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大堆中國皇室珍藏文檔,下台皇帝看了看:沒什麼值錢的,燒了吧

一大堆中國皇室珍藏文檔,下台皇帝看了看:沒什麼值錢的,燒了吧

十二號筆者寫過一篇關於故宮博物院文物在抗日戰爭當中幾經輾轉逃離戰爭破壞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所有為了保護文物辛勤搬運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對國寶們奉若神物,生怕有一絲一毫的破壞,因為這些都是未來國家的財產,屬於全國人民群眾的財富。但顯然並不是每個人在危難期間都有清醒的頭腦和保護公家財產的意識的。

就如當初的清王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乾的不光彩事就不少,或許是他習慣了嬌生慣養的生活,沒有處理過什麼政事,對公家文檔也沒那麼在乎,在北洋政府逼他下台滾出皇宮的時候,溥儀去了年久失修的內閣庫房。眼見其中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只有一大堆黃黃舊舊的奏摺、詔書、國書等,其中詔書當中都蓋了玉璽,溥儀最初想一把火燒掉,因為在當時的溥儀眼裡這些東西已經沒用了。

有一個叫羅振玉的官員非常清楚這些皇家檔案資料的意義,他極力阻止溥儀毀掉資料的決定,不過這些資料的存儲確實是個巨大的問題,因為光是收拾下來就有8000多麻袋之多,重量大概在15萬公斤左右。這麼一大批東西怎麼處理,於是就想了個主意,賣給同懋增書店。不過價錢相當於賣廢紙,一共賣了4000個大洋。

別看這些時間久遠的廢紙當時不值錢,但時間推到乾隆四十四年,這些被人看不起的奏章什麼的還鬧出過人命,也就是說這東西非常重要。如果你認真想一想奏摺是什麼,就不難看出為什麼皇家對這些東西非常寶貝,還要存檔這麼久。其實他們都是皇帝和大臣之間的交流國事的對話,大臣寫給內閣,內閣轉呈給皇帝,皇帝再來批複,其中有表揚也有批評之類的硃批。

不過這些東西批完後,國家會將原件收回來保存的,也就是大臣不得私自擁有與皇帝的「對話錄」,一來是為了對國事保密,二來是因為皇帝說過的話如果被傳出去了,日後證明有問題,讓皇帝的面子往哪擱?如果錯了放到自己手裡還能「改過」,你私自留下了不是留下了「罪證」嘛,那就是親手打皇帝的臉。因此私自宣傳、查看這些「文件」是要犯殺頭的大罪的。

不過有標準就有例外,偏偏有人不信這個邪,要以身試法。福建巡撫黃檢,祖孫三代都清朝為官,黃檢突發奇想,想用自己爺爺黃延桂內閣大學士與雍正、乾隆之間的奏摺來表現其祖父的顯赫,而將有皇帝硃批過的往來奏章底稿刻板印了出來,還發給很多親朋好友,這也就算了,黃檢還私自刪改,只留下皇帝表揚的硃批而沒有披露批評的一面。乾隆大怒。也許你要問奏章不是都收上去了嗎,怎麼會有底稿,其實很多官員為了留下與皇帝溝通的紀念,而私自抄寫奏章內容所以留下了底稿。而黃延桂是其中之一,他把這些東西留給孫子,沒想到闖了大禍。

這些引起人命大事的文件曾經非常重要,可是到了北洋政府這卻成了廢物一堆,他們絕對不會想到這樣一些廢紙有一天重見天日之後會有多大價值。前文提到勸阻溥儀不能毀珍貴文件的羅振玉找到了收買他們的書店,並出2萬大洋買了下來自己收藏,不過找到的時候只剩下5000袋了。但是20世紀早期的中國社會十分動蕩,憑羅振玉一己之力無法帶著這麼多文史資料一直逃難。在羅振玉決定逃亡日本後,將這些東西又轉賣給了自己的好友。

不過這位好友也沒有堅持到最後,他帶著眾多資料中的一小部分遠走日本。後來這小部分的資料就再也沒什麼音訊了。直到有一天,日本的一家普通民眾家庭裡面收拾出了4麻袋奇怪的紙張,據說他們家以前有人是做老師的,想必是個文化人,看到這批文件上面有清朝玉璽就留了下來,這批東西就很快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後來被清史專家花大價錢買走了。

這一次日本人因為中國的文物發了財,實在是讓人倍感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兩個女人,一個來自德國統治俄國,一個來自中國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