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相信很多家長都跟我一樣,在育兒之路上,總會遇到很多迷茫和焦慮的時刻。

我們都希望成為完美的家長,也希望培養出更好的孩子,我們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一面在孩子跟前掩飾自己當爸媽的「不成熟」,一面苦苦研究教育的經驗和方法。

誰也不是生來會當家長,每當我感到迷茫時,就會看下面這幾部電影,從中獲取一些方法和精神的力量,激勵自己成長為更好的父母:

01《三傻大鬧寶萊塢》

別逼孩子爭第一,學習應該是樂在其中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是一部經典的印度片,由「印度良心」阿米爾汗主演,身為家長,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都會感觸頗深。

故事的一開始,一所大學的校長就在開學典禮上拿來一個鳥窩,以「鳩佔鵲巢」的故事告誡新生:「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在他的理念下,大學就像一個高壓鍋,這裡的孩子只關心學習分數、名次和畢業資格。他們對老師的命令言聽計從,為了考第一,甚至一字一句背下課本應付考試。

苦苦研究自己發明而錯過考試的學生,因為無法畢業,在寢室自殺結束生命,就連校長自己的兒子也是因為父親的專制而選擇結束生命。

在這樣的環境中,主角蘭徹就是一個異類,他不願死記硬背,甚至公然反對校長;他總是積極樂觀,堅信學習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熱愛以及完善人生;他頭腦靈活,別人只是紙上談兵,他卻總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不被校長和老師待見的他卻屢屢考第一,遭人妒忌。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他還鼓勵好哥們法罕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攝影事業,而不是聽從父命學自己不愛的工程:

「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知道你的興趣嗎?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在教育上,中國有著和印度相似的國情,我們都焦慮孩子的學習成績,害怕孩子在殘酷的競爭中處於劣勢,我們都希望孩子以後有好的工作,擁有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樣的結果是孩子的學習壓力大,他們也許最終達到了父母的要求,卻無法擁有自由快樂的人生。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抱有太多的功利性,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擠掉別人爭第一,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同時,我們要對孩子的創造力和想法給予足夠的尊重,鼓勵孩子為自己的興趣而學,把孩子培養成能夠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

02《陽光小美女》

鼓勵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不能成功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陽光小美女》不算是一個勵志片,相反,在這部電影里,沒有一個成功者,但你能看到每一個平凡的人為追求夢想而拼盡全力的樣子。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7歲的小女孩奧莉芙是個小胖妞,她做著成為美國小姐的美夢,她的家人都有點與眾不同:哥哥夢想成為空軍飛行員,每天鍛煉身體,發下啞誓,9個月不和家人說話;爸爸是個推銷成功學的講師,四處像打雞血一般推銷課程;叔叔因為失戀自殺未遂,被媽媽接回家裡同住;爺爺因為耍流氓,被養老院趕出來,只有媽媽稍微比較正常。

有一次,奧莉芙驚喜地發現自己入圍了「陽光小美女」選美比賽的決賽,需要去外地參賽。全家人開了一輛車,奔赴賽場。在這次路途,哥哥發現自己是色盲,根本沒有當飛行員的資格;爸爸得知自己破產,努力去挽回卻無濟於事;叔叔遇到前任,卻看到他跟情敵一起快活;爺爺突然去世,為了不耽誤比賽,他們選擇帶上爺爺的屍體上路……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小小的奧利芙依然收穫了一家人的支持和寵愛,他們磕磕絆絆上路,即使最終決賽沒有得獎,卻把它變成了一家人的狂歡。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自己想做的,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只要你嘗試了,努力過,就是成功。

奧利芙會成長為一位內心充實的小姑娘,他的家人或許不夠完美,但是他們總是鼓勵孩子去嘗試和努力,不會因為孩子的失敗而責怪。他們告訴孩子,人生路上,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03《墊底辣妹》

即使全世界也不看好,你也要相信你的孩子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這是一部日本電影,片名有點奇怪,但的確是一部值得家長朋友們看的好電影。

高中生沙耶加是一個小太妹,染頭髮、穿超短裙、成績吊車尾。這樣的沙耶加,卻無意間決定考取日本最牛的私立大學:慶應私塾。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沙耶加的想法遭受了班主任的嘲諷,也得到了爸爸的恥笑,不服氣地她開啟了努力大作戰!起初只是覺得「慶應很酷帥哥很多」心血來潮,但越往前走,沙耶加越發現事情的不簡單。她意識到自己是在為夢想搏鬥,她瘋狂補課,慢慢脫胎換骨,離理想越來越近,令身邊人刮目相看……

沙耶加的成功,離不開媽媽一次次的鼓勵和支持。丈夫不作為,她就自己去打工賺沙耶加的補課費;在沙耶加感到累了心態快崩的時候,她溫柔地跟女兒說:「如果太累了放棄也沒關係」。媽媽尊重沙耶加的任何選擇,她引導沙耶加成為快樂、自信的女孩。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父母給孩子的支持和信任,是讓孩子通向自信和成功的鑰匙。有時候,孩子只需要你的肯定和尊重,TA就能繼續向前走去。

04《風雨哈佛路》

教孩子珍惜當下,勇敢面對挫折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這部電影也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女孩利茲生活在美國的貧民窟,她的父母都是癮君子,還患有艾滋病。利茲從小流浪乞討,得不到家庭的照顧,反而要照顧重病的母親。她去上學,總會遭遇其他孩子的歧視和霸凌。

16歲那年,母親去世了,她躺在母親冰冷的棺材上,與母親做了最後的告別。

利茲很快意識到,她必須行動起來,好好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一邊打工糊口,一邊拚命學習,用兩年的時間讀完四年的課程,用每一個奮鬥的瞬間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成為班級成績最優秀的學生。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故事的最後,她被哈佛大學錄取,並申請到了《紐約時報》提供的高額獎學金。在頒獎會上,記者問:你為你的過去感到可憐嗎?睡地鐵,吃在垃圾桶旁。

她笑笑回答:我為什麼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因為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利茲,一個用奮鬥和智慧逆風翻盤的姑娘,令人敬佩不已。

這部電影也提醒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抗挫力。當代的小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點「畏難」的毛病,在蜜罐里泡久了,不知道吃苦的滋味。我們要告訴孩子,幸福的生活得之不易,還有很多孩子生活在苦難中,我們不僅要珍惜擁有的一切,更應該勇敢戰勝人生路上的困難,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生活。

05《小花的味增湯》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用心生活的態度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這部治癒系電影也是取自一個真實家庭的故事,看來真實的東西總是能給人帶來更大震撼。

千惠是一個身患癌症,與時間賽跑的女孩。男友接納重病的她與她結婚,原本被判定無法生育的她,卻幸運地生下女兒小花。然而女兒4歲那年,千惠的癌症惡化,生命進入倒計時。

千惠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裡,為女兒留下點什麼,她希望小花就算離開自己,也能很好地活著。4歲的小女孩,在媽媽遊戲式的教導下,學做味增湯,做其他飯菜和家務。那一碗濃濃的味增湯,代表了媽媽的生活哲學:認真吃好每一頓飯,就是熱愛生活。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千惠的教導近乎嚴苛,但這也是為了讓女兒養成生存的技能。在日常瑣碎的家務事中,千惠教會了女兒獨立和堅強,教會了女兒如何正確面對人生的離別。千惠給女兒的,是一場生命的教育,包含了濃濃的母愛。懂事的千惠也乖乖地學習,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媽媽。

每當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就看這幾部電影

現實中的媽媽,很多時候肯定都是對孩子說「你好好學習,別的什麼也不用管」。大部分媽媽不會讓孩子參與家務,而是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諸如「上大學不會洗襪子」、「神童上大學因為不能自理退學」的故事屢見不鮮。

學習固然重要,但是我們的教育不應該是培養「巨嬰」,學會用心對待生活才能快樂處世,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才算真正地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