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人為何都拒絕救援?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人為何都拒絕救援?

1900年庚子國難,沒能改變中國,卻成就了袁世凱。如果說太平天國運動時,清王朝還能勉強控制那些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那麼到庚子之變時,那些朝廷要員則已經敢於陽奉陰違,甚至作壁上觀了。不僅是袁世凱在袖手旁觀。當時其它東南九省的督撫也都是袖手旁觀,這就是著名的「東南互保」事件。

慈禧太后藉助義和拳勇向西方11國宣戰後,全國震驚!世界震驚!地處大清東南地區的兩江,兩廣,山東等地以李鴻章為首的總督們稱宣戰詔書為「亂命」,拒絕向外國人宣戰,更不會派一兵一卒、一糧一錢支援戰火熊熊的北方戰場。具體包括: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

兩廣總督李鴻章聲稱自己感冒腹瀉,走不動道,無法進京;湖廣總督張之洞不僅不進京勤王,反而還表示:「坐擁東南,死不奉詔。」準備秘密策劃反清,打算自立;廣東巡撫德壽更厲害,他是上三旗出身(滿洲鑲黃旗),北京淪陷,他增援是義不容辭,然而他也附和李鴻章選擇了袖手旁觀。其他各省督撫見有人牽了頭,心裡也就有了底。

這些清朝的封疆大吏們,為何如此露骨地自保?作為清政府的統治者,慈禧的態度非常關鍵。她一方面,她不對義和團進行武力鎮壓,打著以狼驅虎的算盤,縱容義和團鬧事;另一方面,她又不願意招惹洋人,還裝模作樣地派兵保護各國使館,通過打馬虎眼的方式,希望能夠得到列強諒解。身為清政府的一號統治者,慈禧都如此舉棋不定,這讓下面的官員該如何是好?

當時李鴻章針對時局,說了一句很直白的話:「先定國是,再議辦法,否則雖去何益!」意思就是說,開戰與否,這個先放到一邊不談。慈禧作為決策者,都如此首鼠兩端,這不是讓我們去背鍋送死嗎?就算要我們去送死,也得先給個合理的說法,不能死得不明不白的

在這個時候李鴻章,張之洞這群大臣,都知道晚清已經行將就木了,如果慈禧,光緒一死,天下一亂那麼他們就會成一方諸侯,在這個時候保存實力才是最佳選擇。袁世凱雖是新軍首領,但是當時他手上也就一萬所的兵力,雖然戰鬥力是遠勝義和團和清軍那群烏合之眾的,但是要和聯軍硬碰硬肯定是要吃虧的,袁世凱非常精明,既然李鴻章等人不動,他也不當出頭鳥。

慈禧自己也知道,清廷氣數已盡,已無力控制這些有實力的漢臣,所以逃跑都不往南跑,而是一路向西跑到西安去了。這些人身為清朝重臣,理應拱衛風雨飄搖的清王朝,但封建王朝日薄西山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再加上政治腐敗,也不是一己之力能夠改變的。事實證明,他們賭贏了,八國聯軍退兵之後,清廷威信和統治力急劇下降,袁世凱等人迅速崛起。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太平軍定都天京,洪秀全為啥11年不出天王府?他偷偷做了3件事
朱棣耗盡國力讓鄭和下7下西洋,朱棣死後,鄭和下場如何?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