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世界不再恐同日:玫瑰少年事件,教會了7000萬同性戀怎樣道理

世界不再恐同日:玫瑰少年事件,教會了7000萬同性戀怎樣道理

對於大多數人異性戀而言,性取向似乎並不是一個值得去關注的問題。

在傳統的社會觀念里,異性戀取向是「正常」,若是遇到同性戀取向,勢必就破壞了大家的認知,打破了這個社會固有的模式觀念。

而恰恰性取向並不是非黑即白,情慾是豐富且流動。

每個人一生中都不斷探索自我認同,情慾與性喜好本身就是隨人生而發展,充滿不確定,但在今時今日也還是無法得到主流價值觀的理解。

今天是2019年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

在19年前(1990年)的今天,世衛組織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分類》除去,為了紀念這偉大的一天,5月17日便成為了「國際不再恐同日、恐跨(跨性別者)日」

但儘管如此,依然還是有不少人「談同色變」,這種群體依然在肉體、精神上得到暴力以及不公平對待。

青島男孩留遺書離家出走,只因自己性取向不同

前幾日(5月14日),青島一名15歲的初中生小碩,因自己同性性取向與性彆氣質問題,長期受到校園霸凌以及家庭暴力,於是不堪忍受後再微博留下遺言,意欲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在文中他寫道自己由於軟弱好欺,從小被身邊的人、學生們、老師們或者其他人們諷刺挖苦,拳腳相加。

在諸位老師們在談及關於同性戀話題時,表達過厭惡、埋汰,甚至諷刺、辱罵或挖空。

青春期躁動或許是常態,但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到同性戀、家暴、社會排擠,這三條「道德重罪」偏偏讓一個15歲孩子身上承擔。

而在半個月前,一位名為@吳偉在歧路的網友在微博發出一篇控訴文,《一個同性戀研究生死前絕筆》的長篇文章,因自己同性戀身份而長期遭受兩位女領導的諷刺、侮辱、打壓或孤立。

而在早一點,2000年15歲台灣少年葉永鋕因自己行為舉止過於女性化而被多年遭受校園暴力和消防消極處理,最終在某一日請假上廁所間接死於性別刻板印象帶來的暴力與霸凌。

到底要失去多少生命,才能換來群體中平等、尊重與包容呢?

這些血淋淋的悲劇,一方面突出了社會依然對性少數充滿歧視與偏見;另一方面也讓我們在思考:為何在有關同性戀處境越來越好的趨勢下,依然有這些令人痛心的性少數悲劇不斷發生呢?

就在葉永鋕過世兩年後,中國台灣地區推出了《性別平等教育法》,葉媽媽也成為了性少數平權運動鬥士,她站在高雄同志遊行講台上,對參與遊行的人們高喊:

「孩子們,你們要勇敢,天地創造你們這樣的一個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讓你們去爭取人權,要做自己,不要怕……你們不要哭,哭會顯得我們懦弱,我們沒有錯,我們要向著陽光,去爭取我們的權力。」

同性戀,不是病

在2014年,根據科學研究院平均統計,中國同性戀人數達到7000萬,其中男同性戀人數達到3000萬以上,女同性戀人數達到3500萬左右。

而在2001年,中華精神科學會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分類刪除,同性戀群體與雙性戀、異性戀群體一樣,都有著這個社會生存與發展的群里,這樣權利不應該受到任何侵犯,即便是觀念。

但現實生活中,「同性戀治療」依然存在很多地方,不少家庭將同性戀群體強制送往這類治療機構,打著「性編號障礙」治療幌子,用暴力強制的方式逼迫「治療」。

而事實上,早在醫學界就已經達到共識:同性戀不是病,不需要治療,任何推廣同性戀治療機構都是虛假宣傳,這種強行「矯正」只會讓這類群體時刻生活在歧視與壓迫當中。

將把柜子拆掉,他們也是人,並不是妖怪

同性戀治療,或許對我們沒有關係,但歧視正是每一個非同性戀者的偏見,才讓這些治療得到龐大的龐大需求。

越是害怕同性戀,越就是可怕,若今天同性戀、偽娘被強行「矯正」,那說不定在未來某一天你我身上某個標籤也成為這個社會少數人,成為被「矯正」的一員呢?

無論你是什麼樣角色,無論你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有或者是無性戀、跨性別者,無論是你像太陽還是月亮,你們都有各自的力量,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放下偏見,消除誤解,包容他人,願每一種愛都不被傷害,願每一個人都能活出內心的色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都有的起床後習慣,竟然會減壽10年,現在停止還來得及
再怎麼愛喝酒,若身體出現4種異常,暗示肝已受損!需立即戒酒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