貌美、身材高挑,而賈家女有五不可,即家傳基因性善妒、少子,而且黑挫丑。但終無奈為結親黨,武帝兒子惠帝司馬衷還是討了「八王之亂」 的罪魁禍首賈南風做了老婆。對於這基因,估計父子倆也是很憂傷的。

這段史話充分說明了衛瓘的容貌、風度及遺傳基因都是頂好的。衛玠家傳美貌,自小也是出落得冏若明珠,朗然照人。其中,《晉書·衛瓘傳附衛玠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說衛玠少年時代,乘羊車入街市,見到他的人皆稱其為玉人,前來觀賞他美貌的人傾滿整個都城,「羊車入市」之典也就由此而來。此等傾城之姿,應當也是當世少見了!

衛玠不僅是家傳美貌,家學淵源也很深厚。魏晉時期,玄學興盛,其祖父衛瓘的玄學造詣頗高,何晏等開啟的玄學盛宴,他就曾躬逢其盛。衛玠自小對玄學耳濡目染,孩童時期就表現出了對玄學清談的如痴如醉。

在衛玠小時候,曾和樂廣展開了關於夢的辯論。衛玠疑惑人為何會做夢並問惑於樂廣,樂廣回答是想像的緣故,但衛玠覺得人的夢並未常常見於思想,怎麼會是想像的緣故,樂廣又回之是曾經想過的事情,但衛玠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日夜苦思冥想,甚至得了病,樂廣得知後,親自前往為他解析,才使他慢慢好起來。

這種對玄學「相思成疾」的軼事在衛玠身上還發生了很多,導致他的母親對他「禁言」:給他定下了非重大場合,不得清談的規矩。即便如是,也無法阻擋衛玠玄學才華的閃光,他很快就成長為了一顆玄學新星,繼承了王弼的理論體系,常與何宴的玄學後繼者樂廣等人進行辯論,在玄學辯論中十分審慎。玄學之才更是得到王玄、王澄、王濟、謝鯤、裴遐、樂廣等諸前輩的盛讚,樂廣更是對他中意到將女兒嫁給了他。

衛玠玄學之才後來居上,成為中朝翹楚。東晉權臣、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敦就曾盛讚:衛玠「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可見,衛玠玄學之才也是有目共睹的。

唯美典故:時代烙印下的最美死亡事件

就是這樣一個「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要靠才華」的人兒,短短二十七載的人生路其實並不平坦。二十七年間,不幸遭逢「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永嘉南渡」等一系列重大變故。政局動蕩牽動家族命運,祖父衛瓘得罪賈充一黨,後被誅殺且株連祖孫九人,六歲的衛玠因與其兄衛璪在郎中家裡看病而僥倖逃脫這滅頂之災。

六歲,本應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卻又慘遭家族災難,在艱苦的流寓中成長,為本就羸弱的身姿又增添了幾多負累,簡直是雪上加霜,多重因素的交疊,最終導致了衛玠的短壽而亡。年壽雖短,但一生命運卻也算是兩晉之際的典型代表了。

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亂象中,衛玠的去世竟也被世人演繹出了三個極唯美的典故。

民間的一種說法是,衛玠從豫章到下都時,人們久聞其名,都來圍觀,觀者猶如厚厚的一堵牆,密不透風。衛玠本就身有羸疾,結果體不堪勞,於是就這樣與世人告別了,時人謂之「看殺衛玠」。

另一種說法是,衛玠與大將軍王敦以及長史謝鯤先後彌日清談,不分晝夜,結果本就羸弱的身子一病不起,謂之「談殺衛玠」。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病殺衛玠」,衛玠的羸疾十分嚴重,不堪羅綺,最終是羸疾致死,好像坐實了病美人兒的稱號。

雖然這三則典故都是民間演繹,都有明顯漏洞,但是其中「談殺衛玠」與當時清談之風交相呼應,盡顯名士風流,而「看殺衛玠」和「病殺衛玠」正是應和了當世人對美的極致追求和審美價值觀。用最極致的美來演繹最浪漫的故事,敘事手法看似是如此的誇張、極端,然而就是這份誇張和極端,反倒恰到好處地映射出了時代現實,每個故事都被烙上了那個時代的真實烙印,刻骨銘心。

在當世, 本應「學而優則仕」、「先天下之憂而憂」承擔起社會責任的士人們卻無力為之。面對時代現實,他們不堪承其重。在責任感和無力感雙重壓力的持續折磨下,備受焦慮、緊張等情緒的炙烤。於是,重壓之下,心理開始扭曲變異。

魏晉南北朝之際,士人思想由儒學轉向玄學,大抵就是他們無法面對現實時的「逃避型防禦」了;心靈在不斷經受炙烤、壓抑以及潛沉之後,心理又變成了「自騙型防禦」,對男性的審美開始逐漸發生變化,陽剛美轉向陰柔美,以具有女性「膚白貌美」等外貌特徵為美的男子審美價值觀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審美價值傾向,何故,只因在傳統社會,女子無需承擔社會責任,從而以此來自我欺騙、自我釋放。

《世說新語》中就專設有「容止」篇,專門描寫當世美男子的奇聞軼事。其中,用十七篇描述、讚譽了衛玠、何晏、嵇康、潘安、崔琰、裴楷、夏侯玄、李豐、王衍、王恬、王恭、夏侯湛、杜乂等十三位在當世有女性外貌特徵的美男子或病美人兒。

標籤與烙印,註定不同

或許魏晉南北朝這個動蕩的時代才是一個全民狂熱追求美、創造美的時代吧。反觀我們的時代,貌似進入了一個全民追求顏值、追求偶像的狂熱時代,但是,總覺得在當下這個資本豪賭、媒體炒作以及人心尋覓的世界,這種一時的映像多少有些虛假繁榮之嫌,多是被「有心人」人為貼上的「時代標籤」。但是,「時代標籤」大抵還是和「時代烙印」有質的不同的,標籤撕了也就沒了,轉瞬即逝,而烙印撕開還是會結疤生印,存世彌久。

身處這個信息爆炸、多媒體盛行的時代,面對當下種種審美現象的反映,或許也就是人們在自我意識覺醒後的多元化審美眾生相中的一生相吧,又或許只是為自己疲憊時築起的一個夢幻港灣,或者乾脆是「豪賭者」們製造出來的虛假泡沫。若說,魏晉南北朝的全民追美,是時代烙印下不堪承受現實重壓的全民「自欺」與「防禦」,那麼如今的追美風潮應該只能算是資本與市場默契地為世人調出的一味調劑品。

更何況,相較於曾經某些動蕩的時代亦或地域,至少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時代,是個需要我們現實的、清醒的的活著的時代,調劑品終究只能起到一時舒緩的作用。

作者:墨雲衡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秘史 的精彩文章:

燃燒的遠征:十字軍下的君士坦丁堡
他是為大唐打下九年堅實基礎的創始人,為何卻留下過大於功的印象

TAG:魚羊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