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兵家必爭之地的伊朗,二戰中沒有保住主權,但後來混的很不錯

兵家必爭之地的伊朗,二戰中沒有保住主權,但後來混的很不錯

伊朗在二戰中並未保住國家主權。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然而在二戰時期,伊朗進入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沒有多少年(巴列維王朝1925年建立),而此時的伊朗巴列維王朝開國國王禮薩汗非常親納粹德國。當然是因為伊朗國王禮薩汗受到了希特勒種族主義那一套影響,在希特勒的種族主義理論體系內,德國人和伊朗人都是高貴、純種的雅利安人,擁有共同的祖先。

然而伊朗國王禮薩汗親納粹德國的政治立場,引發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擔憂,雖然二戰中伊朗是宣布中立的,但蘇聯和英國這兩個國家都曾經侵略過伊朗,害怕伊朗倒戈相向。1941年7月12日,蘇聯和英國共同商討佔領伊朗的協議,同年8月5日,蘇聯紅軍進入伊朗北部,而英國和澳大利亞、印度等聯軍從阿拉伯河登陸,佔領伊朗南部,伊朗在英國和蘇聯大兵壓境下。

伊朗國王禮薩汗被迫在1941年9月15日宣布退位,將國王傳給長子禮薩·巴列維,隨後英蘇兩國完全控制了伊朗。1942年1月29日,伊朗巴列維王朝被迫與英蘇兩國簽訂三國同盟條約,伊朗同意讓反法西斯同盟國在伊朗駐軍,並為盟軍提供運輸線和勞工。而英國和蘇聯則宣布為了尊重伊朗主權和領土完整,承諾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6個月內從伊朗境內全部撤軍。

1943年1月,美國軍隊在伊朗登陸,隨後美國政府宣布也遵守三國同盟條約,尊重伊朗的領土完整,1943年12月,美英蘇三國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會議,再次重申對伊朗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的尊重。1945年6月,美英軍隊開始從伊朗南部撤軍,但蘇聯則出了幺蛾子,蘇聯紅軍拒不撤軍,同年9月26日,蘇軍扶持亞塞拜然民主黨在伊朗起義,並一度建立亞塞拜然民族政府。

而此時的伊朗不得不向美國和英國軍隊求援,美英軍隊立即停止從伊朗撤軍開始,大規模的增兵,在伊朗境內,美英軍隊與蘇軍處於對峙臨戰狀態。不過最終蘇聯還是妥協了,1946年3月25日,蘇軍被迫宣布在兩個月內從伊朗撤軍,5月25日,蘇軍正式從伊朗撤出。同年12月,伊朗軍隊攻入大不里士的亞塞拜然民族自治政府,這個蘇軍扶持的亞塞拜然政權倒台,最終伊朗實現了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

不過最後伊朗的結局還是不錯的,二戰中並未受到戰爭的波及,只是受到英國和蘇聯軍隊的入侵,最後也退出去了。在二戰後,伊朗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主要盟國,受到美國的支持,獲得了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也在工業上更是獲得美國的大規模的援助,甚至伊朗早期的核工業,就是在美國的援助下完成的,直到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混的都很不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正世界觀察 的精彩文章:

「麵包籃子」烏克蘭,為何會發生大饑荒?背後是蘇聯工業化的血淚史
美國不斷對伊朗實施逼迫手段,為何聯合國對此保持沉默?

TAG:大正世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