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真正的抗日神劇(不是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那種)一般我們都認為是《亮劍》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這兩部劇誰更好,說法不一,各有各的粉絲。

但有一個事實,大家要注意。團長的豆瓣評分是逐年上升的(幾年前還只有8.3分),現在評分已超過亮劍,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有更多理性時間來看待這部電視劇。

亮劍的豆瓣評分這麼多年來卻幾乎沒變過,人們的評論也越來越多趨於對亮劍小說的評論,而非對電視劇本身。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如果回到電視劇本身,《亮劍》和《我的團長我的團》到底誰更好一些呢?

首先拋出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團長好於亮劍!《亮劍》貴為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將從4個方面來說明。


1、演技

一部電視劇無論如何如何的神,它畢竟還是一部電視劇,要回歸本質。電視劇的一些基本要素我們就必須要考慮。

我可以說《亮劍》的整體演技是很差的!如果拿掉李雲龍等幾個主要演員之後,你會發現《亮劍》的其他演員全是一些連話都說不明白的龍套演員(這裡沒有看不起龍套演員)。包括那位疑似彭老總的演員,前幾集戲份還是挺多,按說有很多表演空間。可是實際上他表現出來的卻是一個十分單薄的形象,脾氣很暴躁,甚至給人一種有勇無謀猛張飛的感覺。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再說楚雲飛手下那幾個毫無記憶點的下屬,普通話說不標準這倒沒什麼,關鍵是你說話跟念台詞一樣,面無表情,表演僵硬,看得人極其尷尬。現在一些沒有演技的小鮮肉,雖然表演常常用力過猛,但也比那種性冷淡似的僵硬表演要好很多。

各位看過《亮劍》的朋友請仔細想一想,客觀評價一下,《亮劍》中除了幾個主要演員之外,是不是其餘演員全都演技不在線?

而《我的團長我的團》連一些沒什麼戲份的龍套演員,表演都可圈可點,大家都有一種飆演技的勁兒。比如劇中那個一直被迷龍欺負的李烏拉,戲份並不多,但他的懦弱形象卻讓人記憶深刻。

所以,從整體的演技水平上來講,我認為團長是遠勝過於亮劍的。


2、經典台詞

一部經典的電視劇必須要有經典台詞。亮劍其實沒有經典台詞。「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這句話流傳很廣,但它不是經典台詞,這句話沒有什麼深刻含義,不過是網友們鬼畜取樂而已,狂歡之餘留不下任何的思考。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而團長的經典台詞就太多太多了,且每一句話細細咀嚼還令人回味無窮。隨著時間的沉澱,以及你年齡的增大,會有更深刻的解讀。

中華要滅亡,湖南人先死絕!

——每次看蓬頭垢面的不辣慷慨激昂說這句話時,我越發感到我們這個民族的堅韌,作為一個四川人,換成「中華要滅亡,四川人先死絕!」也同樣適用。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我去過的那些地方,和我們沒了的地方。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去過不少地方: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乾絲燒麥、還有銷金的秦淮風月……」

——龍文章受審時洋洋洒洒的一大段話,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激情澎湃的口號。看到這一段時,我想,包括我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感受到那種直指人心的震撼力量。

中國人死於聽天由命和漫不經心,決定結局的不是勇氣和邏輯,而是怯懦、茫然和猶豫不決。

——這好像是孟煩了說的。一句話道破了中國人的劣根性。當我們都在歌功頌德一片稱讚時,這樣的剖析民族性還有多少呢?

上敬戰死的英靈!下敬塗炭的生靈!中間敬人世間的良心!

——炮灰團回禪達時,民眾向龍文章敬酒,他說出了這番話。現在我還時常想起這句話,唯一感受卻是戰爭的殘酷,在殘酷的戰爭中保持對民族的良心。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幹什麼?你們在圍攻一個軍人,不光是一軍人,還是一愛國軍人;不光是一愛國軍人,還是一打仗的愛國軍人;不光是一打仗的愛國軍人,還是一跟日本鬼子打仗的愛國軍人;不光是一跟日本鬼子打仗的愛國軍人,還是一跟日本鬼子打仗以致重傷的愛國軍人!

——這是孟煩了偷老百姓的粉條,被抓包後慷慨陳詞說的一番話。但他其實又是心虛的,因為他很清楚這一番大道理並不能抵消偷粉條的事實,為國打仗也不能成為偷粉條的理由。

我們民族的創造力、勇敢、智慧,哪兒去了。我居然要看書才知道,我們曾經那麼輝煌、無畏、開闊,包容世界,不拘一格。禪達人,沒有橋,也修了和順鎮,我們祖先沒有榜樣,可走了整整五千年,可是我居然要讀書才知道,不是從你身上看到的,也不是從我身上看到的。這就是問題,有問題怎麼辦?要改!

——這是小書蟲子說的一段話,也是最值得思考的一句話,放到現在同樣振聾發聵。我們的祖先曾經的那些輝煌、無畏、開闊、包容世界、不拘一格為什麼看不到了,為什麼我們沒有繼承這些傳統,我們是不是迷失了自己?

太多太多,不一一贅述。總之,在經典台詞方面亮劍之於團長,完全不再一個層次。


3、真實性

嚴格來講,《亮劍》是半部抗日劇,後面有一半是解放戰爭和建國後的事,《我的團長我的團》則是非典型抗日劇。

很多人一定注意到,「團長」跟別的抗戰劇有一點不太一樣,那就是鬼子軍官都沒有正面的近鏡頭。挖洞專家竹內連山是劇中最大的敵人頭子,卻始終沒出現過他的身影、他的樣子,總是保持著某種神秘感。後面終於有竹內連山的近鏡頭了,卻也只是一張照片(編劇蘭曉龍的照片)。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這反映了當時國人的一種普遍感受,日本人是抽象化的,他們的臉是抽象化的。很多人跟鬼子幹了好幾場,也不會記住一張臉,因為所有鬼子的臉上都寫著兩個字——敵人。

當然,「團長」最大的不一樣是真實感,包括《亮劍》在內的很多抗戰劇,都給人一種過於玄乎的感覺。看亮劍,你心裡有個想法:反正最後李雲龍都會贏。看團長,你心裡有個想法: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都在死去。

抗戰歲月我們沒有經歷過,但我們可以想像,死亡其實就是每天在發生的最大感受,悲傷與悲憤瀰漫著整個華夏大地。亮劍刻意模糊了這種悲傷(或許是強調所謂樂觀主義精神吧),還記得那個「想辦法干他一炮」的柱子嗎,本來以為他會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演員,沒想到一瞬間就死去了。亮劍中有太多這樣一瞬間就死去的角色,都沒有表現出對亡者的祭奠。總體而言,亮劍讓我覺得,他對生命是比較漠視的。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後來很多抗日神劇的出格表演,我認為某種程度上是《亮劍》帶起來的。我方都是天降神兵,鬼子全是豆腐般的脆弱;我方是如何聰明英勇,鬼子是如何愚蠢可笑。在《亮劍》之後,這種趨勢越發明顯。


4、人性的剖析

《亮劍》中的人物塑造,除了李雲龍,大多都是很單薄的。即便是李雲龍,也只是通過較多的鏡頭展示了他的性格而已,他是一個離我們很遙遠的英雄般形象。

而團長在人物塑造方面卻是做到了一種極致,包括一些台詞不多的小人物都塑造的有血有肉。在炮灰們的身上,我們似乎能找太多自己的影子。

孟煩了是讀書人,有讀書人的臭脾氣和驕傲,他活在「懷疑」和「不相信」里,就像有句話所說「年輕的時候什麼都不相信」。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在孟煩了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人高馬大脾氣暴躁的迷龍,最期盼的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兒,他是炮灰團中唯一在戰爭中結婚成家的。每一個粗糙的外表或許都有一顆細膩的靈魂,他只想要一份簡單的幸福。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長官阿譯看起來是個令人討厭的人,沒有上過戰場,沒有開過槍,嘴上卻總是掛著壯懷激烈。可是,我們很多人就是阿譯,不是嗎?

郝獸醫活著的時候,是年輕人們嘲笑的對象,郝獸醫死了,他們才發現失去了老人處世的歷練和經驗,失去了一張永遠保持安靜的臉龐。再也沒有一個人像父親一樣,安祥地去直面娃娃們的狂躁和頹喪。郝獸醫就是殘酷戰場上最稀缺的仁厚和慈悲。

《亮劍》神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團長龍文章則是個無法定義的妖孽,他讓一幫炮灰「有了不該有的希望」,他讓一幫炮灰「明知道死還在想勝利」。或許,龍文章正才是中國人那隱藏很深的骨氣,絕不是一句喊口號似的「敢於亮劍」可以超越的。

—END—

如果覺得還不錯

歡迎關注 X調查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調查處 的精彩文章:

穿越時空的一組老照片:倫敦1877
為什麼歐洲宮廷喜歡養侏儒人?

TAG:X調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