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王:誰能帶兵20萬?王翦:60萬沒商量,後證明王翦無比英明

秦王:誰能帶兵20萬?王翦:60萬沒商量,後證明王翦無比英明

熟悉軍事的朋友都知道,現代戰爭與冷兵器時代截然不同,科技的進步催生了武器的發展,同樣也改進了戰略戰術,現代戰爭可以實現精確化打擊,各種先進導彈全方位覆蓋,人數多少不再是影響戰爭走向的決定因素。

不過有一個因素,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軍隊指揮官們最看重的,那就是地理環境,佔據有利的地理環境可以確保主動性,從而增加獲勝的幾率, 秦王滅六國的戰爭中,就充分體現了地理位置這一重要性。

秦滅六國時確立了「遠交近攻」的戰略,先行穩住距離較遠的國家,從身邊開始逐個擊破,最終只用了10餘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大一統的壯舉,誠然秦國經過改革之後,國富兵強,士兵戰鬥力在各個國家中處於頂峰,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秦國考慮到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採取了正確的進攻措施,離間各國之間的關係。

從秦滅六國的順序當中也能看出,秦國處於最西方,與之最近的則是趙、魏、韓三個國家,因此秦國與燕齊兩國締結盟約,隨後與實力相對較強的魏國處好關係,集中精力對抗距離最近,勢力較弱的韓國,從韓國所處的位置可以發現,四周都與各國接壤,無法向外進行擴張,同時被幾個國家包圍,經常捲入到爭鬥當中,同樣還是因為地理位置,韓國成了秦國向東發展的攔路石,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韓國都是最佳的選擇。

韓國躋身七雄之列,自身也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尤其是兵器裝備處於領先地位,不過韓國士兵素質普遍不高,經過奮死抵抗之後,最終被秦國的虎狼之師踏平,在這當中秦國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輕易就拿下了第一個目標。

隨後秦國以雷霆之勢殲滅趙國與魏國,橫亘在秦國面前的則是疆域遼闊的楚國了,雙方之間的大戰也成了戰國時期最經典的一次地理位置之爭,公元前225年,秦王趁著楚國內部混亂,決定出兵,召集群臣商議,王翦認為只有湊齊60萬兵馬才能動身,秦始皇認為王翦年老不堪大用,於派李信等人領兵20萬,大舉入侵,兩大諸侯國生死之戰拉開了序幕。

李信出兵平輿,取得大勝,大軍繼續向東進發,楚國反應過來之後,由大將項燕率軍進行抵抗,項燕用兵如神,悄悄繞到秦軍後方,隨後發動突然襲擊,秦軍沒有準備,失敗撤退,李信帶著殘兵敗將返回秦國。

此戰過後秦始皇意識到楚國雖然已經大不如前,但是總歸是地盤最大的諸侯國,實力遠超先前各國,於是親自動身拜訪大將王翦,向王翦表示自己的歉意,希望他能領兵出戰,王翦隨即調集60萬兵馬,臨行前故意「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此來消除秦王猜忌,安心地在前線指揮。

這個與白起齊名的戰神再次出擊,秦楚決戰一觸即發,經過一番廝殺以後,秦軍大勝,王翦逼迫項燕自刎,生擒楚王,給秦國殲滅各國立了大功,至於為什麼說這場戰爭是一場地理位置的大戰?——且聽慢慢道來。

秦國伐楚之前,已經滅掉了三國,此時秦國已經處於跟楚國接壤的地方,此外楚國已經常年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戰爭,面對虎視眈眈的秦國,只想著自保,但是秦國卻不給它這個機會,王翦率大軍出擊的時候,楚國將全部兵力集中在平輿、陳城、彭城、壽春,以及帝國西方的丹陽等地,此外還有陳城。

陳城原本是楚國舊都,當年白起攻打楚國郢都,楚王為了避禍搬遷至陳城,後來又前往壽春,因此陳城就成了楚國舊都,陳城位於秦楚交界處,雙方都十分看重這個地區,派遣重兵對峙,彭城同樣也是邊防重地。

至於壽春更是重中之重,有著「陂田之饒」美譽,此地易守難攻是楚國傳承八百年基業所在,似乎每一個防衛重點都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秦國也知道其中隱情,於是將進攻地點選在了潁川。

至於為什麼選在潁川,除了防衛稍微弱點以外,還有利於秦國騎兵出入,秦國之所以縱橫六國,很大一部分就是培養了出色的騎兵部隊,如果將進攻地點選在西部河流密集的地方,則會喪失了騎兵的優勢,反而會讓楚國佔據地利,因此從北邊的潁川入手,一路暢行無阻,是最合適騎兵的戰場。

可以說這場戰爭中,不僅僅考驗著雙方的兵員素質,也在考驗地理優勢和全面的戰略部署,只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進攻路線,才能最大程度的取得優勢。

參考資料:

【《史記·楚本紀》、《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清朝滅亡後,九位封疆大吏的結局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此女出身卑微,後寵冠六宮,懷孕14個月生下皇子,皇帝說:賜死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