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增福,另一個褚時健式的傳奇

蘇增福,另一個褚時健式的傳奇

「我喜歡贏,贏了心裡就很過癮。」

文 / 華商韜略 趙建勛

古稀之年二次創業,除了褚時健,還有蘇增福。

【1】

2002年,61歲的「中國鍋王」蘇增福去韓國考察。他發現該國炊具行業因原材料和人力成本過高,已經喪失了競爭力。這對他震動很大,忍不住想蘇泊爾未來會否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彼時,憑藉著蘇泊爾強大的市場份額,創始人蘇增福已是「鍋王」好多年。

1996年,蘇泊爾壓力鍋銷量突破400萬隻,佔據全國近一半的份額,超過老「鍋王」瀋陽雙喜,榮登新「鍋王」。那一年,蘇增福55歲,蘇泊爾是他的第一次創業。

隨後幾年,蘇泊爾又對準電飯煲、炒鍋、不粘鍋,向炊具行業縱深發展。憑此,蘇泊爾連續多年保持炊具銷量全國第一。2000年,蘇泊爾集團成立炊具公司,並於2004年單獨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炊具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炊具業務蒸蒸日上,但從韓國回來,蘇增福就萌生了要賣掉壓力鍋業務的念頭。

事情醞釀到2006年8月,蘇泊爾突然、也是終於把上市公司逾50%的股權出讓給了全球最大炊具生產商法國SEB集團。後者給他開出了非常豐厚的籌碼。

一時間,「鍋王賣鍋」的新聞掀起軒然大波。外界不解,老知青蘇增福含辛茹苦打造了12年的知名品牌,為何要拱手讓人?還是外資?

除了對行業未來的整體擔憂,蘇增福還覺得,面對與國際龍頭間的巨大差距,不如主動退出,轉向其它領域。這樣,蘇泊爾的品牌將會在外資的支持下進一步壯大,創始人也可以得到豐厚的現金回報——「賣鍋」後,蘇增福陸續出售手中蘇泊爾上市公司股權,套現數十億。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錢。

「五到十年,我要再打造一個和蘇泊爾一樣的明星企業。」這是蘇增福留下的豪言。

【2】

賣掉上市公司股權套現後,外界屏蔽了他的這句豪言,並普遍以為:蘇增福將從此退出江湖。

可年過六旬的蘇增福,卻真的在醞釀第二次創業。

獲得大筆現金後,他曾先後涉足醫藥、旅遊、港口、物流等業務,也沒有放棄考察實業項目,忙得像個小年輕。

「要是沒人做實業,中國經濟就完蛋了,不然李嘉誠為什麼不是老做股票啊。」

2007年的一天,蘇增福跟一老友閑聊。老友忽然說:「我現在後悔得很啊,兩年前家裡裝修,裝的管道水龍頭都是銅的,現在竟然查出銅離子超標!」

這番話引起了蘇增福的注意。

之後他了解到,在國內,自來水之所以不能直接飲用,一個重要原因是銅質水龍頭普遍鉛、汞含量超標,又始終沒有找到降低鉛汞含量的辦法。這也就是說,市場亟需更環保、更耐腐蝕的潔具。

不鏽鋼是個很好的選擇。作為國際公認的健康材質,不鏽鋼不含鉛,且耐酸﹑耐鹼﹑耐腐蝕﹑不釋放有害物質,使用不鏽鋼龍頭能確保人體健康衛生。

但水龍頭是一個要求度非常高的行業,尤其是不鏽鋼龍頭,鑄造工藝複雜,研發成本高,市場基本被進口產品所壟斷,一個就要幾千元,普通百姓鮮有問津。

當年老款壓力鍋到處爆炸的時候,蘇泊爾正趕上研製安全壓力鍋的節點,現在進入衛浴市場,也是相似地恰逢其時。況且衛浴行業規模上千億,是一個大市場,卻幾乎沒有一家成規模的龍頭企業。

於是,在66歲這年,蘇增福毅然殺入衛浴行業,開始了「二次創業」。

【3】

二次創業的底氣和信心,來自於蘇增福的第一次創業。回到最初,如今響噹噹的蘇泊爾,是蘇增福在1994年53歲時才創立的。

蘇增福創業前的人生,隨著時代起伏:出生在浙江台州玉環縣一個貧農家庭,曾在海軍當兵8年,也曾上山下鄉、當過知青,退伍後任農機廠供銷員,憑藉著十足的幹勁和突出的業務能力,他一步一步往上走,1986年被推選為玉環縣壓力鍋廠廠長。

彼時正值改革開放之初,國家大力扶持鄉鎮企業,鼓勵國有企業把一些業務以承包或聯營的方式轉包給鄉鎮企業。

於是,蘇增幅找到國內最大的壓力鍋廠瀋陽雙喜,用盡關係、費盡口舌,終於成為雙喜的聯營企業之一。瀋陽雙喜早在1964年就生產出我國第一口壓力鍋,獲得過五金行業的最高質量大獎——金質獎。上個世紀80年代市場佔有率超過70%,是行業里無可爭議的王者。

通過與雙喜聯營,玉環壓力鍋廠獲得了穩定的配件生產訂單。可蘇增福不甘心只做配件,眼看著雙喜壓力鍋在市場上大賺,他想:

「既然我們能生產全部零配件,為什麼不自己生產整鍋呢?」

帶著這個想法,1989年他頂著被鎮領導免職的風險,跑去上海找銀行貸款200萬元引入了一條生產線,準備單幹。

但彼時中國經濟正「局部過熱」,為給經濟降溫,國家開始宏觀調控,對一大批企業進行清理整頓。這種整頓以打擊偷稅漏稅為始,逐漸擴大到對各類私營企業的清肅,民營企業家紛紛提出把企業「送給國家」。

蘇增福的同鄉李書福,就將沒有納入生產定點之列的北極花冰箱廠上交給當地政府,自己跑到深圳讀大學去了。

在這種環境下,玉環廠徒有生產線卻拿不到生產批文,只能作為代工廠給瀋陽雙喜貼牌生產。

更讓蘇增福苦惱的是,在計劃經濟下,因為「價格雙軌制」的存在,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購買原材料的價格並不一樣。玉環廠買一噸鋁錠要1.6萬元,而瀋陽雙喜不到3000元。雙喜做一隻壓力鍋的成本不到6元,蘇增福卻要花30元,根本沒有競爭優勢。

終於挺到1992年初,隨著市場經濟推進,鋁錠價格放開了。原料成本大幅下降,產量和利潤開始猛增。

蘇增福看到了翻身的希望。他聽從兒子蘇顯澤的建議,在產品的產地信息中標註上「玉環」,意圖創立自己的品牌。

到1994年,「玉環雙喜」的產量超過200萬口,比母廠瀋陽雙喜多出了一倍!

擔心養虎為患的雙喜斷然終止了合作,並要求玉環停止使用「雙喜」商標。蘇增福急忙帶著兒子和兩名副總趕赴瀋陽協商,希望還能迴旋,甚至提出了贈送乾股的辦法,仍被對方斷然拒絕。

彼時壓力鍋是市場熱銷產品,失去了雙喜這個金字招牌,還怎麼賺錢?軍人出身的蘇增福雖性格堅強,也忍不住抱著兒子痛哭起來。

被逼上梁山的蘇增福明白,以後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創品牌、樹品牌了。

他讓蘇顯澤為這個品牌想一個名字。浙大生物系畢業的蘇顯澤想到了英文「SUPER」,可工商局無法註冊,便修改了一個字母,變成「SUPOR」。

蘇泊爾就此誕生。

甫一問世,蘇泊爾就陷入了困境。

以前借著「雙喜」這塊牌子,來玉環廠買壓力鍋的車隊能排到數公里以外。可被瀋陽雙喜「開除」後的一個月,「蘇泊爾」壓力鍋只賣出去3萬隻。

蘇增福派出人馬到全國推銷,他本人也開著吉普車到處跑,最忙時就在外面扎個帳篷對付一晚。

就在他忙裡忙外推銷之時,國內接二連三發生老式壓力鍋爆炸傷人事件。國家雖然制定了強制性的「新標準」,卻遭到各家企業抵觸,直到1994年底還未見執行。

蘇增福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翻身的機會,決心不惜成本、不惜代價,在行業內第一個全面嚴格執行新的國家標準。

經過努力,蘇泊爾率先推出了國內第一口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壓力鍋,它在老式壓力鍋的基礎上做了十幾項改進:材質由純鋁改為合金,開蓋、合蓋採用防堵防爆裝置,硅膠圈壽命由6個月提高到5年……

新型壓力鍋誕生以後,瞬間成為了市場的「香餑餑」。

尤其是1995年6月國家七部委下文,老式壓力鍋只能生產到7月份,12月31日後商場停止銷售。這樣一來,包括瀋陽雙喜在內的許多壓力鍋廠家不得不停產,整個市場一時出現蘇泊爾獨家銷售的局面,新「鍋王」冉冉升起。

回憶起這段創業經歷,蘇增福說:「我們是做壓力鍋的,創業艱難、世道不順讓我們憋著一肚子氣。壓力越來越大,最後壓力變成了動力,一下子爆發了……」

【4】

與蘇泊爾的情況十分類似,剛踏入衛浴行業,蘇增福又是「憋著一肚子氣」。

為儘快切入市場,他收購了玉環縣本地一家不鏽鋼配件廠,事後卻發現,收購過程中對方做了很多不地道的事。更大的問題在於,不鏽鋼的熔點高,難以加工成型,用銅質水龍頭的生產工藝,沒法兒焊接不鏽鋼。

這筆收購讓蘇增福損失上千萬元。

一切又得重新來。

蘇增福吸取到的教訓是:要根據不鏽鋼材料的特性來設計公司和工廠。

他決定另起爐灶,還是靠自己。

2009年,蘇泊爾衛浴公司成立。

決定投資之初,蘇增福曾邀約蘇泊爾炊具公司高管加入自己二次創業的隊伍。不少人是和他一起開創事業的老戰友,都曾經苦過,因此一聽要放棄高薪從頭開始,都不願意過來。

有些失望之餘,蘇增福很快換了思路。

那時玉環地區已經有幾百家衛浴企業,如果能在玉環做成產業集群,勢必能大大降低原材料的生產成本,也可以互通技術,形成區域性的產品品牌。

於是,蘇增福建議當地政府把產業升級,讓更多的衛浴企業加入到自己的隊伍中,走高環保、高資金、高技術的生產路線。他還邀請衛浴企業到自己的生產線參觀學習,把不鏽鋼水龍頭的發展前景講給他們聽。

可不是誰都有蘇增福這麼雄厚的資金。最終,沒有一家企業願意冒險跟著一起干。

就連兒子蘇顯澤也不支持他,認為父親早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不該再去冒險。

「我閑不住啊,沒事情做我就很難受。還有就是,我喜歡贏,贏了心裡就很過癮。」蘇增福對家人說。

儘管孤軍奮戰,蘇增福還是繼續努力,但也許是因為手下沒有足夠的人才,他很快又犯下一個錯誤。

一次廣東考察中,蘇增福去到的一家貼牌公司謊稱,國外沒有不鏽鋼水龍頭的生產設備商,基本就是他們自己在做。蘇增福信以為真,決定自行研製自動曲面焊接機等相關設備。

一年後,當耗巨資研製的40多台焊接機開動起來時,蘇增福才發現它們無法避免焊料的四處噴射,在水龍頭的表面留下燙痕,難以通過打磨、拋光成為可供銷售的產品。花費數千萬元的生產線,就這樣作廢了。

直到他發現了航空工業使用的固熔工藝,焊接問題才得到解決。而最難控制的拋光工藝,得益於瑞士ABB公司從富士康勻了幾台機器人給蘇泊爾衛浴進行拋光工藝調試,效果不錯。

實際上,ABB的機器人、固熔工藝都早已問世好幾年,蘇增福完全不需要走設備國產化這條道路。而這第二條生產線。蘇增福又花費了近億元。

蘇增福有些自嘲地說:「我就是個老農民,初中文化。如果我讀的書多一些,就可能不用4年這麼長的時間了。」

【5】

可工藝是買來的、不是自己的,蘇增福依然不放心。他對這第二條生產線仍不滿意,索性推倒建設第三代。

隨後,通過引進ABB全自動機器人,蘇泊爾衛浴幾乎實現了不鏽鋼水龍頭從焊接、拋光、安裝、測試、包裝全過程的全自動化生產,達到了國外成熟技術的水準。

在被科勒、美標等跨國巨頭壟斷的衛浴行業,蘇泊爾衛浴立起了民族品牌的大旗。

前後這幾年時間裡,蘇增福為研究不鏽鋼水龍頭砸了近10億元,光是用於試驗的作廢水龍頭就生產了超過一百萬個,價值兩億多。最後,他成功了。

2011年,蘇增福在瀋陽大手筆地投資4億元做基建,建成25萬平方米的廠房,引進十餘條生產線和上百台拋光機器人,生產規模能超過年產值200億,是全球最大的不鏽鋼水龍頭製造基地。

2012年,美國聯邦政府簽署法案,要求各州的管道、以及與飲用水接觸的產品設備中的鉛含量從原有的8%減少至0.25%。2014年,中國對水龍頭流出水的含鉛量,從推薦標準改為強制標準,要求每升的鉛含量不超過0.5微克。

整個水龍頭行業迎來洗牌戰,高標準不鏽鋼水龍頭的春天來了。

蘇增福如同當年做鍋一樣,同樣是在缺乏領軍企業的時候提前布局,高標準起步,帶動行業升級換代;同樣是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關鍵時刻,通過核心技術的創新來引領行業的發展趨勢,樹立起了蘇泊爾在衛浴領域的江湖地位。

2014年11月,蘇泊爾衛浴在前幾次生產工藝革新的基礎上,免去了拋光和焊接工序,表面加工成CD紋為最終效果,煥然一新的外表面處理讓業界為之震撼,並榮獲2014年中國國際廚房衛浴博覽會「中國廚衛產品創新大獎」。

2015-2017年蘇泊爾衛浴連續三年蟬聯衛浴榜十大品牌榜單,2018年又榮獲「中國十大陶瓷潔具品牌」、「中國十大五金龍頭品牌」2項大獎。

這一年,蘇泊爾也以443億元市值以及178億的營收穩居中國炊具第一,遠遠超出排名第二的九陽(市值121,年營收72億)。

直到現在,仍然有人追問蘇增福,2006年為什麼要把中國最好的炊具公司賣給法國人。蘇增福不願舊事重提,只是強調,讓企業價值最大化、延長它的生命比控股權更重要。

「如果有一天,我的衛浴產業做大了,而那時候有更好的機遇,我同樣會考慮出售。」他說。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康得新那神秘消失的120億去哪裡了?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