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譜》和《續書譜》有矛盾么?

《書譜》和《續書譜》有矛盾么?

《續書譜》是一本書論(書法討論),為仿效孫過庭《書譜》而撰寫,但並非《書譜》之續。所論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面,實自抒其心得之語。是南宋書論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學術著作。它的楷書分支做了如下論述:

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洒縱橫,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大夫字書,類有科舉習氣。顏魯公作《干祿字書》,是其證也。矧歐、虞、顏、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

我們可以看得出,唐朝時期的法度統領了書法的範疇,不過也有例外的,比如張旭,把草書刪減省略,然後把整幅作品寫的更加恣意洒脫,所以無愧於草書史上三個半人物中的一個(另外兩個是張芝,王羲之,半個則是懷素,我這是引用),反觀懷素,雖然草書也是高絕,但是絲毫不出法度,應規入矩,可以看得出做為出家人對於禮數的自律。

我們現在知道即便是同一朝代的書法家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別,雖然兩個人有隔代相傳的關係(張旭——鄔彤/顏真卿——懷素),所以《書譜》和《續書譜》在本質上是不是真的就矛盾呢?昨天我看到一個人寫的文章,強調孫過庭的說法,楷書務必要平正,而否認姜夔的論點,即便是姜夔拿出那麼多字來佐證。這個就是後人拿前人說事兒,反正也是自己的觀點,你也不能從墳墓里爬出來和我斗,愛咋咋地。

我們今天學習寫字,由於書法文化的沒落,很多人從唐楷入手而不敢涉獵魏晉書法(如王羲之的《樂毅論》或王獻之的《洛神賦》),因為它有法度,規則鮮明,相信學習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開始寫橫,寫橫的規則是順鋒/逆鋒起筆,輕抬運筆,至末端右上轉筆,右下回鋒收筆。可見橫是要稍微右上傾的,這個角度基本在5度到10度左右,這種寫法是非常標準的,只不過魏晉的楷書橫畫的傾斜角度會隨著字形結構而變化,有跳躍性,所以字才有韻味。所以我們可以說唐楷相對於魏晉楷書的確是稍微弱化了這個跳躍性,從本質上講是方便了人們學習書法,以至於「販夫走卒,寫字皆有法可依」,這個做法相當於今天的簡化字和繁體字的關係。

每一個時代的人可以看得出前面的時代的優缺點,但同時也受限於自身的時代的大環境。姜夔在比較了唐朝和魏晉書法之後提出了唐楷的缺點(扼殺了楷書的靈動性),但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唐楷的優點直到今天也是為人推崇的,所以受眾廣大,遠遠超過了其他朝代的楷書。

唐楷也不完全都扼殺了楷書的靈動性,比如號稱天下第一小楷的《靈飛經》,這篇小楷完全繼承了王獻之《洛神賦》的神韻(我看過一篇對兩篇作品的分析,的確非常到位),又糅合了唐楷的一些特徵,所以成為「楷書行寫」的最佳典範,短短43行,風靡全國,學習者不計其數,實際這同樣是魏晉遺風的影響,所以我們看問題要全面的分析,不能單純地就說姜夔的論點是錯誤的。

魏晉楷書實實在在影響了中國書法史的演化,從《靈飛經》到柳公權和趙孟頫的《洛神賦》,從《跋王獻之保母帖》到《游包山集》,這條蜿蜒不絕的歷史長河即便到了今天也沒有停止,現在有一些人認識到溯本求源的重要性,直接從《薦季直表》、《宣示表》、《墓田丙舍帖》、《樂毅論》、《黃庭經》和《玉版十三行》學習,這就是深刻認識到魏晉書法的優點了。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你還能說姜夔是錯誤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書法家的行書之美,美在點畫遒美,線條圓勁
書法結字的對比關係——攲正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