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想輸給時代的傳統賣場,其實還有選擇

不想輸給時代的傳統賣場,其實還有選擇

「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路,誰就擁有整個世界。」

文 / 華商韜略 葉姝顯

1

2017年底,號稱19年不關一家店的傳奇商場「大潤發」,沒有被同行業打敗,卻最終被阿里巴巴收購。

創始人黃明端感嘆:「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大潤發曾在2010年以404億元銷售額超越家樂福,成為中國大陸零售百貨業冠軍。

此外,它還在2015——2016年沃爾瑪、家樂福相繼閉店的關店潮中逆勢發展,創造了未關閉1家門店的業內神話,也成為了當時傳統零售中保持營業額大部分時間正增長的極少數企業之一。

數據顯示,2016年,大潤發的上市主體高鑫零售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為7.8%,高於第二名華潤萬家的6.2%、第三名沃爾瑪的5%、為第四名家樂福的兩倍多。

只是不到一年,這個神話就化為泡影——通過一級級「打怪」坐到中國零售市場頭牌交椅的大潤發,最終以被馬雲224億港幣收購告終。

黃明端感慨的「時代」,正是互聯網浪潮。

而被互聯網重塑了的,除了用戶消費習慣,還有零售市場格局。

2016年12月的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同比銷售額增長2.2%,現代渠道(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只增長了0.5%,而電商通路同比增長則高達50%。

在時代大勢前,大潤發也曾試圖改變。

2014年,大潤發曾投資了B2C電子商務網站飛牛網,打算正面叫板國內已有的成熟電子商務平台,並計劃5——7年內做到電商前三。

但彼時,大潤發已錯過互聯網人口紅利高峰期。

在獲得三輪來自母公司共計20億人民幣投資後,飛牛網經營仍不見起色,可也苦於找不到「接盤俠」,最終只能鎩羽而歸。

市場何其殘酷,在時代新形勢下沒有來得及自我進化的企業,哪怕曾是行業老大,也只能黯然出局。

2

面對被時代淘汰的危險,零售業中的另一細分領域——家居行業的巨頭們早早防範於未然。

近年來,家居行業消費主力的心理已發生變化。吸引80、90後消費者的,不再僅是低廉的價格。他們更看重的是產品顏值、消費場景和購買體驗。

大宗家居產品天然就具有「需要線下體驗後再購買」的優勢。而這種優勢,逐漸顯示出了其「護城河」作用。

一個顯著現象就是,相比於服裝、日用、快消品等零售業巨頭近年紛紛面臨的關店風波,家居行業領頭羊們的開店勢頭卻只增不減,跑馬圈地的節奏絲毫沒有放緩——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紅星美凱龍共經營81家自營商場,230家委管商場,覆蓋全國29個省級行政區的199個城市。而2017——2018年,居然之家也迎來了開店數量的爆髮式增長期。

為了進一步鞏固整個家居行業的「場景」和「體驗」優勢,家居巨頭紛紛對賣場進行了新一輪變革——

傢具賣場不再單純定義為賣傢具的地方,而是覆蓋和整合多種業態,引入線下多方位消費模式。

紅星美凱龍就把藝術展、花藝、咖啡店等不同場景融入傳統家居賣場中;並於2013年開始持續探索「居家藝術化」主題,引領「輕藝術宅居」的年輕生活方式,試圖把日常家居變成藝術品、以此鏈接年輕受眾。

但由於線下場所受限,客戶人數始終有天花板。所以這種線下變革還沒有觸及到行業根本痛點——更多流量和用戶的增量。

於是,新一輪線上拓荒革新呼之欲出。

3

隨著國家新房交付標準、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買房觀念、房地產紅利等方面的變化,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家居企業未雨綢繆。

它們沒有另立山頭,而是審時度勢、紛紛邁出了與電商強強聯合的一步,開啟又一輪革新之路。

2018年初,阿里領投共計130億人民幣戰略投資居然之家。

這輪投資估值360億元,投資方占股36%,也吹響了互聯網進軍以家居生活類場景為代表的「家經濟」領域的號角。

而自去年來,居然之家就致力於摘掉「家居賣場」的帽子。目前,它已經引入盒馬鮮生、耀萊影院、兒童遊樂等多個項目,布局高頻次的生活零售業態。

今年5月15日,紅星美凱龍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紅星控股成功發行可交換債券,以43.594億元人民幣被阿里巴巴全額認購。

如可交換債全部換股後,阿里巴巴將獲得相當於美凱龍不少於佔總股本10%的A股。同時,阿里巴巴在香港市場收購紅星美凱龍(01528.HK)佔總股本3.7%的H股。這意味著,阿里巴巴或將一舉拿下紅星美凱龍超過總股本13.7%的股份,躍升為第二大股東。

帶著頂級互聯網流量的阿里巴巴牽手深耕線下市場多年的家居零售巨頭美凱龍,被不少業內人士稱作「世紀聯姻」。

這場「聯姻」不但將給紅星美凱龍帶來7億月活用戶;在打通會員、商品、支付、物流後,整體服務能力和效率也有望全面提高。而聯姻雙方線上線下市場的融合,將影響超過10億人。

毫無疑問,這標誌著中國家居行業迎來了新一輪洗牌和重構。

4

時代滾滾向前。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爾文阿爾文·托夫勒曾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路,誰就擁有整個世界。

面對互聯網浪潮,身處傳統行業中各企業的態度,恰恰展示了它的胸襟和眼界——

可以是抵制、猶豫,也可以是擁抱。

互聯網帶來的不只是傳統行業徹底革命的「危險」,還有走向新發展的「機會」。

畢竟與山較勁,不如登山而行。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汪俊林的陽謀
讓三星告訴你,捨不得千億投入,就只能任人宰割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