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逃日寇魔掌,1米45高小婦人保護100個中國孤兒千里轉移

為逃日寇魔掌,1米45高小婦人保護100個中國孤兒千里轉移

(說歷史的女人——第772期)今天「說歷史的女人」給大家講述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女人的故事,說她平凡,她確實平凡,只有1.45的身高,被稱為「小婦人」,簡直太不顯眼了;但她卻又是偉大的,她一個外國的弱小的女人,能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收養救助了100個中國的孤兒,而且為了使他們逃離日本侵略者的魔掌,竟帶他們輾轉走了1000里的坎坷路程,轉移到安全地帶,創造了一個亘古未有的偉大奇蹟,感動了全世界。那麼這個小婦人是誰?她是如何創造這個奇蹟的?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一、袖珍保姆歷程20000多里來到中國

身高1.45米,體重70多斤,格蕾蒂斯·艾偉德這樣的身材,不管是在歐洲還是亞洲,在東方還是西方,放在哪個國家都應該是袖珍女人了,她甚至被說成像一根牙籤。然而就是她創造了奇蹟。艾偉德於1902年2月24日出生在英國倫敦郊區,父親是一名郵差,她因為家境清寒,連高中都沒有讀過,她因身材瘦小,其貌不揚,文化程度低,當然也找不來什麼好工作,後來就給一位年邁的作家當侍女,也就是當保姆。

艾偉德是個基督徒,她有個願望是到中國當一個傳教者。她27歲時申請參加內地會(一個負責傳教的組織),但對方因她學歷不夠而拒絕了她。後來,她參加了神學培訓班,因為年齡偏大,成績也不理想,還是被淘汰了。於是,她只有繼續做女傭。1930年初,艾偉德聽說在中國有位73歲的老宣教士珍妮·勞生,準備退休,欲找一個接班人。於是艾偉德就寫信給她,希望能來中國接替她。幾個月後,她便收到珍妮的回信,對方答應了她,讓她先來到中國的天津。於是這個瘦弱的像一根豆芽菜的小女子就踏上了1萬多公里遠的中國的旅程。

1930年10月18日,艾偉德出發了,她的這次中國之行可謂坎坷萬分。她先是乘船到荷蘭。當時到中國天津最方便最快的是乘船,但是她為了省錢——她做保姆的全部積蓄只有2英鎊9便士,所以她選擇了坐火車,通過東歐和西伯利亞,最後到大連再乘船到達天津。可是她卻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情況。

一天夜裡,火車在西伯利亞荒原上突然停了下來,原來這列三等車只載勞改犯到當地,不向前走了。艾偉德要繼續東走,必須自帶行李,翻山越嶺步行到下一站,一個叫赤塔的地方,換車。當她歷盡艱辛,忍受著零下十幾度的寒冷走過冰雪覆蓋的荒漠,到達赤塔時,卻被那兒的軍人扣留了。她不懂俄語,雙方很難溝通。後來才知曉當時蘇聯與日軍對峙,中國滿洲鐵路又在日本控制下,所以蘇聯的列車無法直達。她被迫留在當地的旅館裡。

在旅館裡,一個懂英語的婦女仔細看過她的護照後,才給她說出了真相。原來艾偉德護照上的「宣教士(missionary)」被誤寫成了「機械師(machinist)」。由於當時蘇聯非常需要機械師,所以當地官員就粗暴地把她這個假的機械師強行扣留了。

後來在這個婦人的幫助下,艾偉德終於成功擺脫當地官員,踏上了另一輛列車。經過長時間行駛,火車抵達蘇聯的最東端——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參威)。下車後已是黑夜,她的錢已經所剩無幾。她結識了車站附近的一名婦女,央求她找人乘夜帶她去碼頭。對方幫助她登上一艘停泊在港灣里的日本商船,船長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答應免費載她去日本神戶。幾天後,艾偉德終於乘船輾轉到達中國天津。

當艾偉德踏上中國大陸後,已身無分文。一個人力車夫為了拉生意,堅持要她上車,但她沒有錢,最後只有將自己那條舊領巾拿來抵賬。這樣她終於到了天津宣教中心。從倫敦到中國,超過20000里,硬是讓這個袖珍型的小婦人給拿下了。

二、創立八福客棧,小婦人以柔弱之軀平息一場「暴亂」

下一站就是去山西的陽城,她的目的地。而天津到陽城至少有1700里。在天津宣教中心的幫助下,1931年春天,艾德偉隨一個姓路的商人出發了,他們

先乘火車穿越華北平原後,又換乘長途汽車抵達豫北重鎮焦作,而後開始北上太行山。汽車在崎嶇的山間小路顛簸數小時之後,終於穿越太行天險,到達山西晉城宣教站。休息幾日之後,艾偉德在同道的引領下,乘坐騾車,又在山路上行走兩天後,終於到達了陽城。

陽城是座山中小城。教會位於縣城東門外的大道邊,條件很差,只租了一處民房。房租很低,每年僅1英鎊,原因是傳說這所民房裡鬧過鬼。在這裡艾偉德終於見到了七十多歲的珍妮,她已經在中國50年了。老珍妮看到了自己的接班人,很興奮,二人很快投入了工作之中。

她們租住的民房前的路上經常會有騾車經過,她們倆就把這裡多餘的房間改建成了一家客棧,叫「八福客棧」(八福代表「愛、德、恭、忍、忠、真、美、信」),給來往的騾車夫提供住宿。由於她們的熱心服務,生意也不錯,這樣她們的生活也得到了補貼。

艾偉德來到陽城一年多後,即1932年11月,老珍妮就去世了,這樣,29歲的艾偉德就一個人來打理八福客棧了,當然還僱傭了一位中國老人(老楊)當客棧的廚師。隨著客棧影響力的擴大,引起了縣長的注意。當時這位縣長正在推行解放婦女纏腳的運動,於是他就委託艾偉德幫助推廣這件事。艾偉德從此就周遊各村,宣傳婦女纏腳,並藉機傳播西方先進文化。當然,做為回報,縣長還發給她薪水,提供出行用的騾子,並派衛兵保護等。

這樣一來,這個小婦人在陽城更有名氣了。後來,就連附近的典獄官都來找她了。原來是監獄發生了一起囚徒砍人的暴力事件,一時難以解決,監獄長想出一招,請艾偉德來,看能否讓她感化暴徒。一個矮小的外國女人能擺平這件事嗎?可艾偉德從容地去了。她面對暴徒血淋淋的屠刀,毫不畏懼,相信自己能用愛感化對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後經她苦口婆心的勸說,暴徒終於被說服,交出了武器。她為監獄立了大功,監獄長欲獎勵她,而她只說了一句話:請改善一下監獄的環境,囚徒也需要愛的關懷!大家淚崩……

三、艾偉德收養孤兒,成為上百個孤兒的母親

就這樣,艾偉德以八福客棧為根據地,向這片苦難的土地無私地傳播著自己的愛。後來抗戰爆發,她的客棧成了救護傷員和收養孤兒的場所。

一次,艾偉德在陽城街上發現路邊有個婦人,她要賣一個病弱的小女孩,標價兩個銀元。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艾偉德把身上僅有的九角錢給了婦人,把那個女孩領到了八福客棧。此後小女孩被稱作「九毛」,艾偉德又給她取了個學名叫「美恩」。後來美恩成了艾偉德的助手。接著艾偉德又收留了一個8歲男孩,起名「少少」;接著,她收養了第三個孤兒,取名「寶寶」;收養的第四個女孩是8歲的「蘭香」……

1938年春,中日戰爭從華北平原蔓延到了偏僻的山區陽城。一天下午,兩架日機轟炸了縣城,其中一顆炸彈炸中了城邊的八福客棧。正在房間中祈禱和平的艾偉德被壓在瓦礫堆下,失去了知覺。幸運的是,她只受了點輕傷。隨後有信息傳來,日軍馬上就要佔領陽城了。為了避開戰火,艾偉德帶著孤兒們轉移到了山裡的一孔窯洞里。她用僅有的幾樣急救藥品,建立了一個臨時「醫院」,救治軍民中的負傷者。等到日軍離去,她和難民們才又回到小城。

艾偉德的這種救助精神深深感動了當地的官民。隨著戰爭的持續,艾偉德收留的孤兒越來越多。到1939年八福客棧已經有100多個孤兒了。1939年2月,艾偉德聽說日軍主力暫時撤離澤州,回到大城市過冬去了。她專程到澤州去看望她的宣教站的同工們。一天夜裡,幾名醉酒的留守日本兵,闖進宣教站,在那裡狂喊亂叫撒酒瘋。艾偉德去交涉時,頭部被一日兵用槍托重重擊中,當場就昏倒在地,半天后才醒來。

本來艾偉德做為一名宗教人士,對戰爭是持中立態度的,但數年來,日本人在中國的暴行,日寇對中國人民的傷害,以及對她本人的兩次傷害,使她改變了中立的態度,徹底跟正義的中國人民站到了一起!

暫住澤州期間,艾偉德接受了美國《時代》雜誌記者的採訪。《時代》創辦人魯斯支持同情中國人民的抗日行動。艾偉德對記者堅定地回答說,宣教團體雖然原則上是中立的,但她憎恨日軍的暴行!她說她是中國人(當時她已經加入了中國國籍),雖然鼻子高,但心是中國人的,不能無視日軍暴行!

本來,在澤州看守階段,她的一個任務是救助戰爭難民和孤兒。此時她們共收容有200餘名孤兒,1000餘名難民。之前出於安全考慮,她派她的臨時助理率領100餘名孤兒轉移到了西安,那裡有她們的救助站。剩下的近100名孤兒,艾偉德建議將他們遷往陽城山區。艾偉德本打算暫留澤州,繼續照顧宣教站的難民。

但不久,一個不好的消息讓她改變了主意。正在進行春季「掃蕩」的日軍再次迫近澤州。情報員手裡拿的一張告示讓她震驚,上面用漢文、英語寫著:懸賞捉拿「小婦人艾偉德」,賞金100美元!

艾偉德知道她和宣教站已處在日軍的重點打擊範圍之內,不禁有些緊張。在權衡一番利弊後,艾偉德當天就帶100名孤兒逃往到陽城。在路上,遭到日軍飛機的低空掃射,她的肩頭中了一槍。她作了簡易包紮後,逃回陽城。面對日軍逼迫這樣殘酷的現實,為了100名孤兒的安危,艾偉德斷然決定帶領這些孤兒出陽城,遠走西安,到她們的基地去。於是就有了那場舉世震驚的大遷移。

四、震驚世界的奇蹟:帶領100名孤兒,行程1000多里的大轉移

從陽城到西安大約有1000里路程,光山路就有480公里!臨行前她去向縣長告別。縣長派了幾個人,牽上一頭騾子,帶上幾袋小米,送他們,但表示只能送他們到黃河邊。

就這樣,在1940年3月的一天,艾德偉帶著她的100個孤兒出發了,這些小孩最小的3歲,最大的才16歲。很快,這支特殊的隊伍就行進於中條山中了。隊伍在艾德偉的帶領下有序的前進。孩子們互相攙扶著,大孩子照顧小孩子,最小的孩子,被縣長派的人用籮筐擔著。而38歲的艾偉德前後奔忙,還不停地抱著疲累的孩子趕路。

按計劃,他們要先走到距陽城340里遠的垣曲,再渡黃河搭上去西安的火車。為了避開日軍,她們不敢走大路,只能在當地人帶領下在崇山峻岭間穿行。疲倦了就集體休息,餓了就從騾子上取下些小米熬粥,晚上就地野宿。他們沒有被褥,只能相互偎依著取暖。路上經常有小孩子哭鬧,行路就得時斷時續;經常有孩子的鞋磨破了,腳磨腫了,哭著不想走。但不走也得走。艾德偉不斷地鼓勵他們。

只有一次,他們遇到了一支幾十人的抗日游擊隊,他們留給孩子們一些食物。一路上,她們雖沒有遇到追兵,但卻感覺日軍無處不在,提心弔膽的,因而不敢有一絲懈怠。

就這樣,艾偉德的這支隊伍連續走了12天,終於到了黃河邊。此時,送行的幾個人給他們告別了,只留下一匹馱糧食的騾子。

在河邊,艾偉德鼓動孩子們說,過了黃河,就能坐火車到達西安了,一到西安,咱們就安全了,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想到就要坐火車了,孩子們異常興奮,發出了歡呼聲。他們長期生活在山裡面,別說無人坐過火車,就是見都沒見過。

然而,寬闊的黃河橫在眼前,卻沒有一隻渡船。如何能夠渡過呢?艾偉德不禁焦慮萬分,只能不住地祈禱。

足足等待了三天,糧食也快吃完了。到第四天時,從河南岸劃來一隻木船,來了幾名抗日士兵,才把他們分三次送到黃河對岸。

經當地軍人的幫忙,孩子們在豫西搭上了去西安的運貨的火車。但是不久,艾偉德再次遇到了困境。在挨近中條山脈的一個小村邊,因為橋樑被日軍炸毀,火車不能再前進了。所以西去西安的路,只能繼續靠自己的雙腳了!

而眼前橫亘著的是連綿高峻的崤山!只有翻越這座大山才能到達潼關。這崤山高山絕谷,自古以險峻聞名,歷來是陝西關中至中原的天然屏障。面對偌大的一座山,如何攀登,路在何方?

可怕的是找不來嚮導,因為當地人也不知道有什麼捷徑。無奈之下,艾偉德只能靠信心,帶領大家憑感覺往前走。可是,走了沒有多久,孩子們望著無窮無盡的山巒再也走不動了。因為他們自出陽城已經走了半個月,孩子們的體力已經達到極限,許多孩子累得哭著坐在地上不走了。艾偉德陷入空前的困境。

望著癱軟的孩子們,艾偉德心力交瘁,真想躺在路邊不想管了。她不禁哭了起來,她一哭,孩子們也跟著哭。於是,哭聲震天。但哭過後,還得掙扎著往前走。她咬咬牙堅持著,發誓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

這時,她肩上的槍傷又化膿潰爛了,她忍著疼痛,一聲不吭,因為她要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一種無所畏懼的形象,一個母親的形象。

終於,經過了兩天兩夜的艱苦「行軍」,艾德偉帶領這支神奇的「隊伍」終於翻越了這座大山,到達了關中的東大門:潼關。這時距離西安至少還有135公里,在那裡,他們再次扒上了運煤的火車。之後,又轉乘幾輛客車,終於抵達了西安。

他們剛到宋美齡創辦的一所孤兒院,極度疲累的艾偉德就突然昏過去了。等她醒來,發現自己躺在西安浸會的醫院裡,她腦部受傷,且患有肺炎,還得了傷寒,發著高燒,而且她的肩上還有一顆子彈。但艾偉德來不及感受自己的痛苦,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孩子們在哪裡?……我有一百個孩子!」

那 100個孤兒被送往陝西扶風,到了最終的目的地。艾德偉在醫院看好病後,又到蘭州和成都,繼續救助那裡的貧困人和麻瘋病人。一直到1948年冬,艾偉德的身體又累垮了,在醫生勸說下才回英國休養。1949年春,47歲的艾偉德終於回到了闊別了18年的英國。

在回國的休養中,他還經常想到內戰中的中國,她時常為她的第二故鄉,為中國而憂傷,因為她的靈魂早已離不開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了。後來艾德偉又回到了她魂牽夢繞的中國。1957年艾偉德到台灣,成立了「艾偉德孤兒院」,繼續救助台灣的孤兒,把慈善工作進行到底,把愛撒向人間。

艾偉德,這個瘦小的女子把她的一生獻給了中國,尤其是那次帶領100個孤兒的一次大轉移,震驚了世界,讓世界為之感動。

艾偉德於1970年因病在台灣去世。根據她的遺願,她安葬時,頭朝大陸,表達了這個英國人對那片曾灑下熱血和汗水的土地的眷戀。

艾偉德的事迹在1958年被好萊塢拍成電影《六福客棧》,由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主演;她還被英國BBC記者寫成說《小婦人》。其實,她的名字更應被中國人記住!(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艾偉德與內地會》《小婦人》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一般盛世都用仁治 為何漢武帝武則天處於漢唐盛世卻用殘酷吏治?
唐朝最忠義的名將 曾點醒封常清智激李嗣業 卻因一次行刺流芳於世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