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殺了15萬貪官,可越殺越多,雍正僅僅用了一招,藥到病除

朱元璋殺了15萬貪官,可越殺越多,雍正僅僅用了一招,藥到病除

很多人對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一印象,就是他性格殘暴、殺人不眨眼。確實如此,朱元璋坐穩皇位後,大肆屠殺開國功臣,殺的南京城那是血流成河,群臣噤若寒蟬。除了對屠殺開國功臣外,從小就受盡貪官污吏壓迫的朱元璋,對貪官有著天然的恨意。

朱元璋在位31年,他始終認為老百姓之所以生活艱難,根本原因就是貪官污吏造成的。於是,朱元璋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肅貪行動。洪武二年,朱元璋頒布了一條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令,「但凡有官員貪污60兩以上銀子者,立殺!」

肅貪運動開始後,但凡稍微有貪污者,很快就會被剝皮實草,擺在衙門前以儆效尤。朱元璋當朝31年,懲處貪官超過15萬,尤其是「空印案」和「郭桓案」,株連超過8萬人。

然而,無論朱元璋肅貪手段有多殘暴,貪官污吏們前仆後繼,原因之一就是明朝俸祿實在是太低。縱觀大明一朝,官員的俸祿可以用寒酸來形容,一品大員的年俸是1044石米,月均87石;正七品的年俸是90石,月均7.5石;縣令更苦逼了,年俸不足100石。

為了養家糊口,很多官員鋌而走險,一旦朱元璋駕崩,貪官呈現爆髮式增長。比如公認的清官張居正,抄家後抄出黃金萬兩、白銀十多萬兩等。朱元璋至死都未能明白,為何自己肅貪手段如此殘酷,貪官卻層出不窮。三百年多年後,雍正終於找到了答案。

康熙晚年,大清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看似康熙盛世,實則是一個爛攤子。雍正一上台就決定從貪官俸祿改革開始,實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制度。火耗是指清朝官員徵稅時,會因銀兩損耗,向老百姓多征銀兩,至於標準完全看官員個人想法,有的地方一兩稅銀,火耗增加到了八分,老百姓苦不堪言。

而這些額外的稅收,直接落入官員手中,「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由此而來。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後,火耗統一徵收五分,而且納入國家稅收。「耗羨歸公」後,雍正從中提取部分用於給官員發放「養廉銀」。

雍正堅信康熙晚年官員貪污橫行,根本原因在於官員收入太低,因為清朝沿襲明朝低薪制度,朝廷發放的俸祿,僅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各官薪俸、心紅等項,比今俸銀數倍之多,尤為不足。一旦裁減,至總督每年支俸百五十五兩,巡撫百三十兩,知州八十兩,知縣四十五兩。若以知縣論之,計每月支俸三兩零,一家一日,粗食安飽,兼喂馬匹,亦得費銀五六錢,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費,尚有二十餘日將忍飢不食乎?」

於是,雍正決定按照官員品階高低、事務繁忙情況,定下了官員不同的養廉銀標準。養廉銀的數額往往是正常俸祿的數倍,比如總督每年2萬兩,巡撫1.5萬兩,布政使1萬兩,州縣兩千兩等。在當時來看,養廉銀非常成功,對於肅清貪官污吏有著很大意義。

參考資料:《大明律》、《雍正火耗歸功與養廉銀改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聯最大的地下軍事設施:能抵禦原子彈轟擊,可供三千人生活三年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有三條路:原可衣食無憂,他卻選擇最危險的一條

TAG:十三姨說歷史 |