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沒有大名士?《魚羊野史》是在一本正經亂說歷史嗎?

明朝沒有大名士?《魚羊野史》是在一本正經亂說歷史嗎?

明朝沒有大名士?《魚羊野史》是在一本正經亂說歷史嗎?

作者:霍小山

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一篇《為什麼說高曉松是中國最大的歷史民科?》的文章,作者在開頭就擺開鬥私批修的架勢。

「高曉松先生的最愛——在垃圾地攤上淺嘗輒止的撿一些看一下嘩眾取寵,聳人聽聞的歷史民科(民科是民間「科學家」的簡稱)觀點,然後像孔乙己一樣拿出來賣弄。高曉松在《曉說》和《曉松奇談》的中錯誤,簡直是——毀人不倦,罄竹難書,太多了。」

說實話,我覺得作者批判的有些過火了,連「罄竹難書」這種詞都用上了。在我的印象里,好像只有八國聯軍和慈禧太后才配得上這樣的形容詞。如此形容高曉松老師,真的好么?

我從高中時代就崇敬高曉松老師,他的那張《青春無悔》的專輯可以說是我青春記憶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作者雖然在文中舉了《曉說》和《曉松奇談》中的6個錯誤,但我覺得,不過才6個錯誤嘛,數量也不是太多,就這麼一棍子把高曉松打死,是不是太過分了?

不料,幾日後我去新華書店,看到高曉松的《魚羊野史》,就好奇的翻了翻。

這一翻不要緊,我發現書中的歷史錯誤多的能讓人心肌梗塞,而且很多都是常識性的錯誤,連小學生都能一眼看出來。這多如牛毛的歷史錯誤,罄竹難書有些過分,但是誤人子弟不可否認。

明朝沒有大名士?《魚羊野史》是在一本正經亂說歷史嗎?


一、儒家瞧不起音樂?

高曉松在《中央音樂學院成立》一文中說,

「儒家出現以後,樂就成了淫的同義詞,『正襟危坐』和『正人君子』怎麼能弄那些靡靡之音呢?所以音樂就成了最下層的東西,搞音樂的人從來不叫音樂家,而被稱為匠人。」

我記得初中課本里就說過,孔夫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這麼喜歡聽音樂的人,怎麼會去刻意貶低音樂呢?

孔門弟子編著的《樂記》,按照孔子的意思,給音樂下了一個定義,「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人之道也。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於此矣。」

這段話說明,音樂的本質就是人類好快樂的本性,這種本性發表在聲音動靜上頭,就叫做音樂。

既然音樂起源於心物交感,那麼音樂就對人的心理就有巨大的感召作用,正所謂「禮節民心,樂和民性」,禮和樂一張一弛,一緊一松,對於陶怡人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音樂關係到國家的治亂,民族的興亡,凡是做教育事業的人,都需要將音樂納入到自己的教學體系中去。這就是為什麼「孔子以詩書禮樂教」,把音樂列為儒家弟子的必修課了。

而且,高曉松說音樂成了最下層的東西,不知道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問問唐玄宗的意見?

明朝沒有大名士?《魚羊野史》是在一本正經亂說歷史嗎?


二、二戰前的法國戰爭理念十分落後?

談及二戰中納粹德國進攻法國,法軍一敗塗地的原因,高曉松認為原因之一就是法國「戰爭理念十分落後,而且都是由七八十歲的、參加過一戰的將領指揮。法國當時不但沒有先進的戰爭理論,也沒有什麼名將指揮。」

一戰後,法國坦克部隊的創建人——讓·巴蒂斯特·厄蒂安納將軍,鼓吹追求戰術機動性,宣揚在進攻和反攻兩方面運用裝甲武器的打擊力。他極力主張裝甲兵應該成為獨立兵種,同步兵區別開來,因為它的武器裝備、戰鬥方式和後勤組織同步兵完全不同。

1930年6月,法軍參謀總長馬克西姆·魏剛提出了一項軍事現代化方案,其中包括對20個平時現役步兵師中的7個師實行摩托化。

1930年9月,在魏剛的主持下,法國陸軍進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首次軍團規模的演習,當時參觀的英國武官給出積極評價,「法國的軍事思想從不適當地堅持1918年時使用的塹壕戰法轉向一種比較積極的政策……特別是朝著解決與運動戰有關的種種難題的方向發展」。

他斷言,法國人已真正覺悟到現代戰爭由於機動性而發生的變更。

1933年,夏爾·戴高樂上校發表了名為《建立職業軍》的文章,主張建立一支由10萬職業軍人組成的機械化部隊,組建6個機動裝甲師,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實施機動作戰。

該理論與德國軍事家古德里安的「閃電戰」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

1935年,法國新任參謀總長兼陸軍總監莫里斯·蓋米林,主張利用機械化武器和運輸工具的革命性打擊能力和機動性能,建立一支成本效益更佳、訓練非常優良和隨時能投入戰鬥的軍隊。

所以說,法國在戰前並不是沒有先進的軍事理論,只是這些先進的軍事理論並沒有成為法軍的軍事改革指導思想。

再者,高曉松認為法軍的將領都是有由七八十歲的、參加過一戰的將領指揮,這些將領暮氣沉沉,死板教條,所以導致法軍的失敗。

但是我們反觀進攻法國的德軍將領,有哪個沒有參加過一戰?

指揮A集團軍群的倫德施泰德上將、指揮的B集團軍群的博克上將、指揮的C集團軍群的勒布上將,都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將。沒有戰爭經驗的將領,國家領導人如何能放心的托以重任?

明朝沒有大名士?《魚羊野史》是在一本正經亂說歷史嗎?

▲馬克西姆·魏剛


三、新生活運動向誰學習?

高曉松說蔣介石發動的新生活運動,

「規定了向西洋、東洋學習各種各樣的文明的東西,是一個長期的計劃。」

這說明他對蔣介石不了解,也對新生活運動不了解。1934年2月21日,南昌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成立,蔣介石自任會長。

23日,蔣介石在南昌發表演講,對「新生活運動」的目的、內容和方法作了詳盡說明,主張以中國固有的道德「禮義廉恥」為基本準則,從改造國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為具體標準,以使「國民生活軍事化、生產化、藝術化」,「改造社會、復興國家」。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9年新生活運動五周年,蔣介石從鼓勵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角度出發,對新生活運動的核心思想「禮義廉恥」作了全新的闡釋。

他將「禮義廉恥」解釋為「犧牲自己的全部利益,全心全意奉獻給國家」。

此外,他還將「『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噹噹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修訂成「嚴嚴整整的紀律」、「慷慷慨慨的犧牲」、「實實在在的節約」、「轟轟烈烈的奮鬥」。

可見,新生活運動主要以孔孟的"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道德標準,來統一人們的思想。

新生活運動總會幹事賀衷寒曾說,「新生活運動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把『五四』的新文化運動底破壞運動,改變成一個建設運動。『五四』是把中國固有的精華完全不要,今天的新生活運動,是把中國固有的精華加以發揚」。

雖然蔣介石拿日本人「洗冷水臉」、「吃冷飯」的例子來說明日本人早已全民軍事化,所以他們的軍隊足夠強大,但是這也只是用來作為合理化新生活運動的一個例證而已。

所以,高曉松說新生活運動「規定了向西洋、東洋學習各種各樣的文明的東西」,就完全是不懂歷史的胡謅。

明朝沒有大名士?《魚羊野史》是在一本正經亂說歷史嗎?

▲宋美齡於新生活運動中縫衣照,後任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指導長


四、明朝沒有大名士?

高曉松說到明朝,開頭就蓋棺定論,

「我把明朝總結成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無名士,沒有大名士,沒有大文豪,沒有大知識分子。」

我當時看到這句,心想,高老師,咱信口開河可以,但是總不能信口決堤啊!

明朝前期,大師輩出,例如方孝孺、吳與弼、薛瑄、曹端、胡居仁等等。這些人都無心科舉功名,只專心研究學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尤其是方孝孺,不但學識品德為四海所稱頌,而且品性剛烈。他在靖難之變後因為拒絕幫新皇帝朱棣寫即位詔書,不但自己被凌遲處死,連弟子、門生也慘遭屠戮,史稱誅十族。

我不知道是高老師沒聽說過方孝孺,還是高老師對名士的標準懸格過高,以至於連方孝孺這樣的人都不夠名士的門檻?

到了明朝中葉,又出現兩位大師,一個是陳白沙,一個是王陽明。

前者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後者早已眾所周知了吧?高老師只要去書店逛逛,就能發現很多跟王陽明相關的書籍。兩千多年來,儒家學者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理想境界,沒有幾個人能夠達到,而王陽明就完美的實現了這個理想。

難道在高老師的眼中,連王陽明也不夠名士的資格?

此外,東林黨的兩位大師,顧憲成、高攀龍,無論是學問還是風骨,在歷史上也都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高曉松還說明朝「沒有值得標榜的大文人」,「明朝最出名的大文人,留下點詩詞的就是唐伯虎」。高老師,《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要不要了解一下?

明朝沒有大名士?《魚羊野史》是在一本正經亂說歷史嗎?


五、慈禧太后是不能被洗白的

高老師對某些歷史人物的評價,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比如他對慈禧太后的評價,

「有些事情賴女人實在是沒有道理,就因為人家長得漂亮,就說人家紅顏禍水,就把問題賴到楊貴妃頭上,賴到什麼妲己、褒姒頭上,賴到慈禧太后頭上,我覺得有點兒過分。當時中國有四億五千萬人民,那麼多男人在那兒幹嗎呢?這些責任不能都推到慈禧一個人頭上。」

這句話明顯是在和稀泥,需知,楊貴妃、妲己、褒姒這三個女人都並非政府的實權人物,她們充其量只不過是讓皇帝沉迷女色、不務正業而已,亡國的罪名確實不應該安在她們的頭上。

但是慈禧太后不一樣,自從咸豐皇帝死後,她就是大清帝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雖然她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稱帝。她大權在握,有恃無恐,為所欲為。

其一,她肆意破壞清朝祖宗家法,放任安德海等大太監干預政事、禍亂朝政;

其二,她窮奢極欲,舉天下之力以奉一人。她吃一頓飯,要擺出一百二十八道菜,花費白銀一百兩,而當時大量的窮苦農民卻只能吃雜糧和樹皮;

其三,她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以至於北洋海軍六年沒有再添新船;

其四,中日甲午戰爭如火如荼之時,她卻在操辦六十大壽,視國家大事如兒戲;

其五,她因為輕信列強要強迫其退位,歸政於光緒的假情報,就魯莽的向十一國同時宣戰,最終引來八國聯軍之禍,中國差點因此亡國滅種。

其實,慈禧太后的禍國殃民,遠不止我上面列的幾條。可以說,慈禧太后的所作所為,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毒難盡。

怎麼可以說慈禧太后的罪責不大呢?她是女人,不代表她就可以逃脫歷史的審判。如果逃脫,血濺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不會答應,命喪汪洋大海的北洋水師官兵不會答應。

高老師想把慈禧太后從歷史的恥辱柱上解下來,很抱歉,那幾根釘住她手的釘子,你拔不出來。


六、蔣介石不願意把軍隊交給史迪威指揮?

談到二戰時第一次緬甸戰爭失敗的原因,高曉松說,

「當時的指揮也是一團混亂,因為當時有英軍的司令亞歷山大,還有中緬印戰區的參謀長史迪威將軍。他是個美國將領,又受命指揮遠征軍;而遠征軍的中國將領們又得到蔣介石的密令,就是只能聽蔣的,不能聽英美的。雖然這時候是盟軍,但實際上蔣介石一直以私人軍隊的方式來把控軍隊,不願意交出軍隊給別人來指揮。」

高曉松的這番話,很明顯是受到西方史學界對這段歷史的片面敘述的影響,即把戰爭失敗的主要責任都歸到中國頭上。

首先,蔣介石把中國軍隊交給約瑟夫·史迪威指揮,這件事本來就是受到了美國政府和陸軍部的欺騙。史迪威在1942年之前,從來沒有實戰經歷,他所指揮過的部隊最大不超過一個美國陸軍軍團,而且還並非一線作戰部隊。

然而,美國陸軍部卻把史迪威吹噓、包裝成為一名軍功卓著的將領,其軍事指揮才能遠超中國人,所以中國人應該把軍隊交給他指揮。

蔣介石最初只是讓美國人給他派一位聯軍參謀長而已,但是美國陸軍部卻通過種種手段,騙取蔣介石等中國政府領導人對史迪威產生高度信賴,以此來索取中國的兵權,讓史迪威從一個參謀的角色變成一個帶兵打仗的角色。

而蔣介石也因為對美國人的天真幻想和過分信任,放心的把中國最精銳的十萬大軍交給史迪威去指揮,開赴緬甸戰場。後來緬甸戰場的慘敗,讓蔣介石幡然醒悟,也讓史迪威的無能、無德暴露無疑。

第二,蔣介石雖然一直以私人軍隊的方式來把控軍隊,但是出於對史迪威的信賴,還是把兩個軍的軍權交給了史迪威。

為了提高史迪威在中國遠征軍中的威信,蔣介石還親自去緬甸戰場前線,當著中國將領的面去提高史迪威的權威。而且他還把羅卓英將軍安排為史迪威的副手,協助史迪威貫徹軍令。

最後,他還把兩個軍的人事任免和處分權授予史迪威。

蔣介石如此委曲求全,把中國碩果僅存的兩個德械師「託付給一個完全不認識而且又缺乏信心的外國佬在一個重要地區運用(史迪威自己在日記中說的話)」,結果高曉松還認為蔣介石「不願意交出軍隊給別人來指揮」,這真是荒謬至極,雖然蔣介石把中國軍隊交給史迪威來指揮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明朝沒有大名士?《魚羊野史》是在一本正經亂說歷史嗎?

▲蔣介石與史迪威,兩人同時嘴上笑嘻嘻,心中MMP

高曉松《魚羊野史》中的歷史錯誤之多,讓我想起一句歌詞,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限於篇幅,我就不再一一列出分析。

歷史寫作,嬉笑怒罵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嬉笑怒罵只是一種表達形式。

如果所要表達的內容漏洞百出,千瘡百孔,那麼就算你的語言風格再風趣,觀察視角再新穎,所得結論再石破天驚,也無法挽救文章外強中乾、一碰就倒的命運。

麻煩高老師以後寫文章之前,能不能稍微認真一點,不要求你會考據,但是在遇到一些感覺拿捏不準的歷史名詞和歷史事件時,起碼應該去上網查一下,如果人在國內,你就上百度百科搜索一下,如果人在國外,你就上維基百科搜索一下。

讀者既然花了錢買你的書,還花了時間讀你的書,你就應該拿出當初創作《青春無悔》時的認真勁兒,不要讓讀者感覺青春里最後悔的事情之一就是讀了你的書。

參考文獻:

1、梁啟超《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學派》,北京出版社,2016年版;

2、秦孝儀 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版;

3、(美)齊錫生 《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年版;

4、Joseph W. Stilwell. The Stilwell Papers (Reprint Edition), Boston: Da Capo Press, 1991;

5 、(美)彼得·帕雷特 主編 《現代戰略的締造者:從馬基雅維利到核時代》,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6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西藏不平,兒子們鬧心,康熙大帝的晚年為啥這麼凄涼?
三千多年前的他們已經會開顱手術?商代人的醫療水平了解一下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