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設計大師貝聿銘一樣要面對虐心的甲方

設計大師貝聿銘一樣要面對虐心的甲方

昨天,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在美離世,享年102歲。

一代大師就此隕落。

貝聿銘投身建築設計行業七十年,用盡一生的時間,將他的作品遍布在4個大洲、10個國家。

其中許多作品更是成為當地標誌性建築,如盧浮宮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華盛頓美術館東館、蘇州博物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等。

完全可以說,他就是全球地標建築背後的男人。

在國際學術界和設計界,貝聿銘更是各種大獎拿到手軟。

隨便去百度百科截一張圖,你們感受下:

是不是看得眼花繚亂?

我這裡只說其中一個重要獎項:普利茲克獎。

普利茲克獎有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對於世界上的建築師來說,獲獎就意味著至高無上的終身榮耀,而貝聿銘正是該獎項第五屆的獲獎者。

就這麼一位享譽全球的大師,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了。

惋惜嗎?當然非常惋惜。

傷感嗎?我覺得不必過於傷感。

因為貝老已經用最絢爛的方式燃燒了自己的生命,功成名就之後歸於寂靜,這完全是最高境界的人生贏家啊!

我們唯有高山仰止。

關於這位建築設計大師,我想從設計師的角度出發,跟大家聊一些接地氣的話題。

比如說,

他是如何理解設計需求的?

他又是如何應對甲方的修改建議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貝聿銘是如何理解建築的。

他說:「建築不像詩詞繪畫,它必須追求權力。」

也就是說,建築是權力的空間表達形式。

在建築中,要將自豪感、人定勝天的力量感以及權力的掌控意志,都呈現為看得見的形狀。

聽起來很虛的感覺,不過仔細想想,確實就是這樣的。

你在一塊地上起一座房子,除了自己住之外,還向外宣示了你對它的主權,證明這塊地就是我的。那這棟房子長什麼樣,就反映了你要向大家展示出來的個性。

這個說法,是不是有種眼界大開的感覺?

以他的代表作之一——香港中銀大廈為例。

這個項目具有極強的政治背景,當時中英正在就香港回歸問題談判。此時在香港最繁華的地方興建一座屬於中國的標誌性建築,對中國ZF來說,意義重大。

貝聿銘說,我把它理解是「中國進駐和回收香港的決心和標誌性建築,也是回收談判前中國對英國實施的一次心理戰術!」,所以在設計上需要充分體現當時中國高層的態度和任務使命。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銀大廈需要一個強勢的造型來展示中國的形象。

需求理解得這麼有高度,出來的設計方案,還怕甲方不通過?

最後出來的設計方案是,中銀大廈的外形被設計得如同一把尖刀,刀刃直指代表著英國的滙豐銀行總部,另一個鋒面正對港英政府的辦公大樓——港督府。

據說港督府還特意請來了風水師,為了應對中銀大廈所帶來的殺氣,在大樓的周圍種了一排柳樹來擋煞。

說到風水,貝聿銘也曾遭遇到風水的問題。

在中銀大廈的技術圖紙設計過程中,他收到了中銀高層發來的電報,對建築正面展示了多個巨型的「X」表示擔憂。

因為中國文化中,畫X有著許多不好的寓意,如死刑犯的名字,要拆遷的房子,禁止,錯誤等。

香港人最重視風水,所以當時的中銀高層官員擔心,這會影響到銀行未來的業務開展。

好了,甲方提出修改意見了!

來看看大師是如何應對的。

「我告訴他們,X 是設計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要撐起整座大樓。」 貝聿銘一邊給甲方解釋,一邊著手做優化方案。

經過大量的研究,他把分隔每13層都要應用的預製件的橫向桁架隱藏起來,並十分精明地把遺露在外面的部分描述成一系列互相交叉的寶石與類似佛教中的吉祥符號 卐 字元的形象。

同時,他還把塔樓比作雨後春筍——中國傳統中再生和希望的象徵。這種吉利的說法,讓甲方聽完之後欣然接受了設計方案。

哈哈,看來大師也免不了使用一些套路啊!

當然,貝聿銘在設計方面是非常堅持自己的原則的。

1978年,他受邀到中國訪問的時候,當時國內的領導希望他可以在故宮附近設計一棟二三十層的現代化建築,為中國建築樹立一個現代化樣版,同時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追求現代化的標誌。

貝聿銘果斷拒絕了這個建議。

他還先後多次拒絕在故宮附近修建現代化高樓的邀請,甚至在他的建議下,政府出台限制故宮周邊建築高度的政策,以此保護了古建築物。

最後他選擇了在遠離故宮的香山,打造了他在國內的第一件作品——北京香山飯店。

貝聿銘曾表示,現代建築應當把一個地方,與它的歷史、自然連接起來。他追求的不是革命性的改革,而是傳承與延續。

他最在乎的,是作品能否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最後,我們來欣賞一下貝老的經典作品吧。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法國巴黎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卡達 多哈

美秀美術館

日本滋賀縣甲賀市

蘇州博物館

蘇州

香港中銀大廈

香港

香山飯店

北京

路思義紀念教堂

台灣東海大學

中國銀行總部大樓

北京

美國大氣研究中心

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脈

莫頓·梅爾森交響樂中心

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

雅各布·傑維思會議中心

紐約市賈維茨會展中心

紐約

最後,還有一個位於深圳,

我經常看到的,世界之窗:

哈哈,不知道貝老有生之年有沒有來過深圳,看到這個會是什麼感受?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龐門正道 的精彩文章:

好好玩遊戲不好么?畫什麼插畫
那個年代沒有Ps,所以這些都是真的

TAG:龐門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