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探測器拼湊出早期宇宙線索,宇宙中的大部分金元素來自哪裡?

探測器拼湊出早期宇宙線索,宇宙中的大部分金元素來自哪裡?

作者:文/虞子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已知的化學元素按照原子序數增加的順序,從左至右、從上到下都排列在了信息陣列中,該順序與增加的原子量通常也是保持一致的。這些元素的周期數,代表了其電子處於激髮狀態時能佔據的最高能級。當周期表向下移動,一段時間內的電子數量會增加;當原子能級增加,則每個能級的能級子級數也會增加。

不管年少時的你是否選擇的理工科類,對於元素周期表這個名詞一定不會感到陌生,我們每個人的區別大概只是對它的熟悉程度和使用深度的區別。即使誕生的時間已經超過了150年之久,但其中有很多宇宙的重元素來由,我們仍然並不是太了解。這裡面就包括黃金、白金,以及攜帶型電子產品中的稀土元素。

恆星坍縮產生宇宙中的大部分金

在宇宙大爆炸後的僅一分鐘左右時間,氫、氦、鋰,這三種宇宙中最輕的元素便誕生了。在元素周期表上的鐵元素,它們大部分都是在恆星的核心之中形成。但是,對於該周期表中那些比鐵更重的元素的形成方式,則是一個隱藏很久的謎團。

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曾提出了一個關鍵的線索,可能會對該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原子核常常都需要將中子快速吸收,這個現象的過程被稱為「r-過程」。在哈勃太空望遠鏡圖像的蟹狀星雲中,一個著名的超新星遺迹被研究人員們鎖定,科學家們發現,在宇宙中的大部分金、鈾,以及其他重元素,其實都是恆星坍縮後迅速旋轉而形成。

探測器拼湊早期宇宙的線索

就像理論名稱的暗示那樣,大爆炸和太空爆炸並不是同一個意思。相反,在宇宙之中,空間是無處不在的存在。由宇宙大爆炸理論說明了,宇宙誕生於太空中那熱而密集的單點。在此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宇宙學家們目前也不確定。經過複雜的太空任務、地面望遠鏡和繁雜的科學計算,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描繪早期宇宙形成的清晰畫面。

在對宇宙微波背景的觀察上,有一個關鍵的部分,因為這裡面包括了大爆炸所遺留下的光和餘光的餘暉。當微波探測器置身於大爆炸遺迹瀰漫的宇宙之中時,可以發現它們的存在,以便於科學家們將這些早期宇宙的線索拼湊在一起。通過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WMAP)任務,測量了宇宙微波背景的輻射,研究了早期宇宙中存在的條件,而後WMAP確定了宇宙的年齡(大約137億年)。

合併中r-過程元素的主要來源

早在2017年的時候,科學家們通過LIGO和Virgo引力波觀測站探測到的漣漪(關於空間和時間結構),發現了中子星之間的碰撞事件。它們都在這場被稱為超新星的災難性爆炸事件中喪生,成了這些超級中子豐富的大型恆星屍體。研究人員通過引力波的發現認為,正是在合併中子星的物質繭中才形成了大多數r-過程元素。

在2017年的中子星碰撞事件中,科學家們還發現,在這次事件中導致了一個黑洞產生,通過這些相關研究表明,在這個黑洞周圍形成的碎片吸積盤,正是合併中r-過程元素的主要來源。這也讓我們意識到,哪怕是完全不同的天體物理系,也可以在其周圍找到相同的物理學。而後,科學家們開發了能夠計算機模擬的吸積盤,設定一個預計會形成坍塌周圍的坍塌,從坍塌到快速旋轉的大質量恆星,再到其死亡導致的超新星和黑洞。

銀河系小而致命的恆星黑洞

要說外太空最奇特迷人的物體,那黑洞一定是其中之一,擁有極端密度和強烈引力,哪怕是光線也無法從它們的抓地中逃脫出來。在中間黑洞、超大質量黑洞和恆星黑洞這三種類型中,恆星黑洞是小而致命的。它形成於恆星燃燒盡了之後,而後坍塌或掉入自身。即使是比較小的恆星,質量也能達到太陽的三倍,新的核心將是白矮星或者中子星。

如果這是一顆足夠大的恆星,當它發生坍塌的時候則會繼續壓縮,然後形成一個恆星黑洞。雖然由各個恆星坍縮所形成的黑洞相對較小,但卻非常密集。這樣的物體也達到了太陽質量的幾倍甚至更多倍數,這將導致其具有一股巨大的重力,這個力量足以將周圍的物體拉動。與此同時,黑洞還會消耗銀河系的氣體和塵埃,然後不斷增加自己的大小。

坍塌彈射的材料和排出的r-過程元素

在那些吸盤中,科學家們發現,不少的材料都圍繞著新生的黑洞進行了圓形化。與此同時,這些吸積盤還具有讓人難以置信的內部區域(熱而密),就像電子、正電子和中微子等離子一樣,通過引導質子轉換為中子這樣的方式進行相互作用,然後才產生了重元素形成的初始條件(如鉑金和金)。

科學家表示,Collapsars會比中子星合併更為罕見,當坍塌彈射的材料數量越多,則表示它們可以比中子星碰撞更多地排出r-過程元素。通過相關數據研究發現,坍縮物所產生的重元素含量至少佔比80%,也就是說,大約有20%的重元素含量是由中子星合併所產生。

對於科學家們以後的研究,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元素是如何在其他類型的吸積盤中產生的,比如強磁化恆星產生的超新星。通過這些探索還能表明化學進化和星系組裝,這對我們探索宇宙學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貓 的精彩文章:

火星表面上160公里處!科學發現新水循環系統,特定時間地點出現
中蒙邊界颳了一場風暴,螺旋結構清晰可見,2019年全球氣候亂了?

TAG: 環球科學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