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麻煩事兒不斷的三隻松鼠,這次上市能成功嗎?

麻煩事兒不斷的三隻松鼠,這次上市能成功嗎?

文 / 華商韜略 賈澎

1

已累計賣出了160億元的零食的三隻松鼠,在今天(5月16日)將要上會接受審核。這已是其第三次謀求IPO了。

在2018年天貓雙11的食品類top10榜單上,三隻松鼠以6.82億元銷售額排在第一位,第二名是茅台,再往後是競爭者良品鋪子和百草味。

據招股書披露,三隻松鼠從2014年至2017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24億元、20.43億元、44.23億元,68.5億元。堪稱爆髮式的成長。

當人們不再滿足於嗑瓜子,並習慣了網購時,定位於「電商 堅果」的三隻松鼠迅速崛起。2012年成立當年的雙十一,三隻松鼠銷售額就在淘寶天貓堅果行業一躍成為堅果行業第一,日銷售額近800萬。

能在短期就迅速被消費者接受,在於其「互聯網」式的玩法。不僅品牌標識採用了三隻「萌萌噠」松鼠,甚至在與客服溝通時,也採用了松鼠的可愛口吻。這迅速俘獲了大量年輕人,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心。

三隻松鼠投資人、今日資本總裁徐新就認為,「三隻松鼠」名字就自帶流量,因為名字起得好,一年就為企業至少節省了好幾億元的廣告費。

在互聯網思維及資本的加持下,三隻松鼠把「乾果、炒貨」這個老行業,玩出了新高度。

但這家零食業龍頭,上市之路卻走得挺坎坷。

2017年3月,成立五年的三隻松鼠提交招股書,但半年後,卻因「簽字律師辭職導致IPO中止」;當年10月,三隻松鼠再次申請IPO,並定於年底上會。但就在預定上會的前一天,證監會卻宣布「鑒於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上會被取消。三隻松鼠也成了新一屆發審委成立後,首家IPO申請被拒絕的企業。

當時,三隻松鼠已多輪融資,並身負上市對賭協議。2015年12月17日,公司進行股改時,就對資方承諾,如在兩年內沒上市,投資人將得恢復一定的特殊權利。

在發展一帆風順時,竟折戟IPO,不能不說是個重大的打擊。對於箇中原因雖然眾說紛紜,但輿論多指向其最大的短板——頻頻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

2

據統計,中國休閑食品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3205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484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7%。

根據預測,年產值將在2022年達到6415億元。面對消費升級帶來的巨大想像力,2010年以來,堅果炒貨市場競爭日漸升溫。目前已形成三隻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三強格局。

而事實上,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三隻松鼠繞不開的痛。

在去年315上線的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台黑貓投訴,至今運營時間並不長。但截至今年5月16日,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三隻松鼠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訴量共有73起,遠遠高於其競爭對手。

據媒體報道不完全統計,三隻松鼠的產品曝出的問題包括:

2016年2月,一款瓜子被檢出甜蜜素含量超標;2016年5月,因在食品中添加藥品、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被罰款。2017年1月,開心果被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檢驗黴菌超標;2017年8月,開心果再被國家食葯監局抽檢出開心果黴菌超標。當年10月,安徽省食葯監局又通報稱,三隻松鼠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未按規定對採購的食品原料進行檢驗,被處以5萬元行政處罰。

而三隻松鼠被投訴最多的,是吃出異物。

除了吃出石頭硌牙這種「普通」問題外,還有一些比較「奇葩」。比如鍋巴里吃出塑料、水果罐頭裡吃出蟲子、被腰果里的異物割破嘴巴、梅乾菜燒餅里吃出一次性手套碎片、香辣小黃魚吃出膠皮、蘭花豆吃出煙頭,腰果吃出蟑螂等等,不一而足。

在招股書中顯示,僅從2016年年中至2017年8月,三隻松鼠被14名消費者起訴。

3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曾提到,「三隻松鼠走的是代工模式,他們的代工廠多是小企業,質量檢控等方面的配置比較低。此外,三隻松鼠給到這些代工廠的費用相對較低,以至於他們在食品安全上的投入較少,這也直接造成了三隻松鼠的產品頻頻出現質量問題。」

對於進口堅果,三隻松鼠會自主採購,然後讓加工廠代為加工;對於普通堅果及其他零食,則從材料到加工均由其他企業完成。生產環節,三隻松鼠只能進行質檢、產品篩選及分裝。但據業內人士介紹,這種品控也只能做到抽檢,並不會到供應商監督生產。

業內人士指出,想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就需要完善品控、嚴格篩選代工廠。而另一方面,品牌商也要相應提高代工費,利潤空間大了,代工廠才不會一味靠降低食品安全管控來縮減成本。

但三隻松鼠並沒有太多提高成本的空間。

堅果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很難做出高毛利。根據三隻松鼠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14年至2017年6月,公司毛利率分別為24.15%、26.90%、30.20%以及30.90%,毛利率甚至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三隻松鼠自己也承認,"公司處於快速發展期,通過價格策略擴大市場份額。」

同時,靠營銷快速擴張的模式,讓三隻松鼠銷售成本居高不下。於是,只能在生產環節想辦法壓縮成本。

實際上,三隻松鼠採用的是一套「輕資產」打法。一方面,通過砸錢建立品牌和贏得用戶,另一方面,較少參與到生產環節,只是靠貼牌銷售,來賺取品牌溢價。

但通過低價代工來控制成本的必然結果就是,對生產環節控制度低,難以保證食品安全。

事實上,三隻松鼠供應商中的確有些「不靠譜」的。

杭派公司曾是三隻松鼠2014年的第一大供應商、2015年的第三大供應商。但據《經濟觀察報》報道,該公司曾因查不到生產許可證等問題,於2016年9月被消費者告上了法庭,並敗訴賠償消費者。

而多年被列為三隻松鼠主要供應商的杭州鴻遠食品有限公司,也曾在去年12月因生產、銷售不合格的松子,被杭州市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5萬元的行政處罰。

面對同樣的行業問題,同樣正在謀求上市的良品鋪子,卻正在走另一條路:通過採用合作定製生產的方式,以更高程度參與全產業鏈、強質檢倒逼上中游的方式保證品質。向市場輸出價格高、品質高的產品。

良品鋪子創始人、董事長楊紅春曾以零食單品蓮藕的生產過程舉例:

首先,良品鋪子找到湖北優質的藕田構建「訂單農業」,年採購規模近4000畝的藕田。對種什麼品種、施什麼肥、環境要求、收購品質等等都會在訂單中確定下來。同時,對簽約的OEM食品工廠,良品鋪子也會輸出食用藕的原創配方,以及加工方案、原料要求、品質標準等等。

與此類似,良品鋪子為1000多款產品一一制定了標準。通過這種方式,良品鋪子正在試圖成為「休閑零食業的高標準代表作」。

如果說良品鋪子在挖掘產業鏈潛力,那麼三隻松鼠可能還停留在流量思維中。

對於三隻松鼠而言,如果不能從模式上有所變化,即使上市成功,食品安全也是一枚隨時引爆的定時炸彈。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讓三星告訴你,捨不得千億投入,就只能任人宰割
巨頭聯手打造「置家+置業」直通車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