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東吳為何不繞到山東登陸,直接偷取曹操腹地?原來真嘗試過

三國東吳為何不繞到山東登陸,直接偷取曹操腹地?原來真嘗試過

渡海登陸作戰,夾擊曹魏,最終統一中國,孫權其實是做過這方面嘗試的,只不過,孫權選擇的登陸地點並不是山東,而是遼東。

一提起三國,我們都知道是漢(蜀漢)、魏(曹魏)、吳(東吳)三家,但實際上,在遼東地區還始終存在一個地方割據政權,歷經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四位統治者,前後割據近50年,強盛之時疆域北至鮮卑、夫余及高句麗北部,東至朝鮮半島中部,西抵灤河流域,南至大海,控弦十萬之眾。

由於地處邊陲,山水阻隔,所以從東漢末年的諸侯鏖戰,再到三國鼎立,曹魏對這個地方都無暇顧及,採取的方式是授予封號拉攏。但到了公孫淵上台後,為了防止日益強大的曹魏有朝一日將自己吞併,所以開始積極與孫權聯絡。

遼東割據政權「外交」政策的轉變,讓孫權有了渡海登陸夾擊曹魏的想法。因為東吳強於水軍,卻缺少戰馬,而遼東地區剛好盛產名馬,如果將遼東攬入麾下,孫權不僅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戰馬資源,而且還能通過渡海登陸,南北夾擊曹魏。

按照孫權的設想,蜀漢在左,遼東在右,東吳在中,如果能趁諸葛亮主力北伐,吳軍南北夾擊曹魏,將能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

但事與願違,公孫淵派往東吳的使臣回報說:「(東吳)軍眾府庫弱小不足憑恃」。公孫淵認為,東吳的軍力不足以保護自己對抗曹魏,所以當即轉變態度,斬殺來訪的東吳使臣官兵,重新投向曹魏懷抱。

東吳集團雖然有著龐大的水軍,但也有著龐大的長江防線,隨著公元219年佔領荊州,東吳的長江防線西起長江三峽,東到廣闊的外海,在長江防線綿延幾千里的情況下,東吳需要一支龐大的水上艦隊來守衛著幾千里的防線,因此東吳集團的水上力量雖然表面強大,但在真正的戰略防守面前卻也顯得捉襟見肘,在主力部隊需要守衛長江及其他流域的情況下,東吳方面也拿不出足夠的船隊從海上開闢第二道水上進攻路線,這也是孫權多次出動海上遠征,卻只能維持萬人左右的船隊規模的原因之一,想指望這樣的海上力量去打擊曹魏集團的沿海,無異於以卵擊石。

海上進攻曹魏,也許理論上可行,但就實際形勢而言,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的小心機,在決定是否處死呂布時,身旁站著郭嘉,卻偏要問劉備
關興和張苞為了「替父報仇」,結拜為了兄弟,劉禪但是幹啥去了?

TAG:深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