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史苑學步》新書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史苑學步》新書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會議現場。胡德旺 楊子瑞/攝

5月15日上午,《史苑學步》新書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舉行。會議由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共同主辦,與會者圍繞歷史學院資深教授劉家和先生的新作《史苑學步:史學與理論探研》展開學術研討。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廖學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祖武,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啟能,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劉家和、瞿林東,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其泰,北京師範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鄭師渠,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輯李紅岩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朱孝遠,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楊巨平,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牛潤珍,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成軍,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新,商務印書館學術編輯中心主任鄭殿華,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大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蔣重躍,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楊共樂、分黨委書記郭家宏、副院長李帆,歷史學院教授侯樹棟、董立河、劉林海、王海利作為特邀嘉賓出席。北京大學出版社代表李學宜、《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媒體代表以及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師生代表共50餘人參加。會議由歷史學院分黨委書記郭家宏主持。

楊共樂首先致歡迎詞。他代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和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史苑學步》這本好書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劉家和先生在九十高齡仍然筆耕不輟、著書立說表示崇高的敬意。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這需要歷史工作者付出辛勤的勞動,拿出過硬的作品。劉家和先生的《史苑學步》解決了一系列史學研究的大問題、大難題,是一部奉獻給社會的精品力作。隨後,學生代表向劉家和先生敬獻鮮花,衷心祝願劉先生身體健康,學術之樹常青。

與會專家就《史苑學步》的出版和劉家和先生的學術思想展開探討。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桂生在書面發言中高度評價劉家和先生堅守身心家國一致之正、儒家為己之學之正,稱讚《史苑學步》是一部守正創新之作。陳祖武認為,劉家和先生是陳垣、白壽彝先生兩支學術譜系匯合而形成的大家,他的研究成果充分體現出當代中國的真學問、大學問。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廣智在書面發言中指出,劉家和先生的作品都經過長期準備、思考和打磨,展現出精益求精的學者風範。瞿林東認為,《史苑學步》充分反映出一位歷史學家通過「讀書、思考到研究」,「中國史、外國史到中外比較」,「歷史、史學到理論」的治學路徑,達到由博返約、厚積薄發的境界,值得反覆學習體悟。陳其泰認為,《史苑學步》針對如何發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中華文明如何與世界交流這兩大現實問題作出了重要推進。鄭師渠認為,《史苑學步》是一部極具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對於中國如何建立自身的學術話語權極具啟發意義。朱孝遠分享閱讀《史苑學步》所產生的「動心、初心、慧心、和平心」的體會,感受到全書充滿對人類終極問題的思考。李紅岩認為,劉家和先生展現出的中與西、才學識德、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的貫通境界,對新時代學術發展道路具有重要啟迪。蔣重躍指出,劉先生充滿著對「挑戰與回應」的責任感和自覺精神,對學術問題的內部結構擁有深刻洞察,並發自內心地感慨道,做劉先生的學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幸福。

廖學盛、陳啟能、牛潤珍、陳新、楊巨平、王成軍等專家學者在發言中回顧了與劉家和先生的深厚友誼和交往點滴,認為《史苑學步》的出版滿足了學界同仁和後輩向劉先生學習的願望。他們紛紛表示,劉先生將思考、鑽研變成一種習慣,在中西匯通領域取得了全新嘗試和重大突破,堪稱當代歷史學界的模範和表率。

在熱烈的掌聲中,劉家和先生作了發言。劉先生對為《史苑學步》出版付出辛勤勞動的所有朋友表示衷心感謝,把大家的發言視作鼓勵與鞭策。劉先生坦言,自己儘管九旬高齡,但仍然樂於學習,樂於交流。他強調,以「史苑學步」作為標題並非刻意謙虛,而是源於對個人學術經歷的深刻反思。一方面,自己以及同時代的其他學者長期在外來的學術話語權下工作,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必須深入了解西方的學術源流和要旨,自覺增強與之對話的能力,這就必然經歷漫長的「學步」過程;另一方面,「學步」一詞容易讓人聯想到「邯鄲學步」的典故,也從根本上提醒自己不能丟掉中國史學的優秀傳統。最後,劉先生動情地說道,希望自己的學術研究永葆「夢想主義」,也希望青年朋友們接續奮鬥,繼承優良傳統,攻克學術難關,不斷擴大中國史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

《史苑學步:史學與理論探研》一書彙集了劉家和先生近年來在史學理論領域的研究成果,兼及對世界史、中國史以及中外歷史對比研究等領域的理論思考。該書共分四輯。第一輯「中國古代史學與經學」源自劉家和先生對中國古代史學和經學傳統的關注。劉先生認為,西方人認為歷史變動不居,而中國的經學則作為「常道」存在。經與史的結合,讓古人能從變與常中把握真理。中國古代史學雖與經學有密切關係,但其兼有常變的通史精神,超越了古代希臘史學局限於當代史的局面。第二輯「比較研究與史學」則是劉家和先生對自身研究歷程的理論總結。「比較研究始終是我心中的一件大事」,劉先生基於個人學習與工作的經歷,又受到林志純、吳於廑等先生的影響,強調世界史研究不是各個國別史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包含中國史的有機整體,要「重視諸文明之間的橫向交往以及橫向發展與社會的縱向發展之間的關係」。第三輯「史學的體與用」指出,中國史學具有求真與致用並重的傳統,但黑格爾卻否認歷史的垂訓作用。劉家和先生在深入研究西方邏輯體系的基礎上,對「以史為鑒」作了深入探討。第四輯「歷史理性與邏輯理性」重點闡明了中國古代歷史理性與西方邏輯理性的不同之處,對黑格爾通過其「世界精神」曲解中國歷史進行了反駁。

《史苑學步:史學與理論探研》一書既是劉家和先生多年治學的結晶,又可從中一窺先生治學的方法。正如書末的訪談錄中所言,劉家和先生的研究歷程始終圍繞著「挑戰與回應」展開。書中四輯文章關注問題宏闊,不束縛於學科和國別的界限,正是劉先生自我超越精神的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賀信中指出:「希望我國廣大歷史研究工作者繼承優良傳統,整合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著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相關歷史學科融合發展。」一直以來,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始終堅持在夯實根底、注重創新的基礎上融合世界史、中國史和史學理論等學科,在歷史研究中堅持中國特色,站穩中國立場,發出中國聲音。

劉家和先生出生於1928年,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資深教授、世界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美國匹茲堡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在古代希臘史、古代印度史和中國先秦秦漢史、中外古代歷史文化比較以及史學理論等領域都有精深的研究。《史苑學步:史學與理論探研》一書,不僅是劉先生個人的重要成果,亦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科和中外歷史對比研究領域的集大成之作,更代表了世界史在中國的發展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百年中國哲學與文化發展的回顧、總結和前瞻」學術研討會召開
王楓云:美國地方政府首席數據官制度及其功能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