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被李鴻章一手提拔,中法戰爭中卻棄淮軍重用湘楚軍

他被李鴻章一手提拔,中法戰爭中卻棄淮軍重用湘楚軍

前言:不能讓真正的民族英雄永遠背負髒水

他在李鴻章手下居官14年,李鴻章對其頗為重用,稱其為「河北廉吏第一」。中法戰爭中,他授命指揮清軍。竟然拋棄淮軍重用湘軍、楚軍,與馮子才、王德榜成為「鎮南關大捷」成功的三大關鍵性人物。

到後來,李鴻章甚至縫人便罵他「沒良心」。

再後來,他授命審查李鴻章的親信盛宣懷。

到後來,他與李鴻章分庭抗禮,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批評李鴻章的「避戰」,一方面分山東兵一半保衛北洋海軍的基地,一半鋪在山東戰線。最終,日軍從山東登錄全殲了北洋海軍。後世人竟然污衊他沒有派一兵一卒去保衛海軍基地。

再後來,他對西方列強強硬受到列強記恨,為了中國的最好利益,他同意了張之洞、劉坤一、李鴻章、盛宣懷組織的「東南互保協定」並聯合署名。但他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是為了怕死,他的心有一顆為國效命殺場的心。

面對「八國聯軍」的炮火,也許他的抵抗註定失敗。但作為一名中國官員,他做到了「馬革裹屍」儘管他只是文官。面對五十年為官生涯,他決定用鮮血為自己的一生畫上句號。

他被李鴻章一手提拔,中法戰爭中卻棄淮軍重用湘楚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其殉國後,他受到了清廷地處罰、無邊無盡的誣陷和謾罵,甚至到了今天,一些披在他身上的謠言和污水還在身上。像什麼九大錯誤、一個他對國家的危害敵得過十個李鴻章,這些都是一些人藉助對歷史的不清楚對其污衊。本系列文將對其進行詳細介紹。

讓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得到較為公正的評價,否則,晚清有骨氣的正直人都快被打倒和遺忘了,只剩下一些宵小之徒晃蕩。

那麼,這個人是誰?

他,就是李秉衡。一個東北爺們兒。敢愛、敢頂、敢玩命的男人。

(1)長期在河北做官的他,做了李鴻章手下少見的廉吏干臣

像《清史稿》等官方史料上都說李秉衡是奉天海城人(今鞍山海城),其實他是庄河(今大連莊河)青堆子鎮石嘴子屯人。

史料和實際的衝突和我們今天的「高考移民」類似,問題就出在他的父親李輝德身上。據《李氏宗譜》(1901年刊印並由李秉衡撰寫)記載「(因)岫xiu岩無學額,(李輝德便)寄著海城縣籍」。也就是說,因為岫岩,也就是庄河沒有科考的名額,李輝德便寄居在海城縣參加科考。所以,李秉衡的籍貫也就隨了父親。

與京津冀許多李姓都源於山東一樣(筆者我的祖先就是康熙年間從山東德州北上到河北順天府的),李秉衡的祖先也是山東人,他們這個李家是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從山東福山遷入的瀋陽。

他被李鴻章一手提拔,中法戰爭中卻棄淮軍重用湘楚軍

(2)李秉衡被直隸總督們器重不已:曾國藩說,李秉衡是河北的出色官員

李秉衡生在道光十年(1830年),李鴻章生於道光三年(1823年),相差七歲。但過去封建社會官大一品壓死人,因為長期在李鴻章手下為官,李秉衡就經常被叫做「李娃子」。其實,不僅僅是李鴻章很器重李秉衡,其他直隸總督也是如此。

和李鴻章一樣,李秉衡也是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成長起來的。那時的李秉衡還沒有功名,只是一名「太學生」。什麼是太學生呢?就是監生、就是國家的儲備幹部。因為那個時候,想當官兒的人太多了。條條大路通羅馬是現在的有才人,在過去只有科舉這一條路。

為此,為了儘快地擁有功名,李輝德就花錢給兒子捐了個「知縣銜」。其後,李秉衡就跟隨著父親李輝德一起去參加剿滅「髮匪」的戰爭中了。因在參加江南、江北兩大營中取得軍功,先後署理(代理)直隸的靜海、完縣。

李秉衡科舉能力一般,但行政能力非常好,特別是在晚清腐敗的官場,他為官清廉、不徇私情,因此,工作業績很快就顯現了。上級對其也是青眼有加,像直隸總督文煜、劉長佑、曾國藩、李鴻章等對其都有所器重。

同治二年(1863年),劉長佑聽說李秉衡的工作能力不錯,就讓他短期擔任了棗強縣、武邑縣的知縣。又因為直隸南部的捻軍活動頻繁,領兵抵抗之餘又代理了河南清豐縣(明清時期的清豐縣歸屬於直隸大名府)事務。因為能力突出,被提拔為蔚州(今張家口蔚縣)知州。

曾國藩上任之後對其更進行了正式嘉獎,評價其為「實為直隸出色人員」。

他被李鴻章一手提拔,中法戰爭中卻棄淮軍重用湘楚軍

(3)李鴻章屢次「奪情」,李秉衡執意守孝:李鴻章評價他,河北第一廉吏

同治九年(1870年),李秉衡丁父憂回家守孝三年,1870年八月份代替曾國藩出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屢次要求其「奪情」回任,去信要求他回來趕緊任職,但李秉衡對此頗不以為然,認為守孝比當官更重要,因此,堅持守孝三年。

光緒三年(1873),李秉衡守孝回來後,李秉衡先後被委任處理安州水災、直隸大旱、寧津抓補盜賊等事宜。其實就是處理著名的「丁戊奇荒」問題。1875年,因為業績突出,李秉衡被提拔為冀州知府。之後一直到1884年,李秉衡被以按察使身份到任中法後援基地廣西,在李鴻章手下幹了12年。

然而,正是因為這12年,李秉衡和李鴻章之間的矛盾日漸增長。主要就是李秉衡對部分淮軍及其親屬官員的憤怒。李鴻章評價他是「北直(隸)廉吏第一」

12年的下屬生涯,讓李秉衡看到了李鴻章及其部分淮軍將領的不足。作為一名傳統的廉潔官員,他對於腐敗官員是十分痛恨的。這種近距離的觀察,與湘軍、楚軍長期與淮軍競合關係時的視角是不同的。李秉衡知道的更多、更細緻、更隱秘。

他被李鴻章一手提拔,中法戰爭中卻棄淮軍重用湘楚軍

李秉衡任冀州知州後,又任過永平府(主管秦皇島、唐山等地)知府。在任永平府知府期間,李秉衡受到強勢索賄要求,對此,李秉衡極為憤怒而與之對抗,最終被降職處理。事後,清廷將其「特授山西平陽府知府」,不久升其為廣東高廉欽道。

結束語

前往廣東任職後,李秉衡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張之洞地認可。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要求廣東高廉欽道調任廣東負責陸戰大後方。其後,李秉衡以廣西按察使的職務暫行代理廣西巡撫。代理巡撫後,對抗法軍隊進行規整,任命蘇元春為「督辦軍務」、任命馮子材為「幫辦軍務」,撇掉淮軍,以桂軍、粵軍為主,左宗棠的楚軍為輔,他命令蘇元春、馮子材:集中兵力在鎮南關,提出:慎重初戰,戰則必勝的原則。

最終,在李秉衡指揮下,馮子才在楚軍王德榜配合下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可以說,作為中方戰爭的一路前線指揮,李秉衡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正如彭玉麟所說,馮子才、李秉衡是「鎮南關大捷」的兩大工程。馮子纔則將王德榜加入其中,認為沒有三人地配合難以取得勝利。

他被李鴻章一手提拔,中法戰爭中卻棄淮軍重用湘楚軍

「中法戰爭」中,我方雖然不能說必然勝利,但隨著陸路取得「鎮南關大捷」已經阻擋了淮軍不斷逃跑帶來的軍心動亂;隨著海陸左宗棠的到來,在左宗棠、張之洞的配合下,也越來越有起色。左宗棠臨終前非常痛心疾首地說,中法戰爭是中國「強弱」的一大關鍵。李秉衡作為這場戰爭的指揮者之一,無愧於民族英雄這一稱號。

袁世凱在大清官場30年:他的人脈基礎與九個關鍵選擇

治國靠國泰民安不靠遊戲:談司馬光對投壺、象棋進行改革

輿論戰乃戰爭刀鋒!文件照片與傳單組成的日軍綜合輿論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