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加速融合阿里生態,阿里健康營收同比增長108.6%

加速融合阿里生態,阿里健康營收同比增長108.6%

作為阿里巴巴「Double H」戰略在大健康領域的旗艦平台,阿里健康正加速與阿里生態的融合步伐。

5月16日晚間,阿里健康(00241.HK)發布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的2019財年報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8.6%至人民幣50.96億元;毛利同比增長103.9%至13.31億元;虧損額從上年同期的1.09億元降至9176.4萬元,虧損幅度收窄15.8%。

「收入和毛利的強勁增長主要由於本年度醫藥自營業務、醫藥電商平台業務以及消費醫療業務快速成長所致。」阿里健康方面指出,這一表現不僅有助於提振市場對於互聯網 醫療健康的信心,亦將助力阿里健康加大其在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等創新性業務上的投入和布局。

與阿里生態發生「化學反應」

作為營業收入的主要貢獻者,阿里健康的醫藥自營業務、醫藥電商平台業務以及消費醫療業務繼續保持快速成長。

在醫藥電商平台方面,公司從阿里巴巴集團進一步收購了包括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計生、隱形眼鏡、醫療及健康服務類目電商平台業務,並且為天貓平台滋補保健類目、天貓國際及天貓超市的部分健康類目提供外包及增值服務。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阿里健康所運營的天貓醫藥館所產生的商品交易總額(GMV)約人民幣595億元,年度活躍消費者已超過1.3億。得益於天貓醫藥館的支撐,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醫藥電商平台實現營業收入6.70億元,同比增長296.8%。

阿里健康醫藥自營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2.27億元,同比增長91.3%,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達到83%。線上自營店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2700萬。在發展線上業務的同時,公司也在積極布局線下醫藥零售市場,探索以線上對線下(O2O)業務為載體的醫藥新零售業務的發展路徑,做好承接處方葯外流的準備。

在消費醫療市場,阿里健康業務涵蓋醫美、體檢、疫苗、口腔等領域。阿里健康以手機淘寶為運營主陣地為基礎,拓展了支付寶、釘釘、口碑等流量入口,將優質的消費醫療服務融入更多生活場景。公司消費醫療業務取得快速發展,全年GMV同比增長超過140%,實現年度營業收入1.28億元,同比增長275.5%。

過去一年,阿里健康與阿里生態內的業務單元進一步融合。

2018年11月,阿里健康與支付寶達成協議,公司獨家在支付寶用戶端上設立獨立的醫療健康服務頻道,並負責全權管理該頻道內醫療健康業務以及行業合作夥伴。截止2019年3月31日,支付寶已經簽約的醫療機構數超過9000家,其中二級和三級醫院數量超過3000家。自公司全權管理支付寶醫療健康服務頻道和醫療健康行業合作夥伴以來,所運營的產品所覆蓋的醫院場景下的用戶數量增長迅速。2019年3月在醫院場景下使用本集團所運營的醫療健康服務的月度活躍用戶數超過1200萬。

追溯平台要成為「中國最大醫藥雲」

與電商、消費醫療相比,阿里健康的追溯業務雖然營收佔比不大,但同樣引人關注。

早在阿里收購中信21世紀(阿里健康前身)之時,外界將這一動作解讀為「馬雲的醫療夢」。中信21世紀旗下的95095平台第一個拿到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的試點牌照,而其培育近十年的「藥品監管碼」更被認為是10億收購中最重要的資產。

有了開放的追溯平台後,消費者在天貓、淘寶等平台購買食品藥品時就可以方便地查詢商品真偽。在「問題疫苗」等社會事件爆發時,也可以第一時間追溯到源頭。

2016年年初,湖南養天和大藥房一紙訴狀將食葯總局告上法庭,認為食葯總局強制推行藥品電子監管碼屬於行政違法,要求立即停止這一違法行為。

儘管這一事件表面上被理解為「民告官」,但實際上,這些醫藥企業的矛頭,指向的卻是阿里健康。

2016年2月20日,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公告,決定暫時叫停藥品電子監管,並對《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有關藥品電子監管內容修訂公開徵求意見。

在向國家食葯監總局移交藥品電子監管網系統的阿里健康,2016年6月,上線了以藥品電子監管碼為基礎建設的第三方追溯平台——「碼上放心」。新平台數據承載量將比原平台增大4倍,系統處理速度提升20倍,追溯標準全行業通用,兼容藥品電子監管碼。

隨著業務的推進,阿里健康明確將 「碼上放心」追溯平台要打造成為「中國最大醫藥雲」的目標。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阿里健康追溯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872萬元,相較於上年同期的2435.3萬元增長59%。截至目前,入駐「碼上放心」並續約的藥品企業佔中國藥品在產企業的85%以上,其中疫苗等國家重點關注品種覆蓋率超過95%。

此外,阿里健康還加強了對於人工智慧(AI)的應用。2018年9月,阿里健康與阿里雲宣布共建阿里醫療人工智慧系統—醫療大腦2.0,其在生理信號(腦電波引擎及胎心監測)、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有重大進展。其中,2019年3月,本集團研發出基於深度學習模型的腦電波癲癇診斷產品,可顯著提升醫生的腦電圖讀圖效率,並得到了國內該領域權威專家的認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方案發布:嚴格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
央行:積極引導定向降准釋放資金投向貧困地區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