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胎息經》注釋節選: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胎息經》注釋節選: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胎息經》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氣功專著,其內容是介紹鍊氣法中的柔氣功,論述「專氣致柔」的方法,是珍貴氣功遺產的重要著作之一。張義尚先生研究《胎息經》多年,原稿篇幅較長,酌選其中部分內容發表,以饗讀者。

尚曰:古代研究養生者,都重視鍊氣,故古代養生家又稱「鍊氣士」。鍊氣之法,大要可分剛、柔兩種。某些氣功派別,以修鍊剛氣為主,然對年邁體弱者不宜;柔氣功功法細緻精深而自然平和,老幼皆宜。柔氣功起源於道家,歷來研究《胎息經》的,又大都是道家者流,因此其中不免要涉及丹道的學說和術語。讀者閱讀時應領會文中實質,而不要拘泥於字句之間。

《胎息經》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氣。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動不搖,不憂不懼,不思不想,如嬰孩之處母腹。息字是指粗氣絕滅,外氣不行,氣既不行,自然百脈衝和,一片光明。氣猶水也,神猶月也,月動由於水漾,神搖由於氣牽。水澄則月明,氣定則神慧,神氣相抱,達於大定,而內丹自成,故曰「胎息」。

1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神猶人也,氣猶馬也,馬載人馳,猶之氣牽神動。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婦之懷胎者,舍降伏其氣,使氣能歸根蟄藏,莫由致也。

《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

朱子《調息銘》曰:「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吸,如百蟲蟄。春魚得氣而動,其動極微,寒蟲含氣而蟄,其蟄無朕。調息者,須似綿綿密密,幽幽微微,呼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出,吸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入」。

《攝生三要》曰:「初學調息,須想其氣,出從臍出,入從臍滅,調得極細。然後不用口鼻,但以臍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閉氣一口,以臍呼吸,數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氣出之,當令極細,以鴻毛著於口鼻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度。漸習轉增數之,久可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

2

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

舉凡生物,莫不有氣,而命即寓於氣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覺、運動者,莫非氣之運用也。無氣則不能動,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靈,靈者神也,而性即藏於神之內,無神以主,則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氣與神也。惟是此氣與神,稟之於天,而又受天之陶鑄,《陰符經》所謂天地萬物之盜,及古哲雲,天與之,天復取之,失其氣,氣盡而死也,皆指此。

3

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

此乃本經最要之訣。蓋虛無者,即是致虛守靜,更立玄牝之法。虛者虛其心,無者無其身,虛其心則神自清,無其身則氣自靜,能清能靜,神氣自養矣。然此非一賦可幾者,必朝斯夕斯,動靜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須臾相離,一刻怠忽也。

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素問·上古天真論》日:「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4

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

此言神之與氣,是一非二。無氣則神無依,無神則氣無主。神既為主,故神動即有氣動,神不動,則氣亦不動,如影之隨形。經雖明言神氣並舉,陰陽兩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陰陽合一,而固守虛無,即是致虛極,守靜篤,又為合一之手段也。

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神氣合一而定,即是此節之旨。蓋神行氣行,氣行精敗,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氣定,形隨以泰,自然長生。

張三丰《道言淺說》曰:「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臟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于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九,旋復降下繹宮而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豈特無來無去,直須絕對待,離二邊, 空三際,如如長住,住無所住方是。心不動則氣不動,故繼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氣無出入,息滅盡定,心氣不二矣。

5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息經》自始至終不離神、氣二字,有神有氣則相守,忘神志氣則入虛,功夫由淺入深,而效驗則步步不同。學者如能格守勿失,勤而行之,則柔氣功之道盡在是矣。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古訓:施恩不求報,是最高級的善良!
道教齋醮科儀音樂欣賞,《啟壇韻》!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